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浙科版必修3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 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 浙科版必修3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 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4-26 06:1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科研小组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处理同种水稻种子,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后测得秧苗的干重和鲜重情况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0.3mg/L脱落酸对秧苗有机物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B.0.1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鲜重与0.5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干重无显著差异
C.1.0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将不能生长
D.0.5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表现为生长受抑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0.3mg/L脱落酸对秧苗有机物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A正确;
B、据图可知,鲜重和干重的纵坐标不一样,所以0.1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鲜重与0.5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干重有显著差异,B错误;
C、1.0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的干重比种子中有机物干重的多就能生长,少将不能生长,C错误;
D、0.5mg/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干重和鲜重都比在没有脱落酸处理的组大,所以表现为促进生长,D错误.
故选:A.
2.正确反映玉兰树上各部位生长素浓度分布情况的是
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答案】B
【解析】考查生长素的合成和分布部位。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所以老根<生长点(分生区),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集聚在侧芽部位,所以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大于顶芽。
3.在农业生产上,棉花通过移栽能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移栽过程中能( )
A.促进侧根生长素的产生 B.抑制侧根生长素的产生
C.破坏根的顶端优势 D.促进侧根细胞的分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属于简单题。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往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这就是顶端优势。棉花移栽过程中破坏了根的顶端优势,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了侧根的生长。
4.如下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玉米胚芽鞘的伸长生长的影响。按下图方法处理,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由胚芽鞘生长图可确定答案A。
5.与激素应用联系最小的是
A.供体与受体母牛同期发情处理
B.注射乙肝疫苗
C.给果树打顶
D.诱导愈伤组织的分裂与分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供体与受体母牛同期发情处理时,需要用到孕激素进行处理,故A不合题意;注射乙肝疫苗可以促进机体发挥免疫效应,与激素无关,故B符合题意;给果树打顶是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故C不合题意;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可以诱导愈伤组织的分裂和分化,故D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IAA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其调节作用与IAA含量有关,赤霉素能调节植物体内IAA的含量;如图是IAA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AA调节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
B.植物体内多种激素相互配合,共同发挥调节作用
C.赤霉素是通过调节酶的合成来提高IAA含量的
D.赤霉素通过促进相关基因活动,转录、翻译出更多的IA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IAA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也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具有两重性,故A正确。在植物体内有多种激素相互配合,共同发挥调节作用,故B正确。由图可知生长素合成需要一系列的酶,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最可能是通过调节酶的合成来提高IAA含量,进而起到促进作用,故C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不会有翻译过程,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7.右图所体现的生物学含义中,错误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B.促进不同器官的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
C.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答案】C
【解析】略
8.科学家在进行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过程中发现
①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②当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促进乙烯和细胞分裂素的合成
③乙烯含量的增高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伸长的作用
④该实验证明了两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进行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中,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故①正确;当生长素浓度高到一定值时,促进乙烯的合成,不促进细胞分裂素的合成,故②错误;乙烯含量的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故③正确;该实验证明了植物激素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故④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赤霉素处理芹菜,可以使食用的叶柄增长
B.生长素能促进生长,但它的作用又会被乙烯所抵消。
C.幼根、幼芽中中含较多的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但不含乙烯和脱落酸。
D.啤酒生产中,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不影响啤酒品质。
【答案】C
【解析】
10.以下对植物的顶端优势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顶芽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B. 顶芽的生长速度较快,侧芽处于抑制状态生长速度较慢
C. 顶端优势的存在能使植物争得更多的阳光,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D. 去除顶芽后,离顶芽最远的侧芽将首先解除抑制
【答案】D
【解析】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顶芽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不同,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A项正确;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适宜,生长速度较快,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侧芽的发育处于抑制状态生长速度较慢,B项正确;顶端优势中顶芽优先生长有利于植物获得更多的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是适应环境的表现,C项正确;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所以去除顶芽后,离顶芽最近的侧芽将首先解除抑制,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顶端优势产生的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11.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 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 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 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答案】D
