第24课 开创外交的新局面
高超
一、选择题
1.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取得划时代的胜利。主要表现在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席位的合法权利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C.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废置
D.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2.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的首要问题是
A.美国从台湾撤军
B.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C.美国同台湾断交
D.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3.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外交局势转变的关键是
A.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C.中苏关系的恶化
D.中苏关系的改善
4.20世纪70年代,美国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乒乓外交”的推动
C.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D.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
5.(2007年山东文综16题)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个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失误
6.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意识形态问题
B.文化传统问题
C.台湾问题
D.贸易问题
7.新中国成立后至中日建交以前,日本首相对华政策的特征是
A.在台湾问题上不做出让步
B.受到美国的影响,与华军事对立
C.政策上追随美国,与华军事对立
D.外交独立,与华对立
8.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C.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高潮
D.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9.我国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新时期的基本国策,主要是因为
A.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了新的看法
B.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
C.霸权主义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主要因素
D.世界大战的悲剧再也不可能重演
10.下列对于9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立足可能发生较大世界大战,采取灵活外交
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0年代前期)共和党保守派从各种角度陈述继续对共产党中国实行全面贸易禁运的必要性。……认为只有对共产党中国实施比对苏联更加严厉的贸易禁运,才可能分化中苏同盟。正是上述观点指引之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坚持在亚洲大陆遏制中国……继续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在政治上策动“两个中国”。这些举措诚然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但同样重要的是这种政策也几乎同样损害了美国自己。
——崔丕《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
材料二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尼克松
请思考:建国初美国对华实施什么样的政策?材料二中尼克松为什么提出“我们必须与他们(中国)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2.新时期我国外交发生了重大变化,请回答: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为什么要调整对外政策?
(2)新时期的中国有哪些外交建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B D A C C B B C
二、非选择题
第1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孤立和遏制”中国的政策。表现在政治上策动“两个中国”,企图分化中苏同盟;经济上实行全面封锁和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已经失败,加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这些因素促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第2题
(1)调整的原因:①外因:国际形势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苏联由于不断向外扩张,内外矛盾加深,国力下降。美国自从越南撤军后,国内外处境有所改善。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显现,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②内因: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就,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中吸取教益。
(2)外交建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