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科技水平的发展等。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大致经过。
3.理解并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4.掌握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活动的地域和特点。
5.认识殖民活动作用及后果。
德育目标
1.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及物质和技术条件,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2.在简要介绍新航路开辟的经过的过程中,从另外一个角度培养学生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前提下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3.在指导学生认识殖民主义罪恶表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道主义的教育。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全面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把握某一历史过程、历史现象发生原因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两种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后果
●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2.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地球仪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
2.讲读法:利用教材中的材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材料,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最后做总结评述。
3.讨论法:对于殖民活动的后果,教师先提出几种观点,而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并选代表做陈述发言,最后由教师总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从容说课
本节课有相当多的需要进行理性分析的内容,容量大,份量也较重,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避免平均使用教学时间和精力。
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或提供一些相关材料,由学生归纳,教师再做必要的补充更正;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后果,教师可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进行模拟性“浓缩”,以使学生能直观地感知问题、理解问题;对于新航路开辟的简要过程,依照教材所示表格及示意图,由学生在地球仪上指明即可;对于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的过程,由教师做简明扼要的归纳,重点是让学生就殖民扩张活动的后果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之一:导入语例示
[例示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的基本情况,尤其认识了资本主义在欧洲城乡产生的途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不仅迅速瓦解着欧洲的封建社会,同时使得欧洲人对货币财富的渴求与日俱增,并且大大提高了欧洲人走出欧洲、迈向世界的信心和勇气。从15世纪下半叶起,西欧大西洋沿岸各国的王公、贵族和商人组织了一次次规模巨大的海上冒险和殖民远征。在大约200年中,西欧人到达了他们前所未知或所知不多的许多陆地和海域,并开辟出一系列连接各大洲的航路。这些海上的大远征为世界历史的巨大转折拉开了序幕。它在人类历史上所造成的影响,为以往任何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和扩张所不能比拟。而最先展开以上活动的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例示2]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这是世界历史的转折时期。在东方的中国,明朝刚建立不久。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可以说早于欧洲人开始了海上探险,并且郑和船队的规模远大于后来欧洲人在开辟新航路时每一支船队,郑和在20多年里前后七次远航,然而在郑和最后一次海上远征后,明朝颁布了禁海令,彻底地放弃了海上权益。过去的战船悄悄地腐烂,猎猎旌旗化作海风。约有千余艘战船的明帝国就这样放弃了海权,告别了大海。几乎在同一时期,葡萄牙人占领了马六甲海峡,控制了东西方海上贸易,称雄于世界。为什么中西方之间几乎是在同一历史时段中的航海结果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导致欧洲人勇于航海、不惜冒险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在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之后,其早期殖民扩张活动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之二,情境式导入
(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新航路开辟时的海船以及迪亚士等重要历史人物的肖像和生平简介,启发学生从中能想到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的问题:这些人为什么不畏艰险,一次又一次地远航?教师可紧接启发学生讨论下列问题,自然导入新课。
如果没有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还有别的欧洲人去进行这项活动吗?
[板书]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教师讲述]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等,据此,他们也用“地理大发现”一词代替“新航路的开辟”,这是出自纯欧洲的立场,且含有浓厚的侵略及轻蔑之意味,把欧洲以外的地方看为发现、开发、剥削的对象,因此,同学们应注意恰当地用词。
[板书]一、新航路的开辟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教材P5至P6第一段的内容,指出新航路开辟有哪几方面的原因。
[板书]1.原因
[学生回答]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商路不畅造成的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又一原因;新航路得以开辟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葡萄牙、西班牙的支持。(如学生答出宗教方面的原因,教师应给以肯定)
[教师提问]通常情况下,我们可将导致某种历史现象、某一历史过程中出现的原因分为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那么,在上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中,哪些是属于必要性的方面呢?
[学生回答]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
[教师讲述]西欧人向外扩张的动力产生于西欧内部的一系列需求,这些需求在社会发展中出现并加强,但在旧条件下无法从内部得到满足。
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导致了对货币需求的增强。当时货币日益取代土地而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成为普遍的支付手段。中世纪西欧的货币最初系银本位制,十五世纪后,逐渐为金本位制所代替。由于购买大量商品需要钱,人们越来越重视货币。上至国王、教士、大贵族,下至中小贵族、低级教士,人人追求奢侈豪华,尤其是商人和资产阶级,更是热衷于追求金银和财富,然后将其转化为资本,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当时西欧贵金属的开采量甚少,它自身的贵金属供给能力十分有限。它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来的。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欧洲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欧洲不断地从东方购买商品,也造成大量金银外流,加剧了货币的短缺。
[教师提问]那么,当时的欧洲人认为到哪里可以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呢?
