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授课(高考考前指导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回授课(高考考前指导复习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3 08: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历史回授课登山之顶 我即将成峰最后几天我该
干什么……温馨提示一:周密的计划 站好最后一班岗1、坚持看目录,找出薄弱点2、用集灭法迅速消灭薄弱点a.把教科书和相关的参考书找出来,翻到论述这个知识点的页码;
b.逐一阅读每本书上关于这方面知识的论述;
c.做上述相关知识点的例题;
d.详细比对解题步骤和最终结果,弄清暴露出来的问题。3、训练生物钟,调整复习科目
(上午-语文、文综;下午-数学、英语)温馨提示二:理清思路,把握解题技巧错题归因 主要有四:
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思维不全,错误连连
三技巧不熟,跌跌撞撞
四心态不稳,前功尽弃1. 牢固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做好历史选择题的基础微观上:掌握具体史实的时、地、人、因、过、特、果。
宏观上:掌握教材三或四级结构(章、节、目、点)2 .准确理解历史概念、把握基本规律
理解历史史实、历史的内涵、外延
熟知一些基本的规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例1、余高练习卷三18 】为迎接建国60周年国庆,某摄制组要拍摄中共中央所在地的纪录片,他们在农村的最后一站应选在
A.井冈山 B.西柏坡 C.瑞金 D.延安B【2009.宁夏高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D【2008.广东单科,15】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A
——要弄清考查的是概念的内涵还是外延(一)知识类:1.张冠李戴,识记不实(一)知识类:2.囫囵吞枣, 概念不清 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常用概念的归纳。如
政治概念:“民主革命”、“民族主义”、“代议制度”、“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等。
经济概念:“自然经济”、“精耕细作”、“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划经济体制” 等。
艺术概念:“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立体主义”等。A【2008上海历史,B组8 】(2008上海历史,B组8) 下图所示是人类历史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这些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征。以下对这些阶段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第①阶段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分离
B.第②阶段商品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C.第③阶段大量劳动力聚集限制了人口自由流动
D.第④阶段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D(一)知识类:3.体系混乱,阶段不明【例1、专项16 】美国当选总统的就职典礼常常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以下哪一位总统的就职典礼第一次由电影摄像记录
A.1845年3月4日詹姆斯·波尔克
B.1865年3月4日亚伯拉罕·林肯
C.1897年3月4日威廉·麦金利
D.1925年3月4日卡尔文·柯立芝 联想到必修三最后一单元最后一节中“电影的诞生”【例2、专项17】.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以减少贸易壁垒为宗旨
C.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促进了货币问题的国际合作
联想必修二第八单元第1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金融体系and贸易体系即可知道命题意图。【例3、专项 27】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红底黄镰刀斧锤星) (白蓝红三色)
A.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变化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二)技巧类:实战欠缺,技巧不娴熟1. 三审题干(咬文嚼字)——明确题目要求
一审:审时、空、角度等限制条件——明确选择范围
二审:审关键的词句——明确中心内容及内涵、外延
三审:审整体——明确考查意图

?常用方法:时空定位法,关键词句定位法、背景突破法等
?审题大忌:(粗枝大叶)忽略限制条件、弄错概念内涵等 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技巧方法,锦上添花【文综参考卷】要制作历史纪实片《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下列历史场景最有可能入选的是——组合类选择题
①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③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④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A【例2、专项21】下列二表为中国近代学校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
造成1913-1923年间崇拜孔子的票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样本300) 1923年北京大学(样本1056)
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 B.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五四运动唤起民众的爱国意识 D.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例2、专项5】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2. 三辨选项(咬文嚼字)——确定最后答案
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
二辨:是否符合题干主体内容;
三辨: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常用方法:排除法、首尾两端法、回归教材法、理论透析法等
?辨析大忌:(粗枝大叶)凭感觉、不作选项间的对比分析等 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例1、广东单科·1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不符合史实)(与题干时间不吻合)(不符合史实)选择题两不选:不符合史实的不选;不符合题意的不选【例2、专项 13】 2008年9月以来,三鹿毒奶粉事件使人们对国产奶制品的消费信心受到很大打击,重建国人消费信心刻不容缓。七十多年前,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断然实行新政,其政策措施中有利于鼓励和刺激国人消费的有
①实行美元贬值 ②商品上贴“蓝鹰”标志
③实行“以工代赈” ④发放紧急救济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货币贬值一般是为了刺激出口,辨析选项时,要注意历史现象内涵、外延。【训练1】下列关于右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中国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C.推动了亚太经合组织健康发展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变式训练排除法 【训练3】
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表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考查的是必修一的内容,但出现张冠李戴现象。 变式训练教材结构法 1、按图形主体的表现形式分:近几年高考常见的图文应用类题型2、按试题形式分:
(1)判断式(选择题)。
(2)解析式(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 3.图表题解题的指导方法典例分析与应试策略(一)判断式(选择题) 即根据提供的图片或图表,撷取有效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
抓住特征,看清提示 (2008江苏0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
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 D.严复(2007江苏21)右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A.美国、英国、法国
B.英国、法国、苏联
C.美国、英国、苏联
D.美国、法国、苏联 观察右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①扶持控制西欧
②援助欧洲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
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能够同时反映太平天国领袖既受西方文化、又受中国传统皇
权思想影响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表格类材料分析例:(08宁夏文综) 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
总进口值的百分比本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表2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关键:二、“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
纵向比较。从表格中总结出数据的基本趋势(升或降),思考这种趋势背后的历史原因,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C1、(2007上海文综11)下表反映出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
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
出的推论是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D2、右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
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
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A3、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是中国被打开国门,自然经济解体。
③导致乡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经济的兴起。
④第四个时期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主要原因是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晚清政府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入侵。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地图类材料分析例1(2008上海)
右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 例2(2007山东)图8是某同学在研
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
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以图补文型以文补图型例3: (08全国卷Ⅱ,21)
图5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
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
间是
A.1812年 B.1914年
C.1918年 D.1941年图文互补型 解答关键:1、抓住地图两个主要素(图、文字),其中有一项必为解题突破点。
2、当不能依据1方法来突破,对于试题的解答:一般就要从历史地理事物的名称变化、政治地理区域范围的变化和新旧历史事物的兴亡变化三方面来判定)。 1.读右图,中国政
府面对当时的周边
形势,所采取的
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鼓励对外贸易? ??
