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 单位换算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千米的认识 单位换算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4-27 06: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单位的换算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主备人
参与人
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备课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教材分析
由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引出米和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课堂活动和习题的安排既结合了生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巩固了所学新知识,提高孩子们的换算能力。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1千米=1000米,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 在活动中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观察、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策略
讲授法、类比迁移
核心素养
数感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类比推理、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主备人设计
集体研讨
个人复备
一、定向激趣,快乐导入
1.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关于千米你知道哪些知识?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和千米交朋友。
二、明确问题,快乐发现
出示主题图。
观察主体图并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三峡大坝全长2309米,隧道长3千米)。
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想知道“三峡大坝”与“隧道”谁长?)
三、探究交流,快乐体验
1.交流比较长短的方法。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2)指名生反馈。
预设1:因为3千米=3000米,3000米大于2309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
预设2:因为2309米比3000米少,而3000米=3千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
追问:为什么想到这样比较?
预设1:因为3千米与2309米单位不同,3千米=3000米,而3000米>2309米,所以我就想到了把千米换算成米再进行比较。
预设2:我想到2309米比2千米多,比3千米少,所以2309米<3千米。
(3)思考:这两种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把不同的单位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思考:那么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
预设1:一种是把千米数换算成米数。
预设2:另一种是把米数换算成千米数。
(4)讨论:当两个长度单位不同时,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这样比较的依据是什么呢?
2.小结:当两个数据所带的单位不同时 我们不能直接比较大小,需要进行单位换算,换成相同单位时,数据大的就大。
四、测评反思,快乐收获。
1. 课堂活动第3题,主要是将米数换算成近似的千米数。
学生读题后指导理解题意:所谓“比较”就是看最接近几千米;所谓“估计”就是看大约是几千米。学生再独立思考,然后指名生反馈。(注意区分:“最接近”、“大约是”、“是”)
2.练习五2、3、5题。
(1)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反馈,强调进率。
(2) 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学生反馈。
(3)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反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结方法,让学生明确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拓展延伸,快乐生长
课堂活动第4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策略)
导入可用比大小,谁最棒的形式进行,如:
5dm○49cm说比较的方法。
用迁移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
带有单位的数比较大小不能只看数,要注意统一单位。
拓展延伸就是要把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
练习五2、3、5题。
板书设计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