【解析】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长的范围,避免浪费,A正确;由于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正确;本实验的对照,是通过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之间进行的,D错。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纸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
【名师点睛】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
12.为研究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完整植株去除顶芽,并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AA是植株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起催化作用
B.顶芽合成的IAA由于重力作用向侧芽运输
C.在植物体内,谷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
D.加设一组去顶并在切口涂抹高浓度IAA的实验,可预测实验结果为侧芽长度明显小于II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IAA是植株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只能起信息传递作用,A错误;顶芽合成的IAA在载体的作用下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向侧芽运输,B错误;在植物体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C错误;加设一组去顶并在切口涂抹高浓度IAA的实验,可预测实验结果为侧芽长度明显小于II组,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13.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生长关系的是 (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 )
【答案】B
【解析】顶芽生成的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离顶芽距离越近的侧芽生长素积累越多,结果造成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故生长素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侧芽1、侧芽2、侧芽3、顶芽,B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
【名师点睛】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特点,地面上部分由顶芽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地面下由根尖向上运输到根基,积累在根基。
14.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 若该实验为预实验,要确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要在8ppm和16ppm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C. 生长素通过促进根细胞分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该图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与生长素浓度为08ppm的组相比,在0-128ppm之间,生长素能够促进枝条生根,而168ppm的组则表现为抑制生根,A正确;根据图示分析可知,促进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应该在8-16ppm之间,与此应该在此浓度范围内进一步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B正确;生长素不能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分裂的是细胞分裂素,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长素不仅能够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
15.下列关于科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分离出致使水稻植株患恶苗病的物质,该物质是细胞分裂素
B.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具有向光性,该现象是由赤霉素分布不均所致
C.史料记载用小便浸黄泥封树枝则生根,现已从人尿中分离出IAA
D.史料记载木瓜释放的“气”可去除未熟红柿涩味,现推测其为脱落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科学家分离出致使水稻植株患恶苗病的物质,该物质是赤霉素,A错误,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具有向光性,该现象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B错误,史料记载用小便浸黄泥封树枝则生根,现已从人尿中分离出IAA,C正确,史料记载木瓜释放的“气”可去除未熟红柿涩味,现推测其为乙烯,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意在考查对各种植物激素作用的的识记。
16.实验证明,植物激素调节是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用赤霉素处理侧芽可以加强对侧芽的抑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自茎尖向下传递过程中需要ATP供能
B. 上部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比下部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低
C. 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 上述现象显示,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是拮抗作用
【答案】B
【解析】生长素自茎尖向下传递过程中,生长素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A正确;上部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比下部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高,B错误;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可以解除顶端优势,用赤霉素处理侧芽可以加强对侧芽的抑制,说明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是拮抗作用,D正确。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用赤霉素处理植物,能显著促进茎叶生长
B 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贮藏时间
C 脱落酸抑制生长,但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D 乙烯有催熟果实发育和延迟开花的作用
【答案】D
【解析】略
18.有研究人员在一株红花碧桃上发现了一根枝条上开了粉色的花,经观察未发现嫁接的痕迹,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用生长物类似物处理后进行扦插。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采摘的枝条中,芽多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 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效果一定与其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 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 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答案】B
【解析】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芽较多的幼嫩插条相对来说可能更容易生根,A正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效果与生长素浓度相关,但与时间长短不成正比,B错误;生长素类似物如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C正确;距离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的位置,有两个浓度的作用效果相同,D正确。
19.细胞分裂分为G1期(DNA复制前期)、S期(DNA复制期)、G2期(DNA复制后期)和M期(分裂期)。赤霉素可以促进从G1期到S期的过程,从而缩短G1期和S期的时间;细胞分裂素促进S期DNA的合成;生长素在M期晚期可促进核糖体RNA的合成。以上不能表明(  )
A.植物激素可促进细胞数目增多
B.细胞分裂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C.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协同作用于细胞分裂周期
D.只有一种激素不会改变细胞周期的时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植物激素可促使细胞周期变短,则促进细胞数目增多,所以A错误;有题干分析,细胞分裂过程中确实受到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所以B错误;有题干得出.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协同作用于细胞分裂周期,所以C错误;只要改变细胞周期任何阶段的时间,都会改变细胞周期,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 植物不同发育阶段,激素含量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生长素与乙烯通过拮抗作用,共同促进果实发育
D. 某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部位不一定是唯一的
【答案】C
