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人教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人教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3 08: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二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首先是自然经济解体,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冲击,开始与农业分离,即“耕”与“织”分离;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也瓦解着自然经济。因此,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比较完整的理解应是: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还体现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即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依次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是三类近代企业:外商企业、洋务企业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近代企业之“近代”的内涵,是指采用机器生产而不是工场手工业。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洋务运动在促使本国自然经济瓦解的同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外商企业丰厚的利润也刺激了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有: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得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发展的春天。
(3)1927~1945年为曲折发展时期。其中1927~1936年的十年为发展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其实行的一系列有利政策,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937~1945年为衰败萎缩时期,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4)1945年到新中国成立为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大肆压榨,民族资本主义全面萎缩。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虽然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但依然在困难中曲折前进,主要原因有:
(1)它是一种进步的经济因素,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2)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中国政府的某些政策在主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4)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
四、近代民族工业的地位、作用
1. 经济方面: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2. 政治方面:它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还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3. 思想方面:它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 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温馨提醒: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曲折发展几个阶段。

(2010·潍坊模拟)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B.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 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产阶级
D.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阶级变化情况,考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产生的原因。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必然产生于资本主义企业,而近代中国三种资本主义经济中最早出现的是外商企业,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资本输出有关。
答案:A
【能力迁移】
(原创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就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 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D.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解析:走下坡路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而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归根结底是由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C项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是不可能允许中国资本主义自主地发展强大起来的。
答案:C
1. (2009·山东高考)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解析:烟草、木棉都属于经济作物,其大量种植不仅不反映农业的衰退,恰恰相反,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导致了农村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业兴起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
答案:B
2. (2009·江苏高考)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大众传媒的变迁
C. 思想领域的变化
D. 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从材料提供的一组时间和发展特点,即洋务早期(六七十年代)初开、清朝末年(19世纪末)移风、民国初年(20世纪初)飙转豹变,可以判断出这个时间段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吻合,特点相似。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考查分析材料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借热情规划商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综合其涵义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想”。A、B都不能完整的反映材料,D不能反映材料。
答案: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