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科学和我们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科学和我们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4-26 06: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科学和我们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在雄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A. 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 繁殖后代的需要
C. 变异朝着有利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D. 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2.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 )
①通过推理提出假设 ②通过观察提出问题
③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④建立模型与人交流 ⑤通过验证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①→③→④→⑤ D.⑤→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观察—推理—验证—交流是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3.某种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积累于茎叶中,让取食它的害虫的消化酶受到抑制,使其因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亡。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安全性的评论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不安全。这种玉米的果实(种子)中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使人食用后因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B.不安全。该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体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C.安全。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存在差异,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很可能无影响
D.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选择题,探讨转基因技术应用的是与非问题,侧重于安全性问题,即用转基因技术方法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对人体有无不良影响。该转基因玉米能合成蛋白酶抑制剂,有可能使人的消化酶受到抑制,使人患病,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不可能整合到人体细胞基因组中去,不可能在人体细胞内表达。C、D两项从蛋白酶抑制剂作用的专一性和结构被破坏方面,说明该转基因玉米是安全的。
4.2001年2月,国际水产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水产养殖》向世界披露:湖南师大生命科学院与湘东渔场协作,成功地培育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状稳定的四倍体鱼种。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但研究人员并不直接将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的后代投入生产。你认为这样做的重要意义是( )
A.避免自然界出现新物种 B.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C.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D.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答案】B
【解析】引入新物种要考虑本地生态平衡问题,否则有可能破坏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鱼杂交的后代不能繁殖,可避免对自然生长的鱼种的过度危害。
5.下列对观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当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有关信息时,就是在观察
B.观察和思维活动是紧密结合的
C.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称之为证据或数据
D.观察不能借助其他仪器设备的帮助,否则就不叫观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观察的理解。科学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考察研究方法。通常需借助各种仪器设备,要求必须真实、准确,即必须如实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我们平时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相关信息时,就是在观察,而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称之为证据或数据。
6.以下农业上的科技成果不属于基因工程产品的是( )
A.抗虫棉 B.金大米
C.延熟保鲜番茄 D.试管牛
【答案】D
【解析】抗虫棉是科学家把从苏云金杆菌中提取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的DNA中培育而成的。金大米是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新品种。延熟保鲜番茄是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而试管牛属于动物细胞工程范畴。
7.科学观察的方法,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并且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应用的方面包括
①在无法对生物体进行改变和控制的情况下,要获得这类生物所反映的真实现象
②在不允许对生物体加以干扰破坏或变化情况下进行的研究
③在某些以直接记录和描述生物现象为基本前提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中
④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察它对其他变量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对野生动植物的考察,是在无法对生物体进行改变和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要获得这类生物所反映的真实现象,离不开科学观察的方法,①正确;研究人类的病理现象,是在不允许对生物体加以干扰破坏或变化情况下进行的,需要借助科学观察的方法,②正确;在某些以直接记录和描述生物现象为基本前提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如动植物形态学)中,需要借助科学观察的方法,③正确;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察它对其他变量影响,其研究方法是实验法,④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8.抗虫棉是利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培育出的转基因农作物,它被广泛推广种植,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 抗虫棉所结棉絮的纤维素含量高
B. 抗虫棉结的棉桃多
C. 抗虫棉抗病毒,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
D. 抗虫棉具有抗虫性状,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D
【解析】抗虫棉是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普通棉花植株体内培育而成的。与普通棉花植株相比,抗虫棉仅多了抗虫性状。抗虫棉的推广,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利于保护环境,A、B、C均错误,D正确。
9.木村资生的“中性突变”进化理论是在怎样的基础上提出的( )
A.单纯的推理 B.单纯的分类
C.理论思维与科学实验的结合 D.猜想
【答案】C
【解析】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理论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进化的研究也迅猛发展。一些科学家又积极思考,认为生物进化是以生物大分子为基础的,只有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的进化才能触及生物进化的本质。 日本学者木村资生通过科学思考,提出以上观点,并对具有共同祖先的不同生物的某些蛋白质进行测定,计算其分子进化速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中性突变”进化理论。
10.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 )
A.199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上市
B.1983年世界上首例转基因植物的培育成功
C.1995~2002年的8年间,转基因作物销售额增长了约56倍
D.2003年转基因金大米、转基因向日葵培育成功
【答案】B
【解析】转基因植物的培育成功,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
11.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 )
A. 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 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 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 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答案】C
【解析】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无论是进行正交(如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还是进行反交(如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都需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以防止母本自花受粉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2.世界首例被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
A. 延熟保鲜番茄
B. 转基因大米
C. 转基因向日葵
D. 抗虫烟草
【答案】A
【解析】延熟保鲜番茄于1993年在美国上市,是世界首例被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A正确,B、C、D均错误。
13.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