【解析】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A正确。不同发育时期激素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两者不具有拮抗作用,C错误。某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部位不一定是唯一的,比如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为根冠、萎焉的叶片等,D正确。
21.近年来研究表明,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DEL阻止SPL蛋白发挥作用,SPL直接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而SOC蛋白的存在是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据此,可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赤霉素能催化DEL蛋白分解 B. 赤霉素不利于SPL蛋白发挥作用
C. DEL是开花的激活因子 D. DEL间接抑制SOC编码基因的转录
【答案】D
【解析】
据题意可知,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DEL阻止SPL蛋白发挥作用,SPL直接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而SOC蛋白的存在是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故DEL蛋白能抑制开花,而赤霉素和SPL蛋白及SOC蛋白均能促进开花。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不是其催化作用,A错误;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DEL阻止SPL蛋白发挥作用,故赤霉素有利于SPL蛋白发挥作用,B错误;DEL蛋白能抑制开花,C错误;DEL阻止SPL蛋白发挥作用,SPL直接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故DEL间接抑制SOC编码基因的转录,D正确。
22.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μmol/L
B. 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
C. 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
D. 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答案】BD
【解析】A、分析图示可知,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在10μmol/L和100μmol/L之间,若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可以在10μmol/L和100μmol/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但不能判断50μmol/L是最适宜浓度,A错误;
B、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说明枝条本身就含有自身产生的生长素,B正确;
C、该实验没有涉及拟南芥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合成时间,C错误;
D、由图中信息可知,与ACC激素浓度为0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所以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可知,在柱形图显示的几个浓度中,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增强,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减弱;与空白对照实验相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ACC浓度升高,ACC对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
23.植物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是( )
A. 促进细胞分裂 B. 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 C. 促进细胞的分裂生长 D. 促进细胞的弯曲
【答案】B
【解析】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因在于促进细胞伸长生长,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
24.24.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最可能代表脱落酸、赤霉素
B. 丙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C. 甲、乙、丙的化学本质都是有机物
D. 丙促进细胞的伸长作用不受乙烯影响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乙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故甲是脱落酸,乙是赤霉素,A正确;分析题图中丙的作用可知,丙是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B正确;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均为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具有高效性,C正确;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细胞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5.研究人员分别测试生长素类似物甲和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部分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生长素类似物
浓度(ppm)
莴苣幼根平
均长度(cm)
0
1
2
5
10
20
35
50
A组(添加生长素类似物甲)
4
4.2
4.8
8
10
14
8
4
B组(添加生长素类似物乙)
4
4.6
6
6.2
4.8
3.4
2.8
2

A. A、B两组在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ppm条件下,莴苣幼根都不生长
B. 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与乙烯相似
C. 甲促进莴苣幼根生长的最适浓度在 10~35ppm之间
D. 在0~50 ppm范围内,甲、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体现出两重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生长影响的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生长具有两重性,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过高浓度抑制生长;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与生长素作用不同。
【详解】据表中数据可知,A、B两组在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ppm条件下,莴苣幼根平均长度为4cm,说明幼根自身能合成少量生长素,促进生长,A错误;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在低浓度下,都促进幼根的生长,而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两者作用不同,B错误;据表中数据可知,A组在10~35ppm之间幼根平均长度为10cm、14cm、8cm,比其他浓度下的平均长度都长,说明甲促进莴苣幼根生长的最适浓度在 10~35ppm之间,C正确;在0~50 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是:在20ppm以下,促进作用增强, 20ppm、35ppm促进作用减弱,50ppm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故没有体现出两重性;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是:在5ppm以下,促进作用增强, 5ppm、10ppm促进作用减弱,20ppm、35ppm、50ppm时抑制生长,故体现出两重性,D错误,所以选C。
【点睛】要会对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甲乙是否促进或抑制幼根生长,都要和浓度为0时幼根的平均长度对比,如果大于4,即为促进,如果等于4,即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如果小于4,即为抑制生长。
二、非选择题
26.在适宜生长条件下,植物生理学家以菜豆为实验材料进行若干实验,以观察各种处理方法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单位:mm)
(1)从化学本质上说,植物激素都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 。
(2)从根本上说,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 的结果,而 只是其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3)比较1、2,说明 ;比较1、3,说明 ;比较2、4,说明 。
【答案】
(1)有机物
(2)程序性表达;激素调节
(3)顶芽对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具有解除顶端优势(或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赤霉素具有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
【解析】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由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故是有机物。
(2)从根本上说,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程序性表达,而激素调节只是其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3)分析表格内容和数据,比较1,2它们的区别是否去除顶芽,根据侧芽生长情况可以得知顶芽对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1和3的区别是是否涂抹细胞分裂素,根据侧芽生长情况可以得出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比较2和4,它们的区别是去掉顶芽后是否涂抹赤霉素,由侧芽生长情况可以得知赤霉素具有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掌握程度。
