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问题解决——求剩余的问题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主备人
参与人
二年级全体教师
备课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教材分析
例1是解决生活中求剩余的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感知对不能直接获取的已知条件,要先计算得出。感知用数学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在列式时如果学生将分步式写成了综合式,要让学生结合购物付款的现实情境理解应用小括号。
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能运用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练习法,合作探究法
核心素养
运算能力,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主备人设计
集体研讨
个人复备
一、定向激趣,快乐导入
1. 课件出示例1图,并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例1情景。(11本成语词典78元,1套故事书152元。)
2. 男孩手里拿出300元递给售货员。
二、明确问题,快乐发现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三、合作探究,快乐体验
1. 教学例1,求剩余的问题。
(1)结合情境,指名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2)小组探究:要买1套故事书和1本成语词典,售货员应找给他多少元呢?试着把你们讨论的每一步计算式写出来。
学生先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再小组交流。
(3)理清思路,明确方法。
指名反馈: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算吗?
(4)小结。
要求应该找回多少元,我们可以从300元里依次减去1本成语词典和1套故事书的价钱,用连减法计算;也可以从300元里减去1本成语词典和1套故事书的价钱之和,先算出用去的钱后再减。也就是说从300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加起来再减,结果也是正确的。
(5)检验。
提问:怎样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对不对?
2. 教学议一议,回顾算法。
学生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引导归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步骤:(1)理解题意,弄清知道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分析。找出问题和已知信息之间的联系;
(3)列式计算;
(4)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5)完成答语。
3. 完成试一试,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再展示解答过程,交流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集体评定。
4. 比较:通过例1和试一试的练习,你有什么发现?同桌同学说一说。
小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加起来,再减,结果是一样的。
四、测评反思,快乐收获
练习十一第1题。
五、拓展延伸.快乐生长
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后再独立完成。
以小组合作探究、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逐步理清解题的思路和步骤,并获取不同的解题策略和方法,从而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形成学习交往的氛围。
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第3题。
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