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A.扩大六部权力 B.改革丞相制度
C.扩大地方权力 D.加强君主专制
2.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4.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5.明清两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B.抵抗外族入侵??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6.明清隆盛时期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王朝明显提高,清前期的康乾盛世在传统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
A.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南北方出现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C.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D.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7.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清朝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政策是( )
A.对外开放政策 B.修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汉化政策
8.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国家政策。对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B.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C.它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9.“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10.“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康熙帝
11.“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的这首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
A.郑和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12.“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 )
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
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
13..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统治??B.压制文人??C.打击汉人??D.钳制思想
14.清朝时期,西藏用灵童“转世”的办法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中签的“灵童”,经清政府批准,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达赖或班禅。这表明金瓶掣签制度( )
A.主要是为了明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的平等地位
B.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D.划分了达赖、班禅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区域
15.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②东厂????③锦衣卫????④刑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驱逐了殖民势力
C.增进了中外友好交往
D.巩固了清朝海防
17.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8.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我国历史上,明朝也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它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9.下列作品中,以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通过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从而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 )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施耐庵的《水浒传》
C.吴承恩的《西游记》 D.曹雪芹的《红楼梦》
20.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农书》??D.《农政全书》
二、非选择题。(5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 ……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二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的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摘自人教版《历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军机处的主要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材料三 清朝前期编纂了一批类书、政书、字典、律例、军事方略、诗文汇集……在《四库全书》编纂期间,凡是不利于清朝的,或是触犯了他们的忌讳的,都要加以删除和窜改,或是大量地进行销毁,甚至连宋代的书写到抗金的,明代的书写到抗元的,也遭到同样的厄运。
——孔立编《中国历史小丛书》
(3)如何评价材料三中清朝前期统治者的“编纂”行为?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政治方面的特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管辖机构
作用
1684年
①
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东南海防
1727年
②
代表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务
乾隆帝时
③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材料二 雍正皇帝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清代的民族统治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辽阔版图奠定了基础。
——戴逸《简明清史》
(1)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请根据材料一中表格提示,填写清朝前期设置的管辖边疆的机构名称。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统治者在这一原则之下采取了什么措施管辖西藏?
(3)依据材料三,概括清代民族统治政策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1.C 3.D 4.B 5.A 6.A 7.C 8.D 9.A 10.C 8.B 9.D 14.B 10.C 15.B 16.A 17.D 18.D 19.D 20.B
二、非选择题。
1.(1)举措:废丞相。原因: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相权威胁皇权。
(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3)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加强了思想束缚,是文化专制的体现。
(4)君主专制制度强化;文化专制加强。(言之有理即可)
2.(1)①台湾府;②驻藏大臣;③伊犁将军。
(2)尊重民族差异。册封达赖,册封班禅,实行金瓶掣签制度。(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清代的民族政策增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今天中国的辽阔版图奠定了基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