[学生回答]中国等东方国家。
[教师提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广泛流行造成的影响。
[教师讲述]《马可·波罗行记》不仅唤起了欧洲人到东方寻求黄金的强烈愿望,而且也大大刺激了意大利和亚洲之间的香料贸易。
欧洲需要更多的贵金属的要求实际上还包含着与外界增加物资交换的要求。这种与外界的物资交换对于欧洲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15世纪,肉类的消费在西欧各地大大增加了,而香料是中世纪保存肉类的有效手段。起初,消费香料还是富人的奢侈,到15世纪时,由于对非洲廉价香料的获得,香料消费扩大到更多的阶层。但已有的香料供给既十分有限又不稳定可靠。因此,西欧需要扩大香料的供给。《马可·波罗行记》使西欧人深信,东方也是一个盛产香料的世界。
[教师提问]以上,我们认识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下面请大家指出两者的具体内容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经济根源指商品经济的发展,(若学生答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一点,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若学生不能答出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点,教师应予必要的引导,以使学生形成完整认识)社会根源指欧洲人追求货币和黄金。
[教师提问]那么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经济根源呢,还是社会根源?
[学生回答]经济根源。
[教师提问]在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两者中,哪一个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学生回答]资本主义萌芽。
[教师总结]从历史大背景来看,新航路的开辟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它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板书]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根源:黄金
(需要) (根本)
[教师讲述]既然欧洲社会强烈地需要扩大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那么中世纪原有的商业通道便远远不能满足其要求了,同时,到15世纪,这条商路还出现了新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原因。
[板书]商业危机
(用多媒体展示一幅世界地图,然后结合地图,讲述下列内容)
[教师讲述]中世纪以来,欧洲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诸国的贸易,主要是通过中亚、西亚及地中海地区辗转进行的,东方的香料、樟脑、檀香、丝绸、宝石、布匹等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极受欢迎,但经过波斯人、阿拉伯人、东罗马人、意大利人的多次倒手,价格一再抬高,尤其是意大利威尼斯人还一度垄断了欧洲、亚洲间的香料贸易。这样,其他欧洲国家要想直接经营这些获利颇丰的贸易,只能另寻出路。更重要的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占领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土耳其军队不但抢劫船队,而且帝国当局还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这实际上堵塞了这一条重要的陆上商路,造成了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于是欧洲商人渴望另外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如果说经济根源、社会根源说明欧洲人有开辟新航路的强烈需求的话,那么商业危机则使得欧洲人不得不去做这件事情,“需要”和“不得不”便构成了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板书]意大利的垄断:奥斯曼的控制需要、不得不→必要性
[教师提问]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即客观条件。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你要组织一次远洋航行,都需要些什么?
