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复习试卷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25*3=75)
1.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材料所指“宣言”的发表( )
A.表达了工人阶级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愿望 B.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其中“林肯拯救了美国”指的是( )
A.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民族独立 B.制定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
C.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D.组建大陆军,起草《独立宣言》
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 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 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4.《全球通史》中写到:“(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文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主要指( )①武士道精神 ②西方技术 ③欧美学制 ④欧美生活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一位科学家认为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位“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开始于( )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6.“任何生物如果以任何方式发生微小但有利于自己的变异,它在复杂却时常变化的生活条件下,就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然被选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
A.牛顿 B.爱迪生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7. “大多数德国人相信,战争在圣诞节前就会结束。但由于机枪、毒气、坦克在战争中相继应用,因此战争远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顺利。至年底,德国在东西两线都陷入焦灼对峙的状态。”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普法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8.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新中国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9. 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产生了深远影响。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B.均有损中国主权
C.对战败国进行掠夺 D.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0. 针对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这种情况,列宁在《论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为此,苏俄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加速发展战略” B.“新经济政策”
C.“门户开放”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到:“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一样遭到失败,但他的-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 )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称为“圣雄”
③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 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A.兴建公共工程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D.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13. 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
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
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当今世界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决定建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15. “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评论直接针对美国的( )
A.“军事结盟”政策 B.“冷战”政策 C.“科技立国”政策 D.“门户开放”政策
16.近代以来欧洲有三次统一的尝试和努力:第一-次是法国主导,结果失败;第二次是德国主导,也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是法、德和解促成统-~。“法、德和解促成统一”?是指??( )
A.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侵略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联合
17.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战后,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该材料反映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
A.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B.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C.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D.政府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
18.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一事件标志着( )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了 ②社会主义失败了
③两极格局结束了 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 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以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努力,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列对有关国家经济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各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于农村改革 B.匈牙利改革没有触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D.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 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下列应对全球化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市场 B.趋利避害,因势利导
C.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坐观全球化,实行贸易壁垒
21.有学者指出:20 世纪50 年代的全球化只是“经济半球化”,只有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才真正具有全球性。下列事件中,突出体现了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是( )
A. 中美建交 B. 巴以冲突 C. 联合国成立 D.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22. 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 )
①经济全球化下构件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②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 “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凭借“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继续主宰世界
B.美国已经不能凭军事力量解决问题
C.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亚非拉国家已经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24.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①原子能技术 ②航天技术 ③生物工程技术 ④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 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进:“……,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现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 )
A.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 B.世界经济的发展
C.国家之间的关系 D.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
二、材料分析题(12+13=25)
26. (12分)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1)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视为“全球化的开始”?(1分)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我国就曾开辟了一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什么?(1分)
材料二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2)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领域的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2分)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2分)
材料三 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资本和原材料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这一切都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3)根据材料,二战以来,在“推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2分)
(4)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重要影响?(2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参与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为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我国既是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和推进者。
(5)2001年,我国加入了什么国际经济组织?(1分)作为全球化的“建设者和推进者”,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什么举措?(1分)
27. 回看历史,昭示未来。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搞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如题27表
北约和华约建立
组织
成立时间
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
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
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材料三 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1分)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2分)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2分)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2分)
答案
一、CCDBB CCDCB DBBCB DCDDD DBCDA
二、
26.(12分)(1)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使孤立分散的世界开始走向整体(1分);丝绸之路(1分)。
(2)第一次:蒸汽机(1分);第二次:内燃机,或电动机(1分);火车汽车轮船等改善交通运输条件(1分);电报电话等改善通讯(1分)。
(3)信息技术;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两极格局的瓦解(任答两点即可,2分)。
(4)积极:加强经济联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机会。
消极:产业分工与国际贸易不平等,利润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风险增大。(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
(5)WTO(或世界贸易组织,1分);成立亚投行(或倡导“一带一路”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27.(1)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
(2)新发展,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立阵营;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3)因素: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不敢先挑起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战等。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大规模的扩充军备,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使苏联经济负担沉重,面临停滞局面。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给美国的霸权主义是沉重打击,使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落空。教训:冷战只能加剧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抗既不利于双方利益,也不利于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