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柔软和坚硬》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如果是这样,当他在纸上写下那些关于江南之雪的文字的时候,他的姿态应该是恬(tiǎn tián)静的,嘴角的笑容是温情的,心里的渴念是悠远、惆怅而又饱满的。
(2)是的,所有那些我们熟悉的鲁迅的形象--我们从照片上看到的,从书中读到的,从史学家口中听到的,从他的纪念馆里瞻仰到的--都是顽强和坚硬(yìng yìn )的,一个斗士的灵魂,不屈者的灵魂。
(3)这就是鲁迅心中富足的故乡,温暖的故乡,安逸和春光无限的故乡。即便在冰雪袭来之时,也掩不住处子一样明媚的笑靥(yàn yè)。
2.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所以鲁迅离开了故乡,因为他灵魂的另一面是玩强和坚硬。( )
(2)这样的土地和气候,能够消融一切坚冰,让人的情意缱绻,醉眼曚笼,春心荡漾。( )
(3)灵魂的另一面,那种故乡的湿雪浸润出来的柔软和温情,他把它留在了纸上,留在了自己的文字和心理。( )
3. 将下列词语与意思连接起来。
五脏六腑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盎然 由着性子;任性。
率性 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铺天盖地 指人体内全部器官。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被警察追捕的小偷,奋不顾身地四处逃窜。
B. 每次考试,我们都大有收益,真是开卷有益啊!
C. 一股寒流铺天盖地而来,使北京的冬天更加寒冷了。
二、综合性学习
2011年8月16日《人民日报》载:最近湖北某报报道,今年秋天,当地高一学生将不会在课本中读到鲁迅的《药》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据了解,早在2004年开始,许多省的高中语文课本就减少了鲁迅作品的数量。中学课本里鲁迅作品减少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文学史研究、经典作品的传播与阐释、人文教学如何去技术化等问题的的议论和关注。为此,某班开展“我们如何看待鲁迅”的专题实践活动,你作为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以下任务。
1.班上同学一致推举你去邀请语文老师来参加这次活动,到了语文老师的办公室,你将怎样邀请他?
2.班上有位同学读了鲁迅的《故事新编》后写了一个上联,请你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拟出下联。
上联:《故事新编》编人生百态看世间万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是中国现代的一位“风流人物”,有同学搜集到了鲁迅的一些名言,问你下面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名言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言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专家们围绕“语文教材改革删鲁迅名篇添武侠小说及网络作文是否合适”举行了一场辩论会。请你作为反方辩手参加辩论,要求针对正方的观点展开反驳,有理有据,有感染力,80字以内。
正方:合适,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标新立异,鲁迅的文章有些过于难懂,有了些阅历的人才能略懂一二,对于孩子来说太过晦涩,也许过早接触会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
反方:
二、课外阅读
孔乙己那脱不下的长衫
刘云龙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合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的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次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什么?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
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
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1)tián
(2)yìng
(3)yè
2.(1) 玩——顽
(2) 笼——昽
(3) 理——里
3. 五脏六腑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盎然 由着性子;任性。
率性 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铺天盖地 指人体内全部器官。
4.C
二、综合性学习
1.语文老师,您好,我班同学明天下午第三节课将开展“我们如何看待鲁迅”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光临指导。
2.《朝花夕拾》拾童年往事忆花样年华
3.名言一:爱憎分明;名言五: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名言三:勇于实践(勤于探索)
4.不合适,鲁迅笔下的人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语文就应该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知道正确的修辞语言,而不是摘几篇网络文章、用几个时尚的词语就可以了,不要打着与时俱进的幌子,去误导孩子。
三、课外阅读
1.“陈旧的思想与观念”或“陈规陋习”。
解析:第②段说,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一些人“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第③段说,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结合特定语境,可知:当今社会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陈旧的思想与观念”或“陈规陋习”。
2.当今社会的一些人由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为了私利,而不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3.作者的态度是否定、无奈、鄙视、痛恨等。
4.只有抛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时代才能进步。或:摆脱陈规陋习的束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时代的先行儿,弄潮儿。
