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备课资料
1.列宁笔名的由来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列宁姓名的完整写法,其中依次是名字、父名、姓(笔名即假姓)4个部分。但是全世界所最熟悉的是“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曾用过150多个笔名(即假姓),但他最喜欢“列宁”(意为勒拿人),用“列宁”这一笔名发表过800多篇著作(文章)。
2.列宁陵墓修建过程
1924年1月21日18时60分,列宁与世长辞了。应人民的要求,苏共中央决定:在克里姆林宫墙旁的红场上建造保存列宁遗体的墓穴。1月22日晨,对列宁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陵墓的建设也即刻展开,人们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夜以继日地施工,很多投身俄国革命的外国侨民也志愿参加。仅仅用了3天,一座临时的木结构陵墓建成了。1月27日16时,列宁的遗体被安放进陵墓。1924年3月底,苏维埃政府决定对列宁墓进行改建,建筑师秀谢夫放大了原设计的尺寸,并增加了柱廊和检阅台。1929年苏联政府决定将列宁陵墓用石料重新建造。科学院士秀谢夫和其他有关负责人、专家走遍了全国的产石地,挑选出各种有价值的华美石料,把一块块写着“列宁”名字的60吨石料源源不断运往莫斯科。1930年10月,一座崭新的列宁陵墓建成。它的外部体积从原来的1300立方米增加到5800立方米,内部空间从原来的200立方米增加到2400立方米。外表是阶梯状的3个立方体,显得朴素严整。黑红色的花岗岩和黑色的拉长石,更增添了陵墓的肃穆和庄严气氛。陵墓里面饰有雕刻家萨德尔用花岗岩雕刻的苏联国徽。在重建列宁陵墓的同时,还改建了红场。卫国战争初期,为了使这最神圣的地方免遭德寇的轰炸,于是把它用画布覆盖了起来,伪装成民房,红场上也搭起了一间间民房,以迷惑敌机。克里姆林宫的红星加上了护套,暂时熄灭了光芒,每个镀金的教堂屋顶也都涂上了耐久的保护色。当德寇很快被赶到数百公里以外,敌机再不可能轰炸莫斯科时,列宁陵墓、克里姆林宫、红场又恢复了原来的面目。
3.斯达汉诺夫运动
1935年8月30日夜间,顿巴斯煤矿的采煤工斯达哈诺夫通过改进工作方法、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102吨,超过当时定额的13倍。此后,在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开展了斯达哈诺夫运动这一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新形式,促使全国职工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普遍完成和超额完成新定额的过程中,广大职工开展了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及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运动,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新的提高。在斯达汉诺夫运动中,普遍实行计件工资制,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许多斯达哈诺夫工作者获得了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在内的重奖,这大大激励了广大职工学习先进,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积极性。
4.大清洗运动
大清洗运动以基洛夫被刺事件为导火线。这场运动松松紧紧,前后延续4年(1934~1938)。1934年12月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在州委机关斯莫尔尼宫被歹徒暗杀。由于基洛夫在党内享有很高的威信,他的被暗杀激起了苏联公众的义愤,人民群众要求查清楚:歹徒是怎么钻进斯莫尔尼宫的 他是怎么接近基洛夫的 他的暗杀行为是出于政治动机抑或个人目的 是集体政治犯罪还是个人刑事犯罪
基洛夫被害的当天,斯大林和其他党政领导人就赶到了列宁格勒,亲自过问这一案件。半个月以后,苏联报纸宣布,暗杀基洛夫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对派策划的。为此,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组织了3次公开的大审判,从肉体上消灭所谓的“人民的敌人”。在侦查的过程中,斯大林亲自领导的苏联内务部采用了极其野蛮的手段,大搞刑讯逼供,欺骗和引诱,从精神和肉体上折磨被告,使被告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承认自己有所谓组织恐怖集团,阴谋杀害基洛夫和苏联其他党政领导人的罪行,并诬陷他人。
第一次公开大审判时间是1936年8月,被审判的主要对象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内务部工作人员的毒打和斯大林的引诱下,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屈服了,供认他们组织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苏联合中心”,“杀害基洛夫和准备杀害斯大林及其亲密战友的罪行”。他们被判处枪毙。第二次公开大审判时间是1937年1月,主要被告是皮达可夫、拉狄克和索科里尼科夫。其罪行是:组织“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苏联合中心”,即“托洛茨基后备中心”,阴谋推翻苏维埃政权。皮达可夫被判处死刑,拉狄克和索科里尼科夫被判处10年监禁。1939年5月,索科里尼科夫、拉狄克被同狱犯人打死。第三次公开大审判时间是1938年3月,主要被告是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他们被看做“人民的敌人”,罪名是“企图暗杀列宁、斯大林,组织新政府,实现阴谋计划”。托姆斯基在审判前开枪自杀,布哈林、李可夫被判处死刑。
大清洗席卷了党政军各个部门,涉及到领导干部至普通群众。受牵连的多达500万人,其中30~40万被枪决;在联共“十七大”(1934)上选出的139名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中,被逮捕和遭枪决的有98名,占70%;出席“十七大”的1966名有表决权和发言权的代表中,1108人被捕,11名政治局委员中,3名自杀或被杀;6名政治局候补委员中,3名被杀;6名红军元帅中,4名被杀;195名师长中,110名被杀;220名旅长中,186名被杀;航空国防委员会、化学国防委员会的领导人几乎全部被镇压;列宁遗嘱中提到的6名“杰出人物”只剩下两人(斯大林与托洛茨基);托-季-布反对派成员,除了托洛茨基流亡国外幸免于难外,几乎全部遭镇压。1940年,托洛茨基在墨西哥被苏联内务部派来的刺客刺杀身亡。
在清除了所有的反对派以后,30年代确立了以高度集权为特征,以党中央总书记斯大林为核心的专政体制。同时,逐渐兴起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