A. 4.4% B. 5.1% C. 6.8% D. 10.2%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XBXB、XBXb、XbXb分别为705人、52人、23人,XBY、XbY分别为764人、56人,因此该群体中色盲基因(Xb)的频率=(52+2×23+56)÷(780×2+820)≈6.5%。综上分析, 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14.我国粮食减产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干旱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
C.耕地面积减少 D.人均占有量增加,限制种植
【答案】D
【解析】干旱、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是我国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15.人类生存的关键是( )
A.能源 B.粮食
C.经济 D.技术
【答案】B
【解析】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16.以下的各种杂交方式及所采用的处理方式相符合的是
A.杂交方式:豌豆属雌雄同株同花,若高茎♀×矮茎处理方式:花成熟开放后,母本去雄并套袋
B.杂交方式:蛇麻属雌雄异株,若二倍体♀×四倍体处理方式:一般在开花前先去雄,再套袋隔离
C.杂交方式:玉米属雌雄同株异花,若同时正、反交处理方式:亲本双方均对雌花套袋,并人工授粉
D.杂交方式:西瓜属雌雄同株异花,若四倍体♀×二倍体处理方式:母本必须去雄,雌雄双亲均要套袋隔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对母本去雄应在花粉成熟之前进行,不能等开花之后进行,A错。蛇麻属雌雄异株,进行杂交实验时,不需要去雄,只需在花粉、卵细胞成熟之前套袋,人工传粉后再套袋隔离即可,B错。玉米属雌雄同株异花,同时进行正、反交时,需对亲本双方的雌花套袋,并人工授粉,C正确。西瓜属雌雄同株异花,母本雌花不需去雄,需套袋,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杂交实验的基本操作。意在考查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理解和相关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7.抗虫棉是利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培育出的转基因农作物,它被广泛推广种植,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
A.抗虫棉所产棉絮的纤维含量高
B.抗虫棉结的棉桃多
C.抗虫棉抗病毒,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抗虫棉能抗虫,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D
【解析】抗虫棉与一般棉花相比只多了抗虫性状,而不是抗病毒性状。抗虫棉的推广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18.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原因不包括( )
A.人口的迅速增长 B.人口素质的下降
C.资源短缺 D.环境恶化
【答案】B
【解析】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19.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矮茎与红花 B.猫的白毛与蓝眼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果绳的红眼与白眼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豌豆的矮茎与红花是豌豆茎的高低和花的颜色,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猫的白毛与蓝眼是猫的毛色和体色,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棉花绒的细与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果绳的红眼与白眼,是果蝇的眼色这一个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相对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在运用观察法观察生物学现象的过程中,不必要的要求是( )
A.必须真实、准确 B.必须有计划、有目的
C.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D.必须借助于仪器设备
【答案】D
【解析】观察通常需要借助各种仪器设备,而不是必须借助。
二、非选择题
21.自有人类以来,人口一直在增加,增加的速率越来越快,如果画成曲线则是一条扶摇直上的对数生长曲线。在全世界的人口中,至少有1/5的人口得不到足够粮食或处于饥饿边缘。而每年死亡的人口中至少有1/3的人口直接或间接死于营养不良的。如何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粮食产量,这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就人口、土地、粮食等热门话题回答如下问题:
(1)人口急剧增长,必然导致________的过度开发。
(2)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无节制地施用________和________,并导致________在土壤和农作物中得到积累,最终受到危害的是________,所以解决作物病虫害、改良作物品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是运用________________于生产中。
(3)只有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才有可能使农田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因此集中优良基因创造优良品种,结合现代化的农业管理使粮食产量增长,这就是____________。
(4)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利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培育高产优良农作物品种已经取到一定成果,这是一个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
(5)目前粮食短缺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危机,因此科学家们设想让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也能像根瘤菌那样自行固氮,这样既能提高粮食产量,又能减少化肥的生产和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请问如何实现这一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土地 (2)化肥 农药 农药 人类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3)绿色革命 (4)基因工程技术 细胞融合技术 (5)将固氮细菌体内的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粮食作物的细胞内,让非豆科粮食作物进行固氧
【解析】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使粮食问题变得极为重要。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最终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运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于生产中,才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有效途径。
22.某同学将100 mL酵母溶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且在相同时间间隔等量均匀地先后取样5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mm3)
pH
1
820
5.4
2
1 000
5.0
3
1 210
4.8
4
1 210
3.7
5
760
3.1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数据为____________(填一种科学思维过程的名称)的结果。
(2)以另一种建模方式表示酵母菌的动态变化过程。
(3)从以上建模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观察 (2)如下图所示 (3)略,详见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科学思维过程的应用。数据是观察得到的信息,建模是显示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画图、表格等。建立模型有利于人们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根据题中的表格我们可以采取坐标系展示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周围环境pH的动态变化过程。当培养条件适宜时,酵母菌会增殖,而酵母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影响着环境条件。由于空间和营养有限,当酵母菌数量过多时会导致种内斗争激烈而数量不再增加,甚至一段时间后数量会下降。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pH。
23.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一致的相同的6块,每块均带有芽眼。取6个同样大小、质地相同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水土,将每块分别埋于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 cm深处,按下表要求连续管理培植20天。通过观察并做记录如下:
花盆号
温度
光照

马铃薯生长情况
1号
20 ℃
充足
适量
植株旺盛
2号
20 ℃
黑暗
适量
黄化苗
3号
4 ℃
充足
适量
不生长
4号
20 ℃
较暗
适量
植株较弱
5号
20 ℃
充足
大量
马铃薯块茎腐烂
6号
20 ℃
充足
不浇水
不生长
(1)据观察结果做好推理,分析得出马铃薯萌发和正常生长的条件。
(2)解释1号花盆中的马铃薯生长状况最佳的原因是什么?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原因是什么?
【答案】(1)推理过程: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推理分析。①1号盆与2号盆对比,变量是是否具有光照条件,结果马铃薯生长情况不同。说明马铃薯萌发和正常生长需要光照。②1号盆与4号盆对比,变量是光照强弱,结果马铃薯生长情况不同,说明马铃薯萌发和正常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③1号盆与5号、6号盆对比,变量是水分量的差异,说明马铃薯萌发和正常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④1号盆与3号盆对比,变量是温度,结果马铃薯生长情况不同,说明马铃薯萌发和正常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综上分析得出结论:马铃薯萌发和正常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
(2)1号花盆中的马铃薯生长状况最佳的原因是生长所需的温度、光照、水等所需条件均最佳。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原因是水分过多,根部细胞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马铃薯有毒害作用。
【解析】科学的思维过程包括:观察、推理、分类、建立模型和交流。此题已把观察的结果作为信息,让我们解释观察到的结果,这就是推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