苏教版语文9年级下第26课《灵魂的柔软和坚硬》教学设计
课题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单元
6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9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了解联想和想像在散文诗阅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掌握鉴赏散文诗的基本方法,学习本文精炼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文章的鉴赏角度和观点。
重点
学习本文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难点
文学评论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我们不禁想起鲁迅笔下的雪,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黄培佳一起去感受“雪”——鲁迅先生既有温柔与温情的一面,也有顽强和坚硬的一面性格特点。
出示课题。
思考、讨论问题。
由歌曲直接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二、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
黄蓓佳,1955年生,江苏如皋人,当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心声》《小船,小船》《漂来的狗儿》《遥远的风铃》《派克式左轮》等。
2.创作背景
黄培佳是一位小说家,很少涉及文学评论和散文随笔,担当教材写组的洪宗礼老师打电话给她,嘱托她为鲁迅先生的《雪》写一篇读后感时,她便觉责任的重大,不敢有丝毫马虎,写下了这篇文艺评论。
3.读准字音
瞬间(shùn) 隧道(suì)
恬静(tián) 惆怅(chóuchànɡ)
须臾(yú) 瞻仰(zhān)
盎然(ànɡ) 缱绻(qiǎn quǎn)
斑斓(lán) 嵌(qiàn)
笑靥(yè) 契合(qì)
咄咄逼人(duō) 五脏六腑(zànɡ fǔ)
4.词语释义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五脏六腑:指人体内全部器官。
悠远:离现在时间长;距离远。
须臾:极短的时间。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5.整体感受
作者主要通过对《雪》的评析,表现出鲁迅灵魂的两面——柔软与温情的一面、顽强与坚硬的一面。
三、精读感悟
全文共6个自然段;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写阅读《雪》的感受和联想。
2.文章开头的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连用了三个问句,假想了鲁迅写作《雪》时的情景,由住所到衣着,由动作到目光,由外在形象到情感活动。这样写,不但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也有利于探寻鲁迅的内心世界,以便更充分地展开联想。
3.为什么说“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
因为离开故乡到处漂泊后,只是在回忆中才会出现故乡的片段。
4.“五脏六腑都被滋润得舒服”是什么意思?
对故乡的回忆给鲁迅带来些许温情和慰藉。
5.为什么在“那烟雾又丝丝缕缕地离他而去”之后,“他的心脏和躯体越发地顽强和坚硬”?明确:对故乡回忆所得到的温情,更增添了他同黑暗战斗的决心和勇气。
5.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鲁迅灵魂中“柔软”的一面?
设想鲁迅写《雪》时的情景,自然切入《雪》中写江南学的内容。有鲁迅的姿态到鲁迅的笑容,在倒塌的“心里的渴望”,最后定格在他的眼睛上。“恬静”“温情”“悠远”“惆怅”“饱满”“湿润”都表现了鲁迅灵魂中“柔软”的一面。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以鲁迅灵魂“顽强和坚硬”“温情”“柔软和童真”的两面进行分析。
2.作者认为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这种认识是从何而来的?
第二段中明确写到:“我们从照片上看到的,从书中读到的,从史学家口中听到的,从他的纪念馆里瞻仰到的——都是顽强和坚硬的,一个斗士的灵魂,不屈者的灵魂。”
《雪》中对朔方的雪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
3.鲁迅灵魂中“柔软”的一面的,从哪些作品体现的?
从他的散文中:熟悉他的长妈妈,他的朋友闰土,他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4.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说说鲁迅先生灵魂中“柔软和童真“”的一面吗?
无论是在“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无论是“百草园”中的景物、长妈妈的故事,还是在“三味书屋”中的读书生活,都给了鲁迅许多乐趣和温馨。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中,鲁迅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他灵魂中的“温情”和“柔软”。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写故乡在鲁迅心中的位置以及对鲁迅灵魂的影响,侧重写他灵魂中“柔软”的一面。闭上眼睛像江南的雪花,然后再作简要的分析。
2.第三段中对鲁迅的《雪》中有关江南雪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鲁迅的《雪》中有关江南雪景的描写进行了重新组织,这些鲜活的形象都可以看成鲁迅对故乡的美好记忆的重新呈现,重读、读懂这些内容对我们进一步了解鲁迅的内心世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写鲁迅离开故乡的原因,侧重写他灵魂中“顽强和坚硬”的一面。
2.从文中鲁迅品格和北方雪的特点,表现了鲁迅怎样的精神?
鲁迅毫不畏惧,绝不屈服的斗争精神。从而借助北方的雪表达心中的理想。
3.他心中的理想,他的心志、性格、做人做事的原则,无一不契合着朔方大雪的本质,铺天盖地地飞落,纷纷扬扬地挥洒,咄咄逼人地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扑向黑暗中的世界,梦想塑造出一个洁净和纯美的辉煌。中的“无一不契合”突出了什么?
无一不契合”突出了鲁迅的精神与北方大雪的品质高度相似。
(五)学习5-6自然段
1.概括5-6自然段的内容?
概括了鲁迅在灵魂的两难选择之中矛盾、痛苦和唯一的抉择。
2.如何理解“别无选择”这句话的含义?
