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三单元 玩中学
课题
分一分
课时
1课时
教学
目标
1.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尝试多角度、多种方式对事物进行分类。
2. 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能把探究过程中学到的分类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对事物进行分类。
3.能从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一个主题;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 初步了解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难点
1. 利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2.能准确找到分类标准,知道一种分类方法只能有一个标准。
3.学会小组合作与交流。
教学
准备
教师:积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椎体、球体),以上积木借用数学教具中的“几何形体模型”盒;各类铅笔;课件。
学生:自己的书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备课
实物导入(3分钟)
1.图片出示小鹿文具店和小熊文具店,引起学生关注。
2. 将自己观察到的和同学们分享。
3.如果老师要去买铅笔、橡皮等多种文具,你们能告诉老师去谁的文具店买吗?为什么?
小鹿文具店 小熊文具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总结,小鹿文具店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摆放的整齐有规律,非常容易找到不同的文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给物品分类。(板书课题:分一分)
1.学生观察、表述两个文具店的整体印象,并给出合理建议。
2.学生表达清楚选择小鹿文具店而不选小熊文具店的理由。
3.学生初步感知分一分就是把有相同特点的物品放在一起。
合作探究(约23分钟)
活动一:观察这些积木,试着把它们分一分?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号材料盒里的积木的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 ,有哪些不同?怎么把它们分一分?
2.以小组为单位,将有相同特点的积木放在一起,试着把积木分一分,并说明分类的理由。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讨论注意要轻声,团结合作,小组长分配好任务。
(2)讨论完以后迅速安静坐好。
3.小组汇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
学生汇报总结,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及时点拨,按颜色、形状等分。学生总结把相同颜色(或形状、大小)的积木放在一起,就是在分类。
4.教师引导总结:分类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
活动二:给铅笔分类,有几种分法?
各小组拿出二号材料盒的铅笔。
1.教师出示要求:观察铅笔,可以怎样分类,并说出自己分类的标准,看哪组的分法又多又合理。
2.孩子们先说一说可以怎么样进行分类,然后分一分。
3.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分类。(①按照颜色②按照有没有橡皮擦③按照有没有削笔头④按照长短
4.对比思考:这种几分法,得到的结果一样吗?
为什么?
5.引导总结:分类时,每一种分法只能有一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活动三: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
1.观察书包里有哪些物品。
2.说一说平时怎么整理书包的?感觉怎么样?
3.学生交流经验,重新整理书包。
4.说说现在是怎么整理书包的,跟之前比有什么好处?
5.评价学生的分类情况。强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主学习】
1.学生观察积木的特征,说说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交流将要怎么把积木分一分。
【合作探究】
1.学生按活动要求给积木进行分类。
2.学生汇报分类方法和理由,初步体验分类。
【分组交流】
1.学生初步了解分类概念。
2.根据教师引导知道分类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
【合作探究】
1.学生按活动要求给铅笔分类。
2.学生汇报多种分类方法和理由,并在小组内分类。
【分组交流】
根据对比分类结果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时,每一种分法只能有一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自主学习】
1.学生介绍自己书包里的物品,说说以前的整理方法。
2.分组交流,学生重新整理书包。
实践应用(约11分钟)
(一)回顾知识,总结梳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根据板书,学生总结知道分类要有一个标准。
(二)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分类?有什么好处?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教师图片展示补充:图书馆的书、冰箱、衣橱、垃圾分类等。
【自主学习】
1.回顾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回答。
拓展创新(约3分钟)
课下请同学们整理家中的玩具或帮妈妈整理厨房,分类摆放。
【课后拓展】
课下整理玩具或帮妈妈整理厨房,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分一分
分类
标准
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 一次分类,只能按照一个标准。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