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推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同步教案:8.3撒哈拉以南非洲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推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同步教案:8.3撒哈拉以南非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4-25 22:2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知道该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知道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认识非洲黑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政治地图的特点变化。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说出其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撒哈拉以南地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
2.非洲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
3.运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
【难点】
1.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2.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的视频)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白富美”的地区——欧洲西部,这节课我们学的这个地区跟欧洲西部差距甚大,这个地区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地区的详细信息吧。知识点一 黑种人的故乡
【自主学习】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60~P62的内容,自主完成)
1.读图8.24和图8.26,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特点。
答案: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纬度位置: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中部有赤道穿过,南部有南回归线穿过,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2.读图8.26,判断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主要地形特点;读图8.28,说出撒哈拉以南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答案: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特点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阅读教材第60页内容,说出本区人种构成及文化特征。
答案:本区黑种人占90%以上,他们有着多种多样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的宗教。历史上,创造了独特而又极具活力的文化,对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点拨)
1.误认为“高原大陆”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 非洲以高原为主,东部为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为南非高原,西部有西非高原,故被称为“高原大陆”,但其平均海拔低于南极洲和亚洲,不是海拔最高的大洲。 2.非洲黑种人的传统鼓声 在非洲黑种人的传统生活中,常根据各种不同需要,击出各种鼓声。有的是举行喜庆活动和传统仪式时的音乐,有的是传递信息、互相联系、举行集会的信号,有的是指挥战斗的号令。在欢迎表演时,众鼓齐鸣,婚寿喜庆时,鼓声响亮;死亡报时,低沉缓慢;出现敌情时,则急促窘迫。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讨论交流)
1.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广布,结合图8.28,说说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2.结合图8.28和图8.29,谈谈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师点拨)
1.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2.非洲热带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炎热,且降水有干季和湿季之分,人们就地取材,建设茅草屋,透气、防潮。
知识点二 快速发展的经济
【自主学习】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63、P64的内容,自主完成)
1.读图8.30,说出本区主要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经济发展条件。
答案:本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本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还是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
2.阅读教材第64页内容,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的特征。
答案:本区经济发展状况:贸易构成为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商业的发展、消费的增长是推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教师点拨)
1.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就高、生活富裕 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有“世界原料库”之称,但是该地区还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突出,被长期殖民统治,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和半成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2.认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自身原因 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长期的殖民统治,而不是自身原因。该地区许多国家,正在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在的巨大市场,努力改变经济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情况,使经济稳步增长。 例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等产油国发展了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肯尼亚发展花卉业和旅游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以加纳为例,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摆脱全球“原材料仓库”境遇的原因
(讨论交流)
1.读图8.32,结合其文字材料,说出加纳主要出口产品以及进口额远高于出口额的原因,分析这种外贸结构对其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教材第64页文段中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的做法,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提出建议。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摆脱全球“原材料仓库”境遇的原因。
(教师点拨)
.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这种外贸结构使国家经济依赖性强,出口商品价格被少数发达国家操纵,易受制于人。 2.建议:努力发展本国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
知识点三 人口、粮食与环境
【自主学习】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65、P66的内容,自主完成)
1.读图8.33,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本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结合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说明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生产问题。
答案: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位居世界首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牧业生产水平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受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影响,易遭受旱灾,故粮食供应不足。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或者放牧更多牲畜,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2.根据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思考协调三者之间关系的方法。
答案:协调人口、粮食和环境三者的方法需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等。
(教师点拨)
  图示记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的关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图所示: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人地关系问题
(讨论交流)
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协调人地关系的建议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人地关系问题。
(教师点拨)
建议: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引进人才和技术。 原因:这些建议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保护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有利于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水平,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步入良性化的轨道。由此可看出,最重要的建议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人地关系最基本的出发点。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各种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由此可知,我们需要给撒哈拉以南非洲提出一些好的发展建议,我们相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明天会更好。
板书设计
第3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