“别无选择”概括了鲁迅在灵魂的两难选择中的矛盾和痛苦。作为一个渴望战斗、敢于战斗的人,他作出了唯一的抉择:把柔软隐藏在心底,让坚硬成为自己的盔甲,在黑暗的年代里与敌人顽强斗争。
(六)疑难探究
1.本文中“柔软”和“坚硬”分别指什么?
“柔软”指鲁迅温情、童真、率性和孩子气的一面,尤其是他在回忆童年和怀念故乡时所表现出来的温情;“坚硬”则指他面对黑暗世界,敢于战斗、决不屈服的一面。
2.作者是如何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体味他的灵魂的?
作者通过感受《雪》中表现的生活情景,推想鲁迅当时的创作情形,进而挖掘深藏于顽强和坚硬背后的温情与柔软。作者还走进鲁迅所描绘的“雪”的世界,透过具体生活情景和艺术形象,感受鲁迅既柔软又坚硬的灵魂。
(七)归纳写作特点:
1.善于想象。
作者借助想象写鲁迅创作《雪》时的情景,活现出鲁迅的音容笑貌,富有感染力;通过想象再现《雪》中所描绘的情景和艺术形象,生动形象,富有情韵。
2.感受细腻。
作者深入品味《雪》的内容,进入鲁迅内心深处,捕捉情思,显示出一个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温情。
3.语言含蓄优美,耐人寻味。
本文的语言含蓄优美,耐人寻味,如“命运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漂泊动荡,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一点一点,时时浮出,像他手中须臾不离的烟卷一样……”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鲁迅对故乡的眷恋。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感悟、思考、表达。
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让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通过分析深刻体会:“雪”表现出鲁迅先生性格的双重性——既有温柔与温情的一面,只有顽强和坚硬的一面。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隧道(suì) 恬静(tián) 凛冽(línliè)
B.瞻仰(zhān) 笑靥(yàn) 斑斓(bānlán)
C.契合(qiè) 惆怅(chóu) 缱绻(qiǎnquǎn)
D.盎然(àng) 瞬间(shùn) 嗡嗡(wēng)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这样的土地和气候)让人情意缱绻,醉眼蒙眬,春心荡漾。
(2)(朔方大雪)铺天盖地地飞落,纷纷扬扬地挥洒,咄咄逼人地闪烁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独特视角,从鲁迅的《雪》中分析出了鲁迅既柔软又坚硬的灵魂,表现出鲁迅既热爱故乡、怀念故乡,又不忘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战斗中去的伟大情怀。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柔软的灵魂 故乡情节
坚硬的灵魂 渴望战斗 博大胸襟
隐藏温情 选择坚硬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课件31张PPT。灵魂的柔弱和坚硬苏教版 九年级下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我们不禁想起鲁迅笔下的雪。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黄培佳一起去感受“雪”——鲁迅先生既有温柔与温情的一面,也有顽强和坚硬的一面性格特点。 黄蓓佳,1955年生,江苏如皋人,当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心声》《小船,小船》《漂来的狗儿》《遥远的风铃》《派克式左轮》等。 黄培佳是一位小说家,很少涉及文学评论和散文随笔,担当教材写组的洪宗礼老师打电话给她,嘱托她为鲁迅先生的《雪》写一篇读后感时,她便觉责任的重大,不敢有丝毫马虎,写下了这篇文艺评论。瞬间(shùn) 隧道(suì)
恬静(tián) 惆怅(chóuchànɡ)
须臾(yú) 瞻仰(zhān)
盎然(ànɡ) 缱绻(qiǎnquǎn)
斑斓(lán) 嵌(qiàn)
笑靥(yè) 契合(qì)
咄咄逼人(duō) 五脏六腑(zànɡ fǔ)
铺天盖地:
咄咄逼人:
五脏六腑:
悠远:
须臾:
盎然:
缱绻 :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指人体内全部器官。
离现在时间长;距离远。
极短的时间。
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概括课文的内容。 作者主要通过对《雪》的评析,表现出鲁迅灵魂的两面——柔软与温情的一面、顽强与坚硬的一面。(一)学习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写阅读《雪》的感受和联想。文章开头的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连用了三个问句,假想了鲁迅写作《雪》时的情景,由住所到衣着,由动作到目光,由外在形象到情感活动。这样写,不但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也有利于探寻鲁迅的内心世界,以便更充分地展开联想。 为什么说“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 因为离开故乡到处漂泊后,只是在回忆中才会出现故乡的片段。