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
一、主要部门和发展概况(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术:①青铜时代: ②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2.钢铁冶炼术:(1)主要成就: (2)钢铁使用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3)冶铁燃料: ①汉代: ②北宋: ③南宋末年: ④明朝: (二)纺织业 1.丝织业:(1)地位: (2)发展历程:①上古: ②西周以后: ③汉代: ④唐代: 2.棉纺织业:①宋末元初以来: ②元代: ③明代后期: (三)陶瓷业1.陶器:①时期: ②种类: 2.瓷器:①东汉晚期: ②南北朝: ③隋唐时期: ④宋代: ⑤元代: ⑥明清时期: 二.经营方式的变化中国古代手工业有三种经营形态: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私营的手工业。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是 和 生产。1.家庭手工业(1)特点:①农业与 相结合。② (2)评价:①积极性: ②局限性: (3)经营方式:个体农户的副业活动(4)发展情况: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2.官营的手工业 (1)产生时间: (2)特点: (3)评价:①进步性: ②局限性: (4)发展情况:直到 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 水平。(5)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经营方式变化):①调整原因:由于 和 的发展。②调整:唐宋时期出现了 工匠。从 到 ,是 上的一大进步。3.专业的私营手工业(1)产生原因: (2)发展情况:春秋战国时期兴起。此后,私营手工业成为手工业生产中 的部分。 以后更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 ,占据了 。(3)经营方式变化:①唐代以前: ②唐宋以来: ③到明中后期: 1. 结合教材思考,手工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结合教材想一想,丝绸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象征?3.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你能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吗?4. 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私营的手工业三者有什么异同?
【重难点解析】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
(4)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5)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6)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7)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
A.夏朝到春秋时期 B.从春秋到战国时期
C.从原始社会到战国 D.从商朝到春秋末期
2.汉乐府 《 孔雀东南飞 》 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糯,威( wen )夔( rui )自身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下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3.“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 B.毛 C.棉 D.麻
4.我国制瓷技术发展的先后顺序是①白瓷 ②青瓷 ③粉彩 ④青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5.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
6.官营手工业在劳动力的使用上经历了从征役制到雇佣制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工匠们的反抗 D.官营手工业日益失去主导地位
7.“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8.《国语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
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9.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的生产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商代的青铜制造业发达,以下不符合当时历史状况的是
A.青铜器的制造业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B.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C.青铜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D.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三彩是一种底温铅釉陶器,这种陶器的釉彩有黄、浅绿、深绿、蓝、黑白等各种颜色,偶而也有茄紫色。由于该陶瓷的主要色调为黄、绿、白三种颜色,所以人们习惯地称这种陶瓷为三彩。唐三彩是用白色黏土作陶胎,用含铜铁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并在釉料中加入适量的铅烧制而成的。烧制唐三彩一般要采用二次烧制法。第一次是烧胎,烧制的温度约在1000度左右。然后是上釉,给素胎涮涂均匀且有一定的厚度釉料,再进行高温釉烧。在氧化焰气氛中,釉里的金属被充分氧化,便呈现出金属氧化物,其中氧化铜呈绿色,氧化铁呈黄色,氧化钴呈蓝色,氧化锰呈紫色等,此外,釉料在受热融化过程中还会向四处扩散,形成流动的波,以至各种颜色互相浸润交融,使得烧成的釉彩更为斑斓绚丽,鲜丽夺目。此外,由于铅的作用,釉面更加光亮,色彩美丽无比。
——《唐代工商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唐三彩制作工艺的特点。
(2)丝绸、瓷器、茶叶被誉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三大拳头产品,给国家带来了大量外汇,今天瓷器成为收藏的热门。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唐代陶瓷不断创新的原因是什么?陶瓷在唐朝及后世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如何?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C B B A B D
11.
(1)特点:①主要色调为黄、绿、白三种颜色。
②二次烧制法。
③烧制的温度约在1000度左右,高温釉烧。
④釉彩斑斓绚丽,鲜丽夺目,釉面更加光亮,色彩美丽无比。
(2)原因:①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
②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王公贵族奢侈生活的推动。
③商品经济发达,对外交流的扩大
④人去世后,是重要的随葬器物,极大丰富了唐朝陶瓷的质量和数量。
地位:唐朝陶瓷不仅在艺术上成就很高,至今仍是饮誉中外的独特风格的工艺品,对后世作出重大贡献。为后来宋元瓷器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