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十单元 酸 和 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常见的酸 一、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1.酸碱指示剂: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
色的物质,简称指示剂。_____和_____是两种常用的指
示剂。石蕊酚酞2.指示剂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变蓝色变红色变红色不变色二、常见的酸
1.常见的酸:
(1)浓盐酸和浓硫酸物理性质的比较。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白雾出现无明显现象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无味【微点拨】
浓盐酸和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2)盐酸和硫酸的用途。
①盐酸是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
物等;人体胃液中有_____,可帮助消化。
②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
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
硫酸具有_______,在实验室里常用作_______。盐酸吸水性干燥剂2.浓硫酸的腐蚀性:
(1)具有强腐蚀性的原因:浓硫酸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2)浓硫酸的稀释。①正误方法比较。发烫②正确操作。
将_______沿器壁慢慢注入_____,并不断_____,切不可
_______________。
(3)意外事故处理: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
应立即用_______冲洗,然后涂上3%~5%的_________
溶液。浓硫酸水里搅拌将水倒入浓硫酸大量水碳酸氢钠3.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的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_____,使无
色酚酞溶液_______。
(2)与活泼金属的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变红不变色Mg+2HCl====MgCl2+H2↑Mg+H2SO4 ====MgSO4+ H2↑Zn+2HCl ====ZnCl2+H2↑Zn+H2SO4 ====Zn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 ====FeSO4+H2↑(3)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由无色变黄Fe2O3+6HCl ====2FeCl3+3H2O由无色变黄Fe2O3+3H2SO4 ====Fe2(SO4)3+3H2O【微练习】将稀盐酸分别滴入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
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溶液能变成浅绿色的是___;生成
蓝色溶液的是___;溶液变成红色的是___。①②①③④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延伸探究】
1.能否将生锈的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稀盐酸或稀硫酸中除铁锈?
提示:不能。生锈的铁钉浸泡在酸中,当铁锈被消耗完后,露出的铁将会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继续反应,导致铁被消耗。2.实验室能否用浓硫酸或浓硝酸与金属锌反应来制取氢气?
提示:不能。浓硫酸或浓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与活泼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典例】(2016·长沙中考)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
是 ( )
世纪金榜导学号00434104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
D.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精讲精析】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3)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
(4)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
答案:C。【方法点拨】
(1)酸的化学性质可结合口诀记忆:石蕊变红因遇酸,酚酞遇酸色不变;活泼金属遇到酸,生成氢和相应盐;若是金属氧化物,遇酸生成水和盐。
(2)特别提醒:用酸除铁锈时,不能将铁器长时间放在酸溶液里浸泡,因为铁锈除去后,铁也能跟酸反应。核心素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
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学科素养】
(2015·常州中考改编)如图所示,在粗玻璃管内壁
上粘附石蕊溶液润湿的纸条,向细玻璃管里滴入数滴浓
醋酸后,立即封闭管口,10 s后即观察到:仅有中下部的纸条从上往下逐渐变色。
【思维行动】
(1)分析左图信息思考,本实验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该现象体现了醋酸的哪些性质?从微观角度分析,体现了微粒的什么性质?
提示:醋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纸条变红。该现象体现了醋酸的酸性和挥发性两个特点。该现象体现了微粒不断运动的性质。(2)本实验用试剂Y代替浓醋酸也出现明显的现象,Y为________(填序号)。
a.浓氨水(呈碱性) b.浓硫酸 c.浓盐酸
提示:要出现与浓醋酸相似的实验现象,说明该物质也具有挥发性,且能使石蕊溶液润湿的纸条变色,浓盐酸与浓氨水均具有挥发性,浓硫酸没有挥发性。课件27张PPT。第2课时
常见的碱一、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比较:火碱烧碱熟石灰易溶放出大量的热微溶潮解用大量的水冲洗硼酸CaO+H2O ====Ca(OH)2 酸性肥皂2.碱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氢氧化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蓝色 变红色Ca(OH)2+CO2 ====CaCO3↓+H2O2NaOH+CO2 ====Na2CO3+H2O②与二氧化硫的反应。
氢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三氧化硫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氢氧化钠:2NaOH+SO3====Na2SO4+H2O。2NaOH+SO2 ====Na2SO3+H2O【微练习】实验室许多药品都需密封保存,试着写出下
列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
浓盐酸:防止_____;
浓硫酸:防止_____;
生石灰:防止_________;
NaOH: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发吸水与水反应吸水潮解且与二氧化碳反应二、酸和碱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1.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
有_______。
2.碱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
有___________。氢离子氢氧根离子考点1 常见碱的性质释疑
1.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目的是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潮解,又能防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2.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可与其发生反应的气体如CO2、SO2、HCl等,而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3.碱溶液可使指示剂变色,不溶性的碱没有该性质。
4.碱只能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碱不能与CO反应。【延伸探究】
检验CO2时为什么用Ca(OH)2溶液而不用NaOH溶液?而吸收或除去CO2时为什么用NaOH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
提示:CO2与Ca(OH)2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浑浊现象,而CO2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检验CO2用Ca(OH)2溶液。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液中含氢氧化钙的量比较少,只能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可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典例1】(2016·百色中考改编)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00434114( )
A.在空气中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冒白雾
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铜,溶液显红色
C.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沉淀生成【精讲精析】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以下三点:
(1)氢氧化铜难溶于水,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铜,溶液不变色。
(2)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中含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加入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
(3)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无沉淀生成。
答案:B。【备选例题】
锂离子蓄电池以其质量小、蓄电量大、使用时间长,被广泛用于电动车的生产,氢氧化锂(LiOH)是这种蓄电池电解质的添加剂,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C.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D.能与氧化铜反应
【精讲精析】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其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反应,不能与碱反应。故D不正确。
答案:D。考点2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相关探究
1.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由于生成的碳酸钠溶于水,故无明显现象,无法直接检验反应是否发生。常需要借助简单的实验装置,通过明显的现象来判断,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2.NaOH和Ca(OH)2与CO2反应后会生成对应的Na2CO3和CaCO3,利用Na2CO3和Ca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这一现象,来证实NaOH和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或者是NaOH和Ca(OH)2变质。【典例2】(2017·潍坊中考)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世纪金榜导学号00434115( )【精讲精析】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以下四点:
(1)A实验过程中,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2)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3)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4)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答案:A。核心素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学科素材】
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利用图Ⅰ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思维行动】
(1)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你认为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2)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________,则她的猜想错误。
小敏:用左图Ⅱ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她的猜想正确。
提示:木条不复燃。(3)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产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2H2O+2Al+2NaOH====2NaAlO2+3H2↑
(4)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2)中存在安全隐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提示:若氢气不纯,点燃可能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