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浙科版必修3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 浙科版必修3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4-26 06:1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人做了如下两个试验,试验一:以相同剂量的X类毒药分别免疫兔子和小鼠三次后,采集血清,经过二倍连续稀释后,进行抗体与抗原反应的测试。结果显示,可以与抗原产生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倍率,分别是兔子为,小鼠为。试验二:如果利用相同稀释倍率的兔子及小鼠血清,分别与同剂量的X毒素作用后,进行X的毒力测试,则发现兔子的血清可以完全中和X的毒性,小鼠的血清则否。试问下列叙述何者不正确
A.面以后,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反应较兔子强
B.相对兔子而言,X类毒素能引起小鼠产生更强的免疫性
C.小鼠对X产生的抗体量较兔子高
D.一小鼠血清进行被动免疫,可以提供的保护力较兔子血清弱
【答案】选C
【解析】根据“可以与抗原产生反应的血清最高稀释倍率,分别是是兔子为,小鼠为”可知,AB正确;根据“利用相同稀释倍率的兔子及小鼠血清,分别与同剂量的X毒素作用后,进行X的毒力测试,则发现兔子的血清可以完全中和X的毒性,小鼠的血清则否”可判断出,小鼠对X产生的抗体量较兔子低,C错误。D正确;选C。
2.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所在的阶段中,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B.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C.物质5为抗体,其合成和分泌的有关结构包括: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细胞3可以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细胞1是T细胞,细胞2是B细胞,细胞3是记忆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在①阶段,绝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A项错误;⑦过程是指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的二次免疫应答过程,⑥过程是指初次免疫应答过程,二次免疫要比初次免疫快而且强,B项错误;物质5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依次通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项正确;细胞3是记忆细胞,而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D项错误。
【考点定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名师点睛】本题以“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熟记并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并尽可能地联系免疫系统的组成、细胞免疫过程。
3.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其致病性主要由拟核DNA上的基因控制
B. 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
C. 患者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
D. 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细胞
【答案】A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拟核,A错误;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病原体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因此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B正确;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因此破坏吞噬细胞后,患者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C正确;疫苗属于抗原,因此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细胞,D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吞噬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会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考点定位】免疫调节
5.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不属于特异性免疫
B.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分化为浆细胞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进行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所以机体不需要合成其相应的抗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免疫能力太强导致的,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
B、B细胞可以直接接受抗原刺激进行增殖分化,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对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起促进作用,B错误;
C、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后分泌特异性抗体,C正确;
D、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进行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但是仍然需要体液免疫合成其相应的抗体,D错误.
故选:C.
6.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变化情况的是 ( )
【答案】 B?
【解析】 考查特异性免疫以及生物数量变化的问题。抗原进入机体后,可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并产生抗体,从而消灭抗原。同时一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由于经过免疫的生物体中存在记忆细胞,所以再次受抗原刺激后,会产生大量效应细胞,迅速将抗原杀死,所以第二次接触抗原产生的抗体快而多,患病程度也比第一次弱,因此B项不正确。?
7.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 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 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 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答案】A
【解析】胸腺为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无胸腺则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因此无胸腺裸鼠不具备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A错误;因裸鼠免疫力低下,故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B正确;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以及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过程都属于细胞免疫,而裸鼠无T细胞,故无排斥反应且不能清除癌细胞,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故C、D正确。
【考点定位】胸腺作用及免疫类型和过程
8.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菌酶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灭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答案】D
【解析】鼻腔黏膜分泌的杀菌物质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因此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错误;吞噬细胞分泌的溶菌酶也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因此吞噬细胞通过溶菌酶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灭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不属于免疫,C项错误;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白喉杆菌毒素属于抗原,因此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属于特异性免疫,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免疫调节
9.9.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重复几次此过程后,再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用于治疗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毒处理的蛇毒是抗原
B. “抗蛇毒血清”刺激患者T细胞产生抗蛇毒的细胞免疫
C. “抗蛇毒血清”中存在中和蛇毒的抗体
D. 重复注射的目的是增加马的免疫系统对蛇毒的反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蛇毒是抗原,故A正确;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至马体内,会激发马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关抗体,因此“抗蛇毒血清”中存在中和蛇毒的抗体,故C正确;“抗蛇毒血清”进入机体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故B错; 重复将蛇毒注射至马体的目的是激发马的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细胞和相应足够数量的抗体,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②③⑤⑥ B.①④⑤⑦ C.①②④⑤ D.③④⑥⑦
【答案】C
【解析】①胃液由胃粘膜分泌,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①正确;
②统一性是由口腔粘膜特化形成的,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②正确;
③吞噬细胞的胞吞属于第二道防线,③错误;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④正确;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⑤正确;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细胞免疫,是第三道防线,⑥错误.