[学生回答]抗风浪性强,适于远洋航行的大船;指南针;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船长和水手;要有一个有着丰富地理知识的顾问;要组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船队,必须有大的赞助……
[教师讲述]大家想得非常周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质条件,包括海船以及维持航行必须的物资和资金;二是航海技术,指南针的应用为最突出的表现;三是地理知识等等。在当时的欧洲,这些条件都已俱备。对于提供航海物质前提的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我们在上节课已有了明确的认识,也只有在物质财富有较大增长的情况下,欧洲人才可能投巨资进行远洋航行。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西传后,14世纪时在欧洲已被普遍使用,这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海船的制造也有显著改进,出现了新型的轻便、多桅多帆、快速、舱宽的大海船。古代托勒密著的《地理学》在15世纪初已译成拉丁文,地圆学说在欧洲日益流行。1410年,法国主教皮埃尔·达里伊所著的《世界的面貌》一书,论述了大地为球形的观点,断定从西班牙海岸越洋去印度,顺风时几天便可到达。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绘制的《世界地图》,把中国和印度画在大西洋对岸,推断从欧洲西航即可直达东方,尽管这些认为并不是完全正确和科学的,但毕竟是进了一大步,使西欧人认识到了其远洋航行是可行的、有希望的。
[板书]客观条件:生产力、知识、科技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教材P6表格最右边一栏,指出使新航路得以开辟的几次大规模远洋航行的支持者。
[学生回答]葡萄牙和西班牙
[教师讲述]这两国之所以最关心开辟新航路和进行海外扩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它们在15世纪末业已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过程。专制王朝把开辟新航路同开拓疆土、扩张版图结合起来,将它作为扩大收入来源的良机。第二是宗教因素,即为了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葡萄牙王室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使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海上探险获得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并被赋予了国家行为的性质,从而同前述的客观条件构成了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板书]国家因素:葡萄牙、西班牙→可能性
[教师讲述]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大致经过,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6的表格认识教材P7的示意图,我将请一位同学上来在地球仪上指出新航路开辟的情况。(教师出示地球仪)
[学生活动]……
[教师提问]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是多方面的,如环球航行充分证实了地圆学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宇宙观念均有重要意义,而其更重要的意义在经济方面,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在经济上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生回答]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板书]2.影响: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教师讲述]商业革命直接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区和各个民族之间扩大了经济和文化的往来。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了,同时和美洲开始有了联系。各地区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盛产的茶叶,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饮茶逐渐成为欧洲的风尚。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显著扩大了。从前通过意大利商人转运到欧洲的胡椒,每年只有2100吨,新航路开辟后,每年仅运往里斯本的香料就骤增至7000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对西欧的输出量亦剧增。17世纪时,外国货币开始在中国流通。
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动。主要的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萄萄牙、英国及尼德兰所代替。16世纪中叶,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新的信贷金融机构,以及股份公司、交易所等相继出现。这些都使得西欧早已萌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关于商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以下论述。
[投影显示]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教师提问]在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方面,价格革命的作用尤为强烈,那么什么是价格革命呢?
[学生回答]金银(货币)贬值,物价猛涨。
[教师提问]这里我们将价格革命之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定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是(用m表示)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用n表示)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至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可能正确的是哪些?
[投影显示]
A.m为700,n为300 B.m为600,n为400
C.m为500,n为500 D.m为400,n为600
[学生回答]C、D两组可能是正确的
[教师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封建主的利益受到损害,商人、新兴资产阶级获得了利益。
[教师提问]有资料显示,在16世纪时,法国的物价上涨120%,而工资只提高了
24%,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劳动人民因日用品价格上涨,实际工资下降,而日益贫困化。
[教师总结]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受到严重损害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陷入贫困破产;另一部分人是城乡的雇佣工人,由于他们处于被雇佣的地位,而国家为保护雇主的利益,一再颁布限制提高工资的法令,致使工资的增长幅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这样,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马克思在谈到价格革命时分析道:“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换句话说,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因此,价格革命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促使城乡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板书]→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教师过渡]要完成促进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仅依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是远远不够的,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中,殖民扩张和掠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另外一个结果。
[板书]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教师提问]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便开始了其殖民扩张活动,那么,到什么时候它们的殖民扩张活动达到最高潮呢?
[学生回答]17世纪初、16世纪六七十年代。
[教师讲述]大体上说,葡萄牙和西班牙称雄于海上的时间是16世纪,它们是这一百年里殖民活动的主角。
[板书]16世纪
[教师讲述]关于两国进行殖民扩张活动的地域,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掌握:葡萄牙的扩张方向主要是在亚洲和非洲,但它在美洲却据有巴西;西班牙的侵略则以美洲为主,但在亚洲据有菲律宾。
[板书]1.概况 葡萄牙→亚、非 巴西
西班牙→美 菲律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教材P8的示意图回答西、葡两国谁直接控制的地区大?