27.(11分)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mol·L-1。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和根生长的效应分别是 、 。这说明是 。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
组别
A
B
C
浓度(mol·L-1)
10-12
10-9
10-6
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 。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4)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 作用的结果。
【答案】(1)10-8 (2) 促进 抑制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2分)
(3)预实验(2分) 降低浓度梯度并增加实验组别 (2分)
(4)多种激素的相互协调、共同调节(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在三者来说根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芽,茎的敏感性最差,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10-8 mol·L-1。
(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的作用是促进,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抑制,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3)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预实验,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浓度梯度并增加实验组别。
(4)水平放置的根,由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表现为向地性,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乙烯,乙烯对生长有抑制作用,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多种激素的相互协调、共同调节作用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8.研究人员测定了香梨果实从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某些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香梨果实发育初期(花后15d左右)达到高峰,且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间(花后60d左右)含量比值加大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______(填激素名称)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说明果实正常发育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香梨果实采收后30d才进入完全成熟阶段,在此过程中乙烯含量的变化说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采收后________的骤减是果实成熟的必要条件,脱落酸积累可能触发了果实的衰老过程,________含量再次升高,可能促使衰老阶段乙烯的大量合成,因此在果实成熟衰老后期调节_______________至较低水平将是延缓香梨果实衰老的关键。
【答案】(1)赤霉素和脱落酸 生长素 多种激素共同作用
(2)促进果实成熟
(3)赤霉素 生长素 脱落酸和生长素
【解析】(1)从图中看出,果实采收前20 d左右,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较高。促进果实发育的还有生长素。(2)在成熟阶段乙烯含量增多,说明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3)采收后赤霉素骤减,而生长素又增多促使衰老阶段乙烯的大量合成。延缓香梨果实衰老要降低脱落酸和乙烯含量,而降低乙烯通过降低生长素实现。
29.回答下列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
⑴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一段时间后,体内激素含量上升的有_________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性激素 ④抗利尿激素
⑵膀胱尿液中的Na+是不是从内环境中排出的?_________(是/不是)
⑶某型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为( )
A.植物激素的效应通过其直接参与代谢来体现
B.植物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植物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D.植物的塔型结构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5)突触前膜的表面积通常_______突触后膜(填“大于”、 “小于”、“等于”)
【答案】⑴ ② ⑵ 是 ⑶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⑷ A (5)小于
【解析】
试题分析:(1)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同时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平衡,此时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产热。
(2)尿液中的Na+来源于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Na+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再经过肾小管形成尿液,汇聚到膀胱内。因此来源于内环境。
(3)若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则原因可能是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调节作用。
(4)激素都是作为信息分子传递信息,调节靶细胞的代谢过程,并不直接参与靶细胞的代谢活动,A错误;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植物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正确;植物的塔型结构是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
(5)突触前膜的作用是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的作用是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突触前膜的表面积通常小于突触后膜,以利于兴奋的传递。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0.为了探究不同浓度6-BA对五指茄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据图可知,6-BA浓度为____________时,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本实验可说明6-BA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____特点。
(2)为了进一步探究6-B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浓度,还需要如何设计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BA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似物,与细胞分裂素相比,二者在发挥作用时均需与____________(结构)结合来传递信息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但6-BA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____________等优点。
(4)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与细胞分裂素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答案】 40mg/L 两重性 在6-BA浓度为20-40mg/L之间,缩小浓度梯度进行多组实验 (特异性)受体 效果稳定 生长素 赤霉素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6-BA浓度,因变量是种子的萌发率。与对照组(浓度为0)相比,随着6-BA浓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先增加后降低,6-BA浓度为30 mg/L时促进作用最大,6-BA浓度为10 mg/L时不起作用,6-BA浓度为40 mg/L时抑制种子萌发。
【详解】
(1)图中数据显示,当6-BA浓度为10-30mg/L时促进种子萌发,而40 mg/L时抑制种子萌发,说明6-B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2)图中显示,6-BA浓度为30 mg/L时促进作用最大,则促进种子萌发的适宜6-BA浓度应该在20-40mg/L之间,因此应该在6-BA浓度为20-40mg/L之间,缩小浓度梯度进行多组实验。
(3)植物激素和激素类似物都需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后者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4)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如能够协同促进种子萌发的激素有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赤霉素。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图形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够根据柱状图的高度确定不同浓度的6-BA对种子萌发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