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和县实验中学2018-2019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南和县实验中学2018-2019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5 12: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来自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六百余人齐聚北平,共同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八大
2.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3. 2017年3月22日,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中韩双方举行第四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韩国向中方送还28具志愿军遗骸。这些烈士牺牲在下列哪次战争中( )
A. 甲午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辽沈战役 D. 抗美援朝
4. 1952年底,一广播站以“你幸福吗?”为题征询广大农民的感受,他们普遍给予肯定的答复。这一时期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  )
A.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B.积极投身“大跃进”运动
C.参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 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B.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C.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下图体现“一五计划”当时我国( )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 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7.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8. 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 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C.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 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9.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10.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壁画出现在哪一时期( )

A. 抗美援朝 B. 大跃进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1.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2.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3. 1964年,为改变河南省兰考县面貌因劳累而病逝的,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是 (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孔繁森
14.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15. 下表为“1949--1985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表”,其中粮食产量在1985年有明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6. “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17.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邓小平( )
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C.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D.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8.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南京解放和三大改造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
19.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20.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主要是因为他提出 ( )
①实行改革开放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6分,23题12分,共40分)
2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哪一会议上提出的?(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5分)

(3)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
(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分)

22.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16分)
【对内改革篇】
材料一:1978—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如图反映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2分)在此之后,农村中哪一类型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2分)

【对外开放篇】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国家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四个,它们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2)国家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些省份?(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选定这四个城市设立为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态度是鲜明的。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3)在21世纪初,中国采取的什么重大举措(事件)体现了材料三所反映的态度,请举一例说明。(2分)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4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错误”?(4分)

(3)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A 5.A 6.B 7.D 8.A 9.C 10.B 11.D 12.C 13.D 14. C15.D 16.C 17.D 18.A 19.C 20.A
二、非选择题
21.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深圳④厦门⑤海南岛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教育,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22.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
(2)广东省、福建省。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便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任答两点即可) 
(3)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4)改革开放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要加快开放步伐,赢得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3.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文化大革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4)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