C.禁海闭关???
D.对外扩张C3.图表题解题的指导方法“三读”、“二比”、“一联”、“三忌”。“三读”:1、读设问。根据设问所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看图表,能够更好地提高解题的针对性。
2、读标题。标题往往就是该图表材料的中心意思,对理解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3、读内容(包括“注”)。内容是该图表材料的具体细节,也是组织“得分点”的主要素材。“二比”:柱状图要比增长趋势和增长幅度,折线图要比变化趋势和变化中的关键点,表格要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比较。“一联”:即把图表的标题与内容联系起来、把内容的趋势和幅度、横向和纵向联系起来、把图表和设问联系起来、把图表材料与教材要点、社会热点及党的方政方针联系起来。“三忌”:一忌脱离表题和设问读图表,
二忌死套教材知识,
三忌离开背景导向主观臆断。 (1)时间一定要抓住;
(2)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一定要清楚;
(3)选项和题干的吻合度一定放在第一位考虑;
(4)尽可能把试题放回所在教材章、节、目考虑;
(5)程度动词和程度副词一定要注意,往往表述不当;
(6)注意一些常见的求答词解题的一般规律。
如:“根本原因”一般沿着生产力、经济基础、主观原因等思考。
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3、解题时须经常自我提醒的几句话解答材料题题时要注意(得主观题者得高分)(22分)对各种文献加上按语是历史学习和研究活动中常常采
用的方法,这种按语包括对文献的注解、考辨、说明利评论。
结合所学知识,参照示例为给出的文献完成不同类型的按语。
(1)注解:对史籍中的人物、史事、典章制度作介绍性说
明。例: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
计,则害不如封建(注1)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1】封建指分封制,西周时期实行的将子弟和功臣分封到
各地世袭为王侯,以拱卫周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科举(注1)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
(注2),《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
——梁启超《论科举
【注1】 (4分) 【注2】 (4分) 【注1】科举指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2分)实行的以考试选拔官员的选官
制度。(2分)【注2】世卿指世官制,先秦时期(商周时期)(2分)实行的官职由贵族子
弟继承的世官制度。(2分)(2)考辨:辨别历史记载的正误。例: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责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
【考辨】近代以来的考古发掘证明西汉就出现了书写用纸。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说法不确。
周时未有牛耕,至汉时,赵过乃始教民牛耕。
——《周礼?里宰》贾公彦疏
【考辨】 (2分) 【考辨】据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就已经采用了牛
耕技术。牛耕技术始于汉朝的说法不确。(2分)(3)说明:对史著中一些文字、符号、图形作简要的说明。请将以下图示的说明
补充完整。

【说明】
①指1919年5月4日发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②指新文化运动中对各种西方学说的介绍,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
潮的主流。
③ (2分)
④ (2分)
⑤这里的因素包括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壮大、十月革命的影响等
内外因素。
⑥ (4分)③指新文化运动中以白话文为依托,体现民主、科学新思想、新内容的新文学运动④指从1919年6月初开始,在学生运动的影响下出现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反帝斗争⑥指五四运动后发生的一系列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如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运动等。(4分,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给2分,举出一个正确例子给2分)温馨提示二:理清思路,把握解题技巧回答问题层次混乱,缺乏逻辑性,指向不明回答问题高度不够,停留于表面回答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扣题不准,发散思维能力欠缺不能运用学科语言准确表述,答案文不对题,随心所欲书写不规范,答案抓不住关键词同学们答题中存在的问题13.(2009浙江文综高考,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啡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闻的关系。(8分)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主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敬请同学们在答题中注意按照题目顺序答题 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客观性试题不留空 主观性试题不留白审清题目再下笔 找准角度分层大书写一定要规范 段落要点序号化温馨提示三: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强化信心 舍得放下
(没有复习到的不考) 阿Q精神 学会自励
(考掉一门是一门、别人错的肯定比我多) 带好考具 学会三摸
(摸摸耳朵摸摸心摸摸口袋)穿戴整齐 迈步考场祝福我们每一位同学,希望你们成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