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第三道防线,⑦错误.
【考点定位】免疫
11.下列有关人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遗传病患者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但该病可能遗传给后代
B.免疫系统一般不能识别自身的癌变细胞,故癌症发病率较高
C.糖尿病人因胰岛素缺乏造成糖原合成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高于常人
D.HIV破坏免疫系统后,病毒可侵人红细胞等细胞内进行增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解:A、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多基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中染色体病无致病基因,但可能借助配子遗传给后代,A正确;
B、免疫系统能识别自身癌变后的细胞,但会有极少部分癌细胞未被监控、识别和清除,进而造成癌症发生,B错误;
C、糖尿病人常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不足,进而导致糖原合成降低,C错误;
D、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被破坏后其他病毒可侵入正常细胞内增殖,但是人体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病毒不能在红细胞中增殖,D错误.
故选:A.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12.据英国媒体BBC报道,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生物学家巴尔的摩教授说,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经过了20多年后仍没有希望取得突破.巴尔的摩认为,由于艾滋病病毒进化出了可以从人类免疫系统中保护自己的方式,已经找到愚弄人类的免疫系统的方法.因此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能够侵入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B.他们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无法产生特异性抗体
C.HIV的遗传物质RNA易发生变异,是疫苗研制困难的原因之一
D.效应T淋巴细胞只选择性破坏已经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答案】B
【解析】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结果却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特定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考点定位】免疫
13.关于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
B. 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1
C. 与2的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D. 丁可长期保持对1的记忆功能
【答案】D
【解析】该图发挥作用的主要是B细胞,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A项正确;图中1表示抗原,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抗原,B项正确;2是抗体,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有关的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C项正确;丁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丙是记忆细胞,可长时间保持对1的记忆功能,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体液免疫过程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可知,1是抗原,甲是吞噬细胞,乙是T细胞,丙是记忆细胞,丁是浆细胞,2是抗体。
14.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B. 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D. 效应T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答案】D
【解析】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A正确;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B正确;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C正确;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D错误。
【点睛】“三看法”识别免疫类型:
一看抗原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细胞呈递才能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
二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三看抗原的种类。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而病毒类(如HIV)进入人体细胞中,清除它们的过程主要是细胞免疫,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也主要是细胞免疫。
15.下图为人体内发生的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a、b、c、d、e都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
B. 图中细胞b和细胞c的来源和发育场所均不同
C. 与细胞c相比,细胞d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数量较多
D. 细胞e与细胞c在相同抗原刺激下,都能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a是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是没有特异性,d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图中b是T细胞,c是B细胞,两者都来自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是胸腺和骨髓,B错误;c是B细胞,d是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合成与分泌大量的抗体,所以浆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数量较多,C正确;e细胞是记忆细胞,与B细胞在相同抗原的刺激下,都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再由浆细胞分泌抗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确定图中每一个字母代表的细胞类型以及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明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但是可以产生抗体对付抗原。
16.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时,必须要有抗体参与
B. 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 缺乏浆细胞时,记忆细胞也能合成部分抗体
【答案】C
【解析】吞噬细胞可以非特异性地吞噬外来异物,不需要抗体参与,A错误;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相同,功能不同的原因是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B错误。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缺失也就意味着体内缺乏成熟的T淋巴细胞,也就没有细胞免疫,C正确。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D错误。
17.下图为有关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B.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C.乙图中的效应T细胞可与各种瘤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D.乙图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图中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最大的促进作用,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没有b点大,故A错误;向光弯曲的生物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但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是十分敏感,起到的促进作用比向光侧大,如果b点是背光侧浓度,向光侧不可能为c点,故B正确;乙图中的效应T细胞应该与靶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故C错误;靶细胞的裂解应与自身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18.如图所示为人体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a细胞的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B.该图可以表示溶菌酶破坏侵入机体细菌的过程
C.当同一种病原体再一次侵入细胞时,c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
D.细胞产生的与此过程有关的化学物质的本质是脂质
【答案】A
【解析】
A.a细胞的死亡是细胞凋亡,由基因控制的;正确。
B.该图可以表示效应T细胞破坏侵入机体细菌的过程;错误。
C.当同一种病原体再一次侵入细胞时,T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c效应T细胞;错误。
D.细胞产生的与此过程有关的化学物质的本质是蛋白质;错误。
19.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②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③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④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⑤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体的能力
⑥过敏反应一定会破坏组织细胞
⑦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
⑧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①错误;
②抗原的成分不一定是蛋白质,例如细菌等,②错误;
③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③错误;
④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④正确;
⑤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⑤错误;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⑥错误;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⑦正确.综合以上可知,④⑦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相应的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
20.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浆细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吞噬细胞能够吞噬抗原,但不能分泌抗体,故A错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但不能分泌抗体,故BC错误;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下列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A. 吞噬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精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A错误;
B、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识别和传递抗原,在细胞免疫中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B错误;
C、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进而产生抗体,参与免疫反应,C错误;
D、精子属于生殖细胞,D正确.
