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22课 孙中山和他的
民主追求
考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中的作用。一、三民主义
1.背景
(1)民族危机、朝廷腐败。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3)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
2.产生的经过
政党、机关报、十六字纲领。
3.内容
孙中山(1866-1925),号日新,后改逸仙 ,曾化名中山樵。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前提核心补充
发展4.评价
(1)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
指导思想。
(2)实践意义:
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
反映了人民愿望;
推动了革命发展,建立起中华民国;
颁发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局限:
没有明确反帝;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资
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维新派康有为资产阶级改良日本 君主
立宪制戊戌变法失败革命派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美国 民主
共和国辛亥革命有成有败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论战:
焦点:
①要不要进行革命。
②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③要不要进行土地革命。
影响:
①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②又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二、新三民主义
1.提出的背景
(1)主要矛盾决定。
(2)孙中山的转变:
A.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
革命活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结局的历史
教训;孙中山不屈不挠、与时俱进
的精神。(内因)
B.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
与帮助。(外因)
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当时,社会主义的苏俄正处在帝国主义四面包围的危机时刻,列宁最早收到这份充满深情厚意的电报,十分兴奋,他认为“这是东方的光明来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出席代表165人,包括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等20多位共产党人。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致开幕词
2.经过:国民党“一大”3.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改善工农生活。对外:反帝;
对内:反民族压迫,
民族平等。民权平民所有,予一切反帝反封建个人及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改善工农生活。反民族压迫;反满洲贵族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核定地价,增值地价国有,国民共享。①无反帝→有反帝资产阶级掌握→民权普遍性、平等性。①节制资本
②扶助农工②反满→民族平等。新旧三民主义不同点:
(1)内容:
民族主义:旧:反满洲贵族统治,无明确反帝纲领;
新:增加反帝、对内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新:平民民权;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
民生主义:旧:平均地权;
新: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改善民生。
(2)影响:
旧: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推动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国民革命指导思想,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
①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和平均地权。
② 都以民权为核心, 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③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中山纪念馆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新三民主义是总的指导思想、方针、纲领;
三大政策是其指导下的具体政策原则;
(2)三大政策是其核心。是其方法和手段。
是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新三民主义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
4.意义:
A.三民主义的继续与发展;
B.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国民革命的指
导思想;
C.体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国共合作、
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发展。
D.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与中共纲领
仍有性质不同(原因?)。 补充: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①内容:有无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②目标:民主革命后,有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孙中山先生一生两次重要的转变:
第一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二次是接受苏联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实行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孙中山先生始终坚持民主革命立场,与时俱进,具有为民族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
孙中山融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1925.3.12,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 “和平”、“奋斗”、“救中国”。1925年在北京各界
群众集会哀悼
孙中山 开学典礼,孙中山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升官发财,行住他处革命都来校歌
怒潮澎湃,
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澈,
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
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
发扬吾校精神!校长:蒋中正 主任:周恩来校友:陈赓校友:林彪关联知识:
一、思想:维新思想;启蒙思想;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二、经济:资本主义发展;
三、政治: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与《临时约法》;国民党一大;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大革命。练习:
1.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贯彻“平均主义”的主张
3.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享主义4.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5.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其目的是
A.防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
B.避免革命成功后出现新的革命
C.根治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不平等
D.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目标6.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和平建国纲领》
7.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B.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
经济的共同愿望
C.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8.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知难行易”学说
9.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10.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民族压迫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毛泽东曾提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核心
C.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12.孙中山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强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913年
二次革命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镇压国民党失败1915年
护国运动袁世凯称帝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
护法运动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失败1921年
第二次
护法运动失败《临时约法》仍没有执行 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革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