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落花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回顾课文
回答问题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那几件事?
重点讲了哪一件事?
①种花生 — ②收花生— ③ 吃花生— ④议花生
重点写:议花生
(
1.父亲提出一个什么话题让大家讨论?
2.姐姐、哥哥、我、父亲分别是怎样说的?
认真自由朗读3——15自然段,思考:
你们爱吃
花生吗?
爱!
花生的味美
花生可以榨油
花生的价钱便宜,
谁都可以买来吃,
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
说出来?
父亲的话(齐读)
、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 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比一比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 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 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合作探究
默读第10自然段结合课文合作探究完成下表。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外表
位置
印象
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我们再读读课文第10自然段。(1)思考:
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仅仅是说花生特点吗?父亲用意是什么?
(2)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3)、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理解了,从“那么,人要做_______,不要做_______,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可以看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什么叫有用?
2对谁有用?
3举例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别人有好处)
(别人、社会、国家)
(3)既然父亲希望我们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可见花生与做人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这篇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表达方法就叫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默默奋献的人。你们知道的有哪些?
(4)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默默奋献的人或物,你们知道的有哪些?
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工人,农民,教师……各种工作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风雨中的送报人
起早贪黑的清洁工人
起早贪黑的清洁工人
用线连一连这些借物喻人的句子。
花生 洁白无瑕,纯洁高尚。
老牛 牺牲自己,照亮他人。
小草 勤勤恳恳,默默无闻。
蜡烛 生生息息,顽强不屈。
雪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小练笔
大家看、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蜡烛、春蚕、小草、松树,你从这些事物中能领悟到什么?同学们可以尝试着运用“借物喻人”的这种写作方法,来写一写。
例如:
直抒胸怀。赞美你 。(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
借物喻人。 颂 (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
总结全文
课文以谈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2 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借物喻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小结
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