“五脏六腑都被滋润得舒服”是什么意思?对故乡的回忆给鲁迅带来些许温情和慰藉。 为什么在“那烟雾又丝丝缕缕地离他而去”之后,“他的心脏和躯体越发地顽强和坚硬”? 对故乡回忆所得到的温情,更增添了他同黑暗战斗的决心和勇气。 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鲁迅灵魂中“柔软”的一面? 设想鲁迅写《雪》时的情景,自然切入《雪》中写江南学的内容。有鲁迅的姿态到鲁迅的笑容,在倒塌的“心里的渴望”,最后定格在他的眼睛上。“恬静”“温情”“悠远”“惆怅”“饱满”“湿润”都表现了鲁迅灵魂中“柔软”的一面。(二)学习第2自然段 第2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以鲁迅灵魂“顽强和坚硬”“温情”“柔软和童真”的两面进行分析。 作者认为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这种认识是从何而来的? 第二段中明确写到:“我们从照片上看到的,从书中读到的,从史学家口中听到的,从他的纪念馆里瞻仰到的——都是顽强和坚硬的,一个 斗士的灵魂,不屈者的灵魂。” 《雪》中对朔方的雪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 鲁迅灵魂中“柔软”的一面的,从哪些作品体现的? 从他的散文中:熟悉他的长妈妈,他的朋友闰土,他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说说鲁迅先生灵魂中“柔软和童真“”的一面吗? 无论是在“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无论是“百草园”中的景物、长妈妈的故事,还是在“三味书屋”中的读书生活,都给了鲁迅许多乐趣和温馨。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中,鲁迅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表现了他灵魂中的“温情”和“柔软”。(三)学习第3自然段第3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写故乡在鲁迅心中的位置以及对鲁迅灵魂的影响,侧重写他灵魂中“柔软”的一面。闭上眼睛像江南的雪花,然后再作简要的分析。第三段中对鲁迅的《雪》中有关江南雪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鲁迅的《雪》中有关江南雪景的描写进行了重新组织,这些鲜活的形象都可以看成鲁迅对故乡的美好记忆的重新呈现,重读、读懂这些内容对我们进一步了解鲁迅的内心世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四)学习第4自然段 概括第4自然段的内容?
写鲁迅离开故乡的原因,侧重写他灵魂中“顽强和坚硬”的一面。 从文中鲁迅品格和北方雪的特点,表现了鲁迅怎样的精神? 鲁迅毫不畏惧,绝不屈服的斗争精神。从而借助北方的雪表达心中的理想。 他心中的理想,他的心志、性格、做人做事的原则,无一不契合着朔方大雪的本质,铺天盖地地飞落,纷纷扬扬地挥洒,咄咄逼人地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扑向黑暗中的世界,梦想塑造出一个洁净和纯美的辉煌。中的“无一不契合”突出了什么? 无一不契合”突出了鲁迅的精神与北方大雪的品质高度相似。 (五)学习5-6自然段概括5-6自然段的内容? 概括了鲁迅在灵魂的两难选择之中矛盾、痛苦和唯一的抉择。 如何理解“别无选择”这句话的含义? “别无选择”概括了鲁迅在灵魂的两难选择中的矛盾和痛苦。作为一个渴望战斗、敢于战斗的人,他作出了唯一的抉择:把柔软隐藏在心底,让坚硬成为自己的盔甲,在黑暗的年代里与敌人顽强斗争。本文中“柔软”和“坚硬”分别指什么? “柔软”指鲁迅温情、童真、率性和孩子气的一面,尤其是他在回忆童年和怀念故乡时所表现出来的温情; “坚硬”则指他面对黑暗世界,敢于战斗、决不屈服的一面。 作者是如何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体味他的灵魂的? 作者通过感受《雪》中表现的生活情景,推想鲁迅当时的创作情形,进而挖掘深藏于顽强和坚硬背后的温情与柔软。作者还走进鲁迅所描绘的“雪”的世界,透过具体生活情景和艺术形象,感受鲁迅既柔软又坚硬的灵魂。归纳写作特点:1.善于想象。 2.感受细腻。 2.感受细腻。 3.语言含蓄优美,耐人寻味。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隧道(suì) 恬静(tián) 凛冽(lín liè)
B.瞻仰(zhān) 笑靥(yàn) 斑斓(bān lán)
C.契合(qiè) 惆怅(chóu) 缱绻(qiǎn quǎn)
D.盎然(àng) 瞬间(shùn) 嗡嗡(wēng)
D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这样的土地和气候)让人情意缱绻,醉眼蒙眬,春心荡漾。
(2)(朔方大雪)铺天盖地地飞落,纷纷扬扬地挥洒,咄咄逼人地闪烁。
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课堂总结 作者通过独特视角,从鲁迅的《雪》中分析出了鲁迅既柔软又坚硬的灵魂,表现出鲁迅既热爱故乡、怀念故乡,又不忘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战斗中去的伟大情怀。
板书设计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柔软的灵魂 故乡情节
坚硬的灵魂 渴望战斗 博大胸襟
隐藏温情 选择坚硬 作业布置1.完成同步练习。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