故选:D.
22.如图所示为体液免疫示意图,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 乙可以分泌淋巴因子,抗体是由丁细胞分泌的
C. 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 在二次免疫反应中,丙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表示体液免疫示意图,1表示抗原,甲表示吞噬细胞,乙表示T细胞,丙表示记忆细胞,丁表示浆细胞,2表示抗体.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如下:
解: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A正确;
B、乙表示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丁表示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B正确;
C、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
D、在二次免疫反应中,丙记忆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C.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3.应用三个唯一来理清免疫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答案】B
【解析】B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与记忆细胞相比,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其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为发达,B正确;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错误;浆细胞不能增殖产生记忆细胞,D错误。
24.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接种卡介苗
B. 种牛痘预防“天花”;皮肤的屏障作用
C.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D. 患过甲肝的人不会再患甲肝;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百日咳
【答案】D
【解析】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患过甲肝的人不会再患甲肝、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百日咳均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25.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癌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免疫细胞都能识别出“自己”和“非己”成分
B. 人体内癌细胞的自然洁除离不开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
C. 抵抗内外抗原的免疫功能越强,越有利于维持人体健康
D. T细胞和B细胞分别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详解】
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来,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具有识别作用,A项错误。人体内癌细胞的清除过程是细胞免疫,需要吞噬细胞对癌细胞进行处理,刺激T淋巴细胞分化出效应T细胞,最终使癌细胞裂解死亡,B项正确。免疫功能过高会引起自身免疫病,不利于人体健康,C项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也有T淋巴细胞的参与,D项错误。
【点睛】
在免疫调节中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功能,是学生容易记错、混淆的知识点,下表为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比较:
细胞类型
来?源
功?能
特异性识别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
非特异性识别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成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
特异性识别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成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
特异性识别
效应B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不识别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特异性识别
记忆细胞
T细胞、B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特异性识别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可由 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___病。
(5)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所涉及到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体液 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B)细胞 (2)acd
(3)更快、产生抗体量更多 (4)自身免疫病
(5)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答不全不得分)
【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是产生抗体的体液免疫,图中的b是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2)图中a、b、c、d依次是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能识别抗原的是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故应是acd。
(3)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是抗原引起的第二次免疫,因为有记忆细胞的参与,能更快、产生更多的抗体。
(4)如果产生的抗体将自身的细胞组织当初抗原进行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
(5)浆细胞合成的抗体是蛋白质,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然后到高尔基体进行深加工,全程需要线粒体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7.侵入机体的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形成短肽,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呈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信息后,分泌淋巴因子,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消灭病原体,下图是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吞噬细胞中具囊泡结构③与吞噬泡融合,在病原体处理中起重要作用,其名称是 ;研究发现③内pH显著小于细胞质基质,与其生物膜上的H+载体蛋白有关,推测此过程中H+的运输方向 。
(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多种形式,吞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通过两细胞的 接触,进行信息传递,图中数字表示受体的是 。
(3)淋巴因子通过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体现细胞膜具有 特点;淋巴因子不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表明核孔具有 性。
【答案】(1)溶酶体 (从细胞质基质)向溶酶体内运输 (2)细胞膜(直接) ⑤
(3)一定的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能与囊泡融合并能将囊泡内的物质水解的一定是水解酶,所以结构③是溶酶体。根据题意“溶酶体内的PH小于细胞质基质”,说明细胞质基质中H+会通过生物膜进入到溶酶体中。(2)结合图示可知,吞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通过两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其中④上有信息分子,⑤是接受信息分子的受体。(3)淋巴因子通过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淋巴因子不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表明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8.(16分)下图为人体内的浆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由B细胞经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称为_____ ________免疫。
(2)多数情况下,抗原与该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物质)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种物质的产生需要细胞器 (填图中标号)的参与。
(3)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由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主要由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抗原第二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的产生速度和量比初次侵入时__________。
