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 族 团 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背景:
(1)中国是由___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
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2.提出: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_________
_____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6
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
聚居
3.实施: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
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4.意义:对祖国统一、_________、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
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_________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平等
基本国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2)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央又提出实施___________
战略。
各民族共同发展
西部大开发
2.表现:
(1)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进
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已成为我国的_________。
(2)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_______
基地。
(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___________基地。
重要牧区
商品粮
第二大橡胶
3.结果:
(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
(2)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_______、_______的
新气象。
大开发
大发展
【记一记】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着眼点是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识,共同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坚决打击民族分离主义,坚决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势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读一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解读】以上材料说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这一政策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读图学史】
A:_______ B:_______
名称:舞蹈《 A 》 结论:我国是统一的 B 国家
团结颂
多民族
【线索构建】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
民族区域
政治制度
共同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结合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宪法定国策】
材料一
(1)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法律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一中宪法的内容,指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提示: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或服从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政策作保障】
材料二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平等一员。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心心相印,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兴旺发达。
——2014年“两会”政府报告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党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提示: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措施: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②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③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互助促发展】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国家在少数民族发展上采取什么措施?
提示:为了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
(4)结合本课内容谈谈你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提示: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和睦、友好、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
【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提示:时间:在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立起来的。
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目的是什么。
提示: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深厚友谊。
目的: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
提示:①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②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④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核心点拨】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提示:(1)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2)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
(3)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不可分离的政治认同。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
提示:(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3.我国5个省级自治区建立的时间。
提示:
名称 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