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的知识点复习及巩固训练(无答案)
知识点复习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时期发明了雕版刷术。
2、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 发明了世界上 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到 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3、意义: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 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指南针的应用
1、 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2、 时,人们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 ,大大促进了 航海技术的发展。
三、火药的应用
1、 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2、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元朝发明了火铳。
3、意义:火药的发明和西传,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 的社会变革。
四、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上丝绸之路: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 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元朝驿站制度: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 制度。
3、海上丝绸之路: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远至 。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4、影响: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 、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 、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
A.雕版印刷术B.火药的使用C.发明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
2.时下,“一带一路”成为热点。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3.根据以下四个片断联想:①前身称“司南” ②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③曾在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任用 ④被称为“航海的眼睛”( )
A.火药B.印刷术C.罗盘针D.造纸术
4.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活字印刷术的场景,这一场景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
A.沈括B.李春C.蔡伦D.毕昇
5.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唐朝繁荣辉煌的文学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6.元世祖时,来华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 )
A.利玛窦B.阿倍仲麻吕C.哥伦布D.马可·波罗
7.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设立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仪器——司南。下列对司南以及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是()
A.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 B.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C.唐朝时制成了指南针 D.南宋末期开始用于航海
8.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统治者推崇佛教外,还有()
A.佛经浅显易懂B.雕版印刷佛经
C.人们企盼安定D.道教开始流行
9.火药武器广泛使用实战出现于( )
A.西汉末期B.三国时期C.唐朝末年D.宋朝初期
10.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 )
A.雕版印刷术B.拓印刻石C.活字印刷术D.双色套印
11.《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火药已经应用于军事战争B.战争场面惨烈
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D.火药威力巨大
12.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反写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析上放置一个铁框,用陶字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后,陶字可以拆下来下次再用,所以称为活字。
材料二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项重大发明?发明者是谁?
(2)除此之外,中国的哪项发明传入欧洲后,引起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此项技术在哪个朝代发明?又在何时广泛应用呢?
(3)培根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什么?
(4)材料二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影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