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3课时 认识算盘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1.22
主备人
参与人
二年级数学组
备课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教材分析
教科书第10页---第11页的例6-例7,课堂活动第3题-第4题,练习二第7题-思考题。
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并会用算盘记数。 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了解算盘的由来、发展演变的历程与作用,激发爱国情感和学习热情,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1. 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并会用算盘记数。
2. 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了解算盘的由来、发展演变的历程与作用,激发爱国情感和学习热情,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并会用算盘记数
教学难点
在算盘上确定数位、记数的方法。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探究。
核心素养
激发爱国情感和学习热情,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算盘、课件。提前布置作业:完成书第13页的“小调查”。
学生:算盘。完成书第13页的“小调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主备人设计
集体研讨
个人复备
一、定向激趣,快乐导入
1. 出示算盘,交流: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对算盘,你有哪些了解?
2. 课件出示数学文化,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汉代就已经发明了算盘,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流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3.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算盘。
二、明确问题,快乐发现
教学例6,认识算盘
1.认识算盘,学习用算盘拨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
(1)依次画出算盘各部分:框、梁、档、顶珠、上珠、下珠、底珠,介绍认识算盘各部分。再让学生指着自己的算盘认一认。
(2)介绍算盘计数的方法:在算盘上计数时,首先任选一档作上记号,确定为个位,然后从个位向左数,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算盘上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都用中指。
(3)认识1~9各数在算盘上的表示法:
①先在算盘上确定个位,再指名在算盘上拨出1-4。
②指名在算盘上拨出5。(可能出现拨5颗下珠,和1个上珠两种情况。)
强调:“5”一般不用五个下珠表示,而用一个上珠表示
③在算盘上拨出6-9。
④指名在算盘上拨出10。
强调:“10”一般不用个位上一个上珠和五个下珠表示,而用十位上一个下珠表示。
⑤学生独立填例6空,再反馈。
2.巩固拨数:“我说你拨”练习拨数1-20。
三、探究交流,快乐体验
教学例7,用算盘记数
1.教学例7第(1)题:在算盘上分别表示71,509,6800。
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3个数,并说说是怎么拨出这三个数的。
小结强调: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几表示几个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用空档表示。
2.让学生独立完成例7第(2)题:看算盘图写数。309,400,8050。
提醒学生先找到个位。写完后反馈。
3.完成试一试:在算盘上拨珠表示数。
同桌合作,一人读数,一人拨数,然后再交换。
4.小结:刚才我们是怎么在算盘上拨出各数的?先要确定什么?各数位上的数怎么拨?0怎么表示?用算盘记数和用计数器记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测评反思、快乐收获
1.课堂活动第3题。
学生独立看算盘图写数后,再反馈。
2.课堂活动第4题。
同桌间开展游戏,一人拨算盘,一人读数、写数。
五、拓展延伸,快乐生长
思考题是一道开放题,可列出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理解“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1”和“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少1”的含义。答案为:123,234,……,789(共7个数)。
交流:思考题答案不唯一,想一想,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介绍算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介绍算盘计数的方法:在算盘上计数时,首先任选一档作上记号,确定为个位,然后从个位向左数,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算盘上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都用中指。
小结强调: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几表示几个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用空档表示。
作业设计
练习二7、8、9题
板书设计
认识算盘
例6:认识算盘 例7:用算盘计数
(算盘图) 71 509 6800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