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城:应天(今南京)明朝的建立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①权责:布政使司掌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狱,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
②特征:三司互不统属,分权鼎立,遇到大事,由三司合议,上报中央。
③结果: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①概况:朱元璋因丞相胡惟庸专权将其诛杀,同时下令不再设置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影响: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朱元璋强化皇权①朱元璋设锦衣卫,负责监视、侦察臣民的言行。
②后来,明朝皇帝又陆续建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察、逮捕、审讯臣民。
③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
④厂卫分别受皇帝的直接领导,互相制约,是组织十分严密的军事特务机构,也是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设立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印锦衣腰牌 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北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东
厂
腰
牌强化皇权措施3、改革科举制度。1、全面改革官制;2、设置特务机构;明朝机构设置皇榜 王生看到告示之后,于是他回家积极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要怎样备考呢? 家里人纷纷为他出谋划策。
父亲说:“熟读诸子百家的书籍。”
叔叔说:“写文章观点要独特创新。”
舅舅说:“写文章文体要灵活多样。”朱元璋强化皇权(1)考试内容:
(2)答题观点:
(3)答题格式:
(4)影响:3、改革科举制度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四书》《五经》《四书集注》八股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明末学者)顾炎武扼杀了读书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清)徐大椿对我国的思想文化、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科举制的发展史八股取士经济的发展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农业发展表现引进经济作物——经济的发展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明代青花扁壶苏绣经济的发展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
晋商、徽商等商帮手工业发展表现①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明朝青地蕃莲印花布 明初棉纺织业已渐有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棉布生产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取代价昂的丝织品和产量少的麻制品的趋势。明朝水蓝印金杂花绫“凡棉布寸土皆有”
“织机十室必有”。
——《天工开物》手工业发展表现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手工业发展表现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明代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2012年拍卖会成交价为6.3亿元人民币。明成化 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2013年拍卖成交价为1.1亿人民币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大罐,2007年拍卖会拍卖成交价为2970万元人民币商业发展表现①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北京城《皇都积胜图》商业发展表现②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徽商,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兴盛于明中叶以后,历时四百多年,清末民初,渐趋衰落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乔家大院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废丞相和中书省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 帝群臣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明朝经济的发展课堂小结按察司布政局都 司八股取士 厂卫特务机构 农业、手工业、
商业1、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A.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
2、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 说明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5、唐、元、明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以下说明正确的是
A.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C.都不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经济上都停滞不前
6、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7、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A.君权的强化 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 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8、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有一条东厂胡同,其命名与明朝设立的机构东厂有关。这一机构是由下列哪位皇帝设立的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明英宗
9、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哪座城市成为丝织业中心
A.杭州 B.广州 C.南京 D.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