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二)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主备人
参与人
备课地点
一年级
办公室
教材分析
第1题通过4组算式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位数减一位数哪种情况退位,哪种情况不退位。强化退位和进位意识,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 进一步感受“比多比少问题”的结构,掌握比多比少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能应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比多比少的 数学问题。
3. 感受两位数减一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比多比少问题的分析思考与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比多比少问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策略
结合具体题目启发思考,合作探讨,注重小组提炼,形成思考策略。
核心素养
进一步感受演绎推理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爸爸、妈妈的年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主备人设计
集体研讨
个人复备
一、定向激趣,快乐导入
1. 口算练习与复习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口算卡片: 11-9, 14-6, 11-6, 16-4, 10-3, 14-8, 56-6, 32-20。 让学生举手抢答。
复习旧知: 34-8= 50-3= 45-6= 23-7= 请学生回答。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你会算了吗? 请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说一说34-8是怎样算的?
学生甲:我直接口算, 14-8=6, 6+20=26。
学生乙:我用竖式计算,个位上4-8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 14-8=6,对齐个位写6;十位上借走1还剩2,对齐个位写2。
2. 揭示课题
教师:看来,小朋友们已经会算退位减法了! 今天,我们要用所学的退位减法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吗?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应用。
二、明确问题,快乐发现
教学例2
( 1)呈现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今天要解决的第1个问题和年龄有关,请大家仔细看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小英今年7岁,爸爸今年35岁,妈妈今年32岁。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甲:爸爸比小英大几岁? 小英比爸爸小几岁?
学生乙:妈妈比小英大几岁? 小英比妈妈小几岁?
学生丙: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妈妈比爸爸小几岁?
( 2)理解问题,列式解决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小英比爸爸小几岁”这个问题,怎样写算式呢?
学生: 35-7=。
教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求小英比爸爸小几岁,就是从爸爸的岁数里面去掉和小英同样多的岁数。
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也可以在交流时借助小棒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用减法算的道理。
教师:当求谁比谁多(少)多少时,要用减法计算,要用大数减小数。
( 3)巩固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35-7。
学生说计算方法,并详细列出竖式的计算过程。
教师:在进行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10, 十位退了1别忘记减去1,最后要在横式上写得数。
教师:爸爸比小英大几岁? 你会做吗?
学生:还是35-7=。
教师:对,当我们在求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时,都要用减法计算,要用大数减小数,就得到两个数的相差数。那小英的妈妈又比小英大几岁,反过来小英又比妈妈小几岁,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解决。
( 4)独立练习,巩固强化
教师:刚才你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能解决吗? 请选择你喜欢的 1~2个独立解决。
妈妈比小英大几岁? 小英比妈妈小几岁? 爸爸比妈妈大几岁? 妈妈比爸爸小几岁?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三、合作探究(探究交流),快乐体验
资源延伸
教师:你们的计算让小英知道了她和爸爸、妈妈相差几岁,小英 很高兴,她也想知道你和爸爸、妈妈相差几岁,你能告诉她吗? 拿出你调查的数据,算一算吧。
学生计算,小组内交流。
四、测评反思,快乐收获
1. 指导练习:练习十五第6题
( 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课件出示:黄金鱼24条,红金鱼10条,黑金鱼6条。 ①黄金鱼和红金鱼一共有多少条? ②黄金鱼比黑金鱼多多少条? 学生列式计算并反馈。
教师:为什么第①小题用加法,第②小题用减法?
学生甲:求黄金鱼和红金鱼一共多少条,就是把黄金鱼和红金鱼的条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
学生乙:求黄金鱼比黑金鱼多多少条,就是从黄金鱼里面去掉和黑金鱼同样多的条数,所以用减法。
( 2)分析问题,纠正错误
出示错例: 10-6=4。
教师:这样解题对吗? 为什么不对?
教师:像这样有3条数学信息的问题,我们在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一道题里面有3条数学信息时,我们要选择和问题相关的数学信息列式计算。
五、拓展延伸,快乐生长
教师:这节课上,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甲:我知道了用减法计算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
学生乙:我知道了计算退位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不 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十位退了1别忘记减去1,最后要在横式上写 得数。
学生丙:我知道了我们要选择和问题相关的数学信息列式解决 数学问题。 ……
这个环节的设计重在对算法的复习,通过几道习题的计算既回忆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又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特别是用竖式计算的计算过程。这样的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巩固,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个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更好地了解数学信息,有助于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通过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有解决这样问题的经验,因此,这里直接借助提问“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让学生学会分析数学问题,也给做类似题目建立一个解题的模型。
设计这个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充
分地说,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提问“在进行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计算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放手让学生计算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年龄差,既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成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兴趣。
向学生提供多种解决有趣的数学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计算活动中加深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更好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环节的设计是对本节课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回忆梳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认识和掌握。
作业设计
A练习十五第2题
B练习十五第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35-7=28
35
- 7
28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