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曹县实验中学2010年11月初一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曹县实验中学2010年11月初一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07 12: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曹县实验中学2010年11月初一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⒈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
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⒉从半坡氏族聚落的河姆渡氏族聚落的半地穴式房屋和干栏式房屋结构,呈现出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
⒊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⒋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的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的部落融合形成的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⒌《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
A.山顶洞人时期 B.北京人时期
C.炎帝、黄帝时期 D.尧、舜、禹时期
⒍《礼记》中所说的“大道之行”“大道”既隐阶段,也就是“公天下”和“家天下”两个阶段,后者代替前者的标志是( )
A.氏族公社的公有制变为私有制 B.氏族公社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C.部落之间出现了激烈的兼并战争 D.五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⒎把都城迁都殷的国王是( )
A.启 B.盘庚 C.周成王 D.周平王
⒏在西周时期,统治者经常邀请众多的平民共同祭祀祖先,目的是( )
A.缅怀祖先的丰功伟绩
B.杀掉奴隶作贡品,对平民形成威吓,使其不敢反抗
C.增强亲族凝聚力,维护统治
D.贵族与平民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⒐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争斗的原因是( )
A.国家分裂,外敌入侵 B.分封诸侯太多
C.异姓诸侯国太过强大 D.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盛
⒑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目的是( )
A.维护周天子的权威 B.打退周边各族的进攻
C.借周天子的影响发展齐国的势力 D.为了巩固和维护分封制
⒒确立晋文公霸主地位是( )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⒓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的是( )
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燕国
⒔战国时,东方六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威胁,采取的措施是( )
A.连横 B.合纵 C.变法 D.革命
⒕当代世界,建立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流,这一思想符合诸子百家的什么思想( )
A.为政以德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D.实行法治
⒖下列反映西周时期的影片中的镜头,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天 B.奴隶使用铁皮器进行劳动
C.贵族夫人项中佩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⒗有一个国家,既是在西周初年分封,又曾在春秋时期称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吴国 B.晋国 C.赵国 D.楚国
⒘下列哪种现象不符合春秋时的时代特征( )
A.周王室衰落,号令得不到诸侯的认可
B.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
C.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活动
D.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⒙战国的起止时间是( )
A.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B.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C.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D.公元前221—公元前209
⒚请你为商鞅变法后的一个秦国农民,设计一个获得官职的捷径( )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下海经商
C.去从军立重功 D.靠祖先的恩德获得官职
⒛下列事件中有可能被甲骨文记载的是( )
A.尧舜禅让 B.盘庚迁殷 C.西周分封 D.葵丘会盟
二、材料题(本题共24分,21题18分,22题6分)
21.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 ——《史书·商君列传》
材料二:(公元前338)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之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史书·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内容,回答文中的“卫鞅”和“孝公”分别是谁?(2分)“治国不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卫鞅的什么思想?(2分)文中的“变法令”的内容分别是什么?(6分)
⑵在“卫鞅”变法法令哪一内容来判断材料二中的“人”为什么对“惠王”说“卫鞅”的坏话?文中的“人”目的何在?(5分)
⑶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回答:判断“卫鞅”变法是成功了,还失败了?为什么?(3分)
22.读图,请回答
⑴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1分)
⑵它是何时由谁主持修建的?(2分)
⑶请你结合图分别说“分水鱼嘴”
“飞沙堰”“宝瓶口”这几部分的作用。(3分)
三、问答题(共6分)
23.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请回答:
⑴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分)
⑵在如何治理国家问题上,儒、法、道家的主张有什么不同?(3分)
⑶根据你对三家思想的理解,就学校存在的学生损害公物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1分)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D2、C3、D4、B5、D6、D7、B8、C9、D10、C11、C12、C13、B14、C15、B16、D17、C18、C19、C20、B
2、材料题
21、
(1)“卫鞅”指商鞅、“孝公”指秦孝公。体现了卫鞅的根据时代的需要改革变法的思想。内容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2)奖励军功。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危害了他们的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陷害商鞅。
(3)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1)
(2)战国、李冰父子
(3)“分水鱼嘴”使江水从两边分流。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飞沙堰”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水大时,内江的水可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障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宝瓶口”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
三、问答题
23、(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2)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3)自我教育、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当自我教育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后,应该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最后采取纪律惩罚的手段。儒、法、道三家都有合理的成分不应互相排斥、对立,不同的方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的对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