[学生回答]西班牙。
[教师讲述]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殖民活动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可以这样说,葡萄牙在亚非的殖民地是由一些分散的“点”构成的,而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则由相连的“面”组成。
作为一个小国,葡萄牙无力在人口稠密、文明程度较高的东方开辟大片殖民地。因此,它的殖民活动以建立军事据点、商战和垄断商路为特点,主要依靠海上的军事优势、与当地王公的外交关系,以及从土著居民中招募的军队来维持,当地居民原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同葡萄牙相比,西班牙则是一个大国,它凭借其实力终于超过了葡萄牙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帝国,它所侵略的主要是经济、社会落后的美洲地区,因此较容易地实现了对殖民地的直接的控制,而其殖民统治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这是因为,此时的西班牙国内虽已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封建制度还没有根本解体,封建势力仍然居于支配地位,在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活动中,充当主要角色的是封建贵族和天主教教士,作为整个殖民活动最高指挥者和组织者的仍是封建王室。
[板书]2.特点:葡萄牙 据点、商路
西班牙 封建色彩
[教师提问]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即殖民活动的影响。关于殖民活动的影响,有以下两种观点:殖民活动的影响是消极的,基本应予以否定;殖民活动的影响是积极的,基本应予以肯定。现在请大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就这两种观点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同意前一种观点的同学请向教室左边靠拢,同意后一种观点的向右边靠拢,持相同观点的同学请选出一名代表做总结发言。
[学生甲]殖民扩张活动是侵略行为,它意味着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的掠夺和屠杀,它使文明被毁,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导致这些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长期落后,因此影响是消极的。
[学生乙]殖民活动使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必要的原始积累,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而与封建社会相比较,资本主义是一种进步,它代表着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同时,殖民活动又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因此,其影响是积极的。
[教师总结]甲组同学从亚、非、拉的角度出发,认为殖民活动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而乙组同学则更像历史学家,从欧洲和整个世界的角度来认识殖民活动,如果大家能携起手来,去共同解决世界发展中的问题,一定会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采用不同的视角去考察同一历史现象和过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板书]3.影响→亚、非、拉 灾难
→欧洲 资本主义
→世界历史:联系(东—西)
[课堂总结]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新航路开辟最深刻的经济根源,它导致了欧洲人对黄金、货币财富的渴望和追求,而商路不畅所引起的商业危机更增加了新航路开辟的迫切性,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航海术、造船术等科技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地处大西洋沿岸、完成了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封建国家,首先开辟了从欧洲绕过非洲或绕过南美洲到达东方的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欧洲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二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掠夺,而这两个方面又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历史的进程。然而,在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过程中,欧洲的劳动者却更加贫困,殖民掠夺带来了亚、非、拉的灾难,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是用火和剑为自己开拓道路的,与此同时,它还用笔和舌,为自己进行合理性的辩护,从观念形态上向封建秩序发起挑战,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一内容。
[布置作业]
1.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的直接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中国的丝绸
C.远东的黄金
D.美洲的土地
2.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太平洋”一词与之有关的是 (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3.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这里“商业革命”的含义指 ( )
A.生产力迅猛发展,商业空前繁荣
B.欧洲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贸易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商业的繁荣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D.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4.1492年8月3 日(星期五),日出前半小时,意大利水手哥伦布在西班牙女王伊萨贝拉和她的丈夫斐迪南大公支持下,受海军大将军衔,率领3只船的船队,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茫茫大西洋……经过71天的航行,到达了“新大陆”。此后,即1493年。哥伦布再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只用了40天时间,比第一次航行少用了31天。请阅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洋流系统是以______为中心的,该洋流系统受______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在航海技术和设备相似的情况下,哥伦布第二次到达美洲所用的时间几乎是第一次的一半,原因是什么
(3)“新大陆”是指现在的______。
(4)请简要说明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影响是什么
(5)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1.C 2.D 3.B
4.(1)副热带 地转偏向力
(2)原因是洋流的逆顺问题。第一次航行时逆着北大西洋暖流.第二次航行时则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
(3)西印度群岛(古巴、海地等地)
(4)原因:①欧洲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②欧洲上层社会对货币和黄金的追求;③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商路造成的商业危机。
主要影响:①引起“商业革命”,扩大了世界经济和文化交往;②引起“价格革命”,造成了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5)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必然联系;只有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
(需要) 资本主义萌芽(根本)
社会根源:黄金
商业危机:意大利垄断
(不得不)奥斯曼控制
需要、不得不→必要性
客观条件:生产力、知识、科技
国家因素:葡萄牙、西班牙→可能性
2.影响: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16世纪)
1.概况:葡萄牙→亚、非 巴西
西班牙→美 菲律宾
2.特点:葡萄牙:据点 商路
西班牙:封建色彩
3.影响:→亚、非、拉 灾难
→欧洲 资本主义
→世界历史:联系(东—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