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4-26 11:2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情境引入问题:1. 根据题意,列式计算。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问题:2. 算式中的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一)明确乘法的意义3+3+3+3=123×4=12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因数×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积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12÷3=4问题:用什么方法?你是怎么想的?12÷4=3(二)明确除法的意义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问题:与第(1)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3×4=1212÷3=412÷4=3(二)明确除法的意义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问题: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二)明确除法的意义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1.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问题:如果知道积与一个因数,能求出另一个因数吗?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商=被除数÷除数问题:如果知道被除数和商,能求出除数吗?除数=被除数÷商问题:如果知道除数和商,能求出被除数吗?被除数=商×除数2.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问题:你认为乘法与除法间有什么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 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二、探究规律,明确意义三、巩固新知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36141.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504÷14=504÷36=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 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13936÷208=6713936÷67=20845 × 25=11251125÷45=2521 × 48=10081008 ÷ 21=48三、巩固新知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问题: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3. 猜猜我是几?三、巩固新知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我和56相乘得672。我除以24结果是17。672÷56=1217 × 24=408被除数=商× 除数问题: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结果的。4. ( )里应该填上几?三、巩固新知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4 × ( )=1134( )× 105=2835被除数=商×除数384 ÷ ( )=24( )÷ 25=32212716800除数=被减数÷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堂总结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除数=被减数÷ 商被除数=商×除数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叫做乘法。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再见课堂作业1、填空:(1)求几个( )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 )。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
(3)因数×因数=( ),( )=商× 除数,除数=( ) ÷ ( )
(4)根据360 ÷ 15=24写出一个乘法算式是( ),
写出另一个除法算式是( )。2、列式计算:(1)两个因数分别是240、35,积是多少?(2)450除以一个数,结果18,这个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