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商鞅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商鞅变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04 09:55:00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
谁能告诉我 战国历史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乱”,二是“变”那你能告诉我战国时期的“乱”体现在什么地方,“变”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吗?战争是“乱”的主要表现,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则突出地体现了“变”的特点。这次变法带来秦国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中国古代的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
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老师要带给我们什么样的
学习内容吧!第二学习主题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8课 商鞅变法还是让我来告诉你们一个小故事吧!看你听了
以后有什么感受。1996年岁末,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
朱镕基在观看话剧《商鞅变法》时,
为剧情所动,潸然泪下。 朱总理为什么会对这场发生在两千多年前
的改革如此动情?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突出
地体现了“变”的特点?怎么体现的啊!那还不简单?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对商鞅变法作
一番探讨。让我们一起回到两千多年前七雄纷
争的战国时代。观察此图一起来分析一下问题:请你观察这个战国时期的青铜牛尊
你能看出当时的牛有什么作用吗?牛的鼻子套了一个圆环,说明牛
已经被用来干活了。战国时期铁铲战国时期铁铁犁头请你看看这两个战国时期的劳动工具,能说明什么问题?在战国时期,铁器已经普遍使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背景 2、铁器已经普遍使用1、从牛尊可以看出牛耕已经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具体到秦国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七个大国中,秦国相对落后
东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认为
它是边远的一个野蛮国家,连
会盟都很少让它参加。魏国军
队渡过黄河,占领秦国大片土
地,秦国无力还击。一、秦孝公求贤(秦国变法的原因)1、秦国落后,被人瞧不起。
2、秦孝公决心改革
孝公求贤,商鞅入秦秦孝公下令求贤(想象画)商鞅入秦(想象画)商鞅是何许人也?商鞅像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主持变法变法的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2、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
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3、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奴
隶贵族特权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31
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5、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百姓互相监督
改革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如果你是秦国的奴隶贵族,你认为你的什么权利会受到商鞅变法的影响呢?
耕地增加,
生产力提高
增加
税收奖励耕织,
打击兼并限制旧贵族的特权,为军功贵
族(地主)发展提供了平台。
加强经济有效控制地方政令通行加强国家管理政治方面
加强中央集权军事方面
提高了军
队战斗力都江堰郑国渠遗址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 富强秦国的变化1、商鞅变法的性质:是战国时期封建地主一次重要的政治
和社会变革。2、指导思想:3、宗旨:4、作用:法家理论富国强兵
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
社会经济得到发展5、意义: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实力。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发展农业,增加国家的财政实力。总之,有利于秦的富国强兵。 1、司马迁曾经对商鞅这样评价,他认为商鞅天性残忍少恩,在被任用之后,不择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得个谋反的罪名。
2、苏轼说的,他认为商鞅变法不听取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虽然使秦国骤然富强,并统一全国,但也引起天下怨恨,使秦朝不久即灭亡。你认为这样评价合不合理呢?1:司马迁的观点不对,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不能依据他的个性天赋,而应当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2:苏轼的观点也不对,据我所知,秦朝最终灭亡是由于秦始皇推行暴政造成的,与商鞅无关。商鞅变法的作用应该充分肯定。我们也正身处改革的大潮之中。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吗? 改革是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改革还应该重视选拔有才干的人,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改革还需要制订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现在我能体会朱镕基总理在观看话剧《商鞅变法》时落泪的心情了。智力大比拼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 )
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3.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 )
6.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他的变法得到(????? )的大力支持。
7.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和( ? )
8.秦国的都城在(?????? ) 商鞅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广泛推广推行县制秦孝公 都江堰?? 咸阳? 郑国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