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读”,贯穿始终。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浏览了第六组课文,制定了本组课文的活动计划,我们来回顾一下!
2.课件展示:六年四班同学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定活动计划的照片。(活动过程)
3.师:我们还共同梳理了中国诗歌发展的轨迹……(课件展示)
教师板书课题:诗经?采薇(节选)
二、解题
了解《诗经》,同学汇报《诗经》资料。(课件展示)
三、诵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读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引导学生找出易错字“雨”,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课件演示)
3.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要想读好这首诗,就要掌握好诗的
节奏,同学听范读(课件播放)。
指名个别同学读,再全班齐读。
四、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回顾以前的学习,我们都掌握了哪些理解诗文的方法?多名同学汇报。
2.小组同学合作理解诗意。
3.小组同学用插图法和注释法理解诗句含义。(课件演示)
4.个别同学读诗,再齐读。(课件演示)
五、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师:同学们《采薇》就是几千年前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在归途中写的一首诗歌!
2.课件出示动图:出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3.师:他回忆起柔嫩的柳枝他想说……(动图配乐) 个别同学读,指名同学读。
4.师:伴着这美丽的春景,你仿佛看到了……(动图配乐)
同学回答,配乐再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5.师:战士为什么出征?
6.了解写作背景——课件演示——同学汇报。
7.教师板书“不舍”,同学齐读。
(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师:今天远征的战士回到了家乡,他是如此的怀念自己的家乡!
教师板书:思归
师:回乡途中他遇到这漫天飞舞的大雪他想说……(动图配乐)
个别同学读,指名同学读。
师:看到这漫天飞舞的大雪你仿佛看到了……(动图配乐)
同学回答,配乐再读“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教师板书: 悲凉
5.男生齐读
6.指导学生背诵
7.师生共同梳理学习古诗的方法?
(诵诗文→解诗意→想诗境→悟诗情)
六、拓展延伸、活动交流
(一)诗经?南山有台(节选)
1.课件出示:诗经?南山有台(节选)
2.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活动成果展示
1.师: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也收集到了许多诗歌,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收集到的诗歌。 2.小组交流
3.逐个同学汇报活动成果(课件演示音乐背景)
4.教师引导同学感知诗歌特点,积累诗歌。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结束语。
2.作业:继续积累你喜欢的诗歌,完成练习小卷。
八、板书设计
《诗经?采薇》(节选)
不舍→思归→悲凉
诵诗文→解诗意→想诗境→悟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