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教学设计+反思(市级一师一优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反思(市级一师一优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5 09:3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7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
教学目标:
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理解“穿梭、注视、聚精会神”等词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比较异同,品味有关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明白练好基本功及得到名师指点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看图片说故事题目(逐幅出示):南辕北辙、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师:这些都是——寓言故事。(板书:寓言)
师:寓言有什么特点?(指名说)是啊,寓言往往是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又会带给我们什么。
揭题。师:“纪”是个多音字,在这儿作为姓时要读“jǐ”?
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纪昌学射 jǐ”,注意这个“昌字”,下边这个“日”比上边这个“日”
要写的宽些。)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这个故事大概是讲什么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大意,设疑读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读这个故事.
自读后词语检测: 妻子 梭子 虱子
请教 练眼力 开弓 放箭 百发百中指名读,提示:第一行读轻声。
齐读。
用上第二行词语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指 2—3 人来说)
纪昌向这位射箭能手飞卫学习射箭,一开始就教纪昌开弓放箭了吗?那是教他练什么?
交流,板书:练眼力(哪里写练眼力,哪里写开弓放箭)
设疑:题目是“学射”,为什么详细写“练眼力”,“ 开弓放箭”却写得这么简单?练眼力与练射箭有什么关系呢?
三、学文品读
1.提出目标:不要着急,我们先来看看纪昌是怎么练眼力的,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想想这两段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出示填空)
读后交流:飞卫要求——纪昌勤学——练习结果
2.名师指导:
飞卫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请你自己用心读读师傅飞卫的两次要求,你觉得师傅要强调什么?(随机板书:盯 不能眨一眨
极小—很大)指导朗读:你能用朗读,读出飞卫的严格吗?一起来读(恩,老师
听出来了这个师傅提出的要求很严格)
体会纪昌勤奋。
听了飞卫的要求,纪昌又是怎样练习眼力的呢?()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
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交流反馈:从哪些词语看出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理解“注视、聚精会神” 换词)
再指名有感情读。
细学第一次
1、如果你是导演,要拍摄纪昌回家后练眼力这一个镜头,你会着重拍什么?(欣赏录像片
断,并随机提示看纪昌的眼睛眨了没有!)
2、做动作体会:电影镜头果然和同学们想的一样,纪昌的眼睛就这样一动不动地注视着织布机的梭子在来回穿梭,你们也做一做。(学生动作)
你看着这来回穿梭的梭子有什么感觉?
3、引读:纪昌就这么躺着,就这么盯着, 纪昌这一躺就是两年——
纪昌这一盯就是两年——
4、情境说话:纪昌练眼力累吗?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自己的
丈夫说,你想会说些什么?(提示:鼓励关心、劝阻,) 预设
(劝阻型):夫君,学射箭练眼力那么辛苦,你就休息一下吧! 夫君,你就别练箭了,你种田我织布,日子也能过呀!
(鼓励型)夫君,你再累也要坚持,家里的一切你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夫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不怕苦不怕累。教师应对:不行,不努力练习,我怎么能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呢?
夫人,大丈夫应该胸怀大志,干一番大事业,我一定' 要成为一名射箭能手! 谢谢夫人,有你的关心,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你失望!
谢谢夫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成为一名出色的射箭能手!
5、读:不管天晴还是下雨,纪昌——不管严冬还是酷暑,纪昌——
妻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也就几乎天天这样练习。两年以后,一起读──(出示)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
学习第二次
1、指名说(出示)
2、是啊,纪昌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一天两天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过
去了,那只小虱子,引读__
纪昌练到针刺眼皮,眼睛不会眨一下,用了两年的时间,那他是用了多久才练到小虱子在眼里就像车轮一样大?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文吧。
3、适机溯源
原文中这样写道:(教师读原文)
出示: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注释:十多天过去了,虱子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这只虱子竟有车轮那么大。稍大一点的东西,就像一座座小山那么大。)纪昌整整聚精会神地盯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子,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
这个时候,所以说纪昌真是练到家了?
4、仿写:
四、说写明意,运用积累
1.说一说。
勤奋练习眼力达到要求之后,纪昌又练开弓放箭。最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出示) 学到这里,你是否明白了练射箭与练眼力的联系?(板书)
2.读一读。
是的,练眼力是射箭的基础。这正是飞卫对纪昌所说的。 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齐读)
解疑:原来练基本功如此重要,所以课文把练眼力这一内容写得那么详细。
同学们今天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知道了( ),还知道了( )。
【课后反思】
《纪昌学射》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短小精悍,是第八组课文的第一篇,本单元要求:简单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文章并没有把笔墨用在纪昌是如何学习射术,而是详细的讲述了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过程,说明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寓意十分明显。
一、 凸显“实践”,注重读中感悟
文中两次练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为了引领孩子感悟纪昌苦练的品质,我带领孩子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
二、 渗透学习方法,并贯穿课堂始终
首先,初读课文后我给学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目的是渗透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词语把语言组织的更有条理。学完全文后,我再次提供句式进行训练时,就能水到渠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兴趣盎然,对词语的理解和对纪昌的学习品质的理解更加深刻,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三、 故事链接,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开头设计的故事导入,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质疑—理解, 变演绎为探究。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去主动读通、读懂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品质。就今天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寓言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由于本课容量比较小,但个别学生对《纪昌学射》这个故事有所了解,所以在学完本课后,我将《纪昌学射》的故事讲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