(4)该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对寄生在寄主细胞内的抗原不能发挥免疫作用。消灭该类病原体需经 免疫,即__________与被抗原入侵的寄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因而被吞噬消灭。
【答案】(1) 体液 (2) 抗体 、 1、2、3、4
⑶B细胞 、 记忆细胞 、 快且大
⑷细胞免疫 、 效应T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1)由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2)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在细胞外与抗原结合,抗体是分泌蛋白,它的形成需要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以及线粒体的供能,(3)初次感染抗原时,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同时部分B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当再次受同一种抗原侵入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4)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后,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的抗体发挥作用,必须经效应T细胞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寄主细胞,完成细胞免疫,寄主细胞裂解后,抗体才能与暴露在体液中的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消灭。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9.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其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____________,B会______________。
(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 。
【答案】
(1)注入S疫苗产生了抗体 体内无抗体
(2)体内无相应抗体 死亡
(3)吞噬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等;抗体,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
(1)A鼠体内还没有产生抵抗S病原体的抗体,所以会患病死亡。 B鼠体内在注射S疫苗后,体内已经产生了抵抗S病原体的抗体,所以不会患病,而是正常生活。
(2) 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其注射S病原体,则小鼠死亡(也可能正常生活)。死亡的原因:体内还来不及产生抵抗S病原体的抗体,会患病死亡(正常生活的原因:可能本身的抵抗力较强,也可能会及时产生抗体,从而抵抗住S病原体的侵入或是在其侵入后将其消灭)。
(3) 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有吞噬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等;可以清除它的也有抗体,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等。
考点: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免疫学问题。
3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据图回答问题:
(1)若在图乙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果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受刺激部位膜外电位变化是 ,可观察到在X处给刺激时电表指针偏转 次,在Y处给刺激时电表指针的偏转 次,两者偏转次数不同是由于兴奋的传递特点不同,后者不同于前者的原因是 .
(2)如果该图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细胞甲是下丘脑细胞,分泌物a应是 激素;当血液中激素b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甲细胞分泌物质a,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为 ,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 .
(3)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 的功能.
(4)人体内的激素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才能维持其含量的相对稳定,原因是 .
(5)200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是豪森以及西诺西和蒙塔尼,后两人获奖是因为多年前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该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 细胞,使图甲所示的过程不能进行,最终使人体丧失一切免疫机能.
(6)免疫学可应用于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测,根据 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在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药物,虽然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 ,因而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
【答案】(1)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 0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该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3)递质受体(突触后膜)
(4)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5)T
(6)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淋巴细胞减少
【解析】
试题分析:1、图甲中,C表示靶细胞,D表示效应T细胞.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4、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解:(1)在X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会引发局部电流,使电流表左接触点先变为外负内正,膜外电位变化是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电流表偏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左接触点恢复外正内负,右接触点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刺激Y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则不能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故指针偏转0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2)图乙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细胞甲是下丘脑细胞,分泌物a应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当血液中激素b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甲细胞分泌物质a,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为反馈调节.激素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该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3)由于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所以药物没有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而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说明药物抑制了递质的受体功能,使信息不能传递.
(4)人体内的激素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才能维持其含量的相对稳定,原因是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
(6)免疫学可应用于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测,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在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药物,虽然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因而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
故答案为:
(1)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 0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该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3)递质受体(突触后膜)
(4)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5)T
(6)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淋巴细胞减少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