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人教版)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人教版)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3 08: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时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 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随着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用作货币的黄金、白银需求量日增。
2. 社会根源:自《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来,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希望到东方去“寻金”。到东方寻金成为一股社会热潮。
3. 直接原因: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甚至劫掠过境商旅。因此,很多西欧人都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4. 主观条件:统治者的鼓励。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统治者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因此,他们都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5. 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也是人们投身于浩瀚的海洋,寻找前往东方新航路的原因之一。
6. 技术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为远航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郑和下西洋与西方航海家航海的不同
1. 性质不同:前者是封建性的,不符合历史潮流;后者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的性质。
2. 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宣扬明朝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明朝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后者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攫取暴利。
3. 特点不同:前者是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缺乏生命力;后者是为资本主义积累资本,有强大生命力。
4. 态度不同:前者不欺寡、不凌弱,和平相处;后者压迫、掠夺殖民地。
三、如何评价早期殖民扩张
1. 促使世界市场体系的雏形开始出现。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三角贸易繁荣。随着世界规模的经济联系的加强,世界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实现。
2. 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荷兰、英国等国进行殖民侵略,掠夺当地财富,贩卖奴隶。流入欧洲的巨额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这两个重要条件。
3. 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但同时,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温馨提醒: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走向一体化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殖民扩张虽然充满了残酷的掠夺和奴役,但却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
世界的一体化。
例1
(2010·黄冈模拟)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 )
A. 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 世界各地大体处于隔绝闭塞状态
C.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 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本题关键词是“新航路开辟以前”,当时世界处于隔绝状态,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都纳入人类的视野,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使得人类历史的发展开始交汇。
答案:B
【能力迁移】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传播宗教和获取黄金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黄金白银的需求日益增加,故D项符合题干。A项的正确表述应为借传播基督教之名来寻找黄金;B项殖民扩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取而不是输出黄金;C项表述错误。
答案:D
(2008·广东高考)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最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解析:本题借助“乌木”买卖这一形象性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西方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理解。西方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殖民掠夺,其中黑奴贸易是最重要的方式,“乌木”是指黑奴。
答案:B
【能力迁移】
(2010·莱芜模拟)马克思曾说过:“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 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材料选择题的做法可用正推法或倒推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马克思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这段话前面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殖民制度给欧洲资本主义带来的好处,但后面部分则是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西欧资本积累过程的血腥性质,故选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B选项片面理解了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划分的不仅是大西洋,而且是整个地球上两国的势力范围,所以B 选项不符合;这一划分没有强调排他性,只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划分,可以排除C;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贵金属,传播基督教只是精神动力,排除D。
答案:A
2. (2009·上海高考)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 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 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解析:本题考查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的能力,难度较大。“血管”往往用来比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命脉,“被切开的血管”比喻拉丁美洲的命脉被控制和左右,结合拉丁美洲历史上曾经遭受西方殖民侵略的史实可以判断选择D。
答案:D
3. (2009·江苏高考)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解析:这一状况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低,还无法克服空间带来的交流障碍。
答案:C
第2课时
两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1. 相同点
(1)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2. 不同点
(1)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2)产业结构侧重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重点,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如钢铁工业、机械加工业、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3)广度及深度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1. 原因
(1)世界市场的形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制度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3)资金和原料的满足: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渐形成,亚非拉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科学技术的进步: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2. 影响
(1)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带来了新的经济组织,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产生了垄断,大企业时代到来,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3)使资本主义经济走向成熟,资本主义制度更加稳固,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走向完善。
(4)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更加强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导致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5)各资本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强,它们之间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加剧。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亚非拉国家经济上饱受列强的剥削和掠夺,是这类国家经济畸形、长期贫困落后、灾难深重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近代化的进程。
温馨提醒: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例1
(2010·泰安模拟)“不断扩大商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这些工业品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对这段话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致力于开拓商品市场
B.资本主义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成本大大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动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在各殖民地掠夺原料,加工成工业制成品向世界各地进行销售。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廉价原料,因此,D表述错误。
答案:D
【能力迁移】
(2009·广州模拟)工业革命不仅导致了人口的城市化,而且促使人口在国际间的流动。19世纪,大约有6 000万人离开欧洲到海外定居。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情况()
①为移入国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②有利于工业文明拓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促进了国际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加速移入国经济结构解体和近代化进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解析:19世纪时欧洲人口的迁移目的地主要是亚非拉地区,这种人口迁移是世界市场发展的结果,为落后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同时有利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四个题肢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答案:D
例2
(改编题)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来源于个别科学家的经验积累,“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也就是“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A、B两项明显不正确。
答案:D
【能力迁移】
(2008·海南高考)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像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A. 18世纪中后期 B. 19世纪前期
C. 19世纪中后期 D. 20世纪前期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实际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即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研成功应用于生产。这一现象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
答案:C
1. (2009·广东高考)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 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世界市场的理解。“巴拿马运河开通”说明交通的改善,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是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是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这些都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答案:D
2. (2009·上海高考)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A.甲 B. 乙 C.丙 D. 丁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作出解释的能力,难度较大。1440年左右,约翰内斯·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技术,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所以甲同学所说不正确。由于工业革命使用了机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所以丙同学所说是最合理的。丁同学没有区分原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
答案:C
3. (2009·重庆高考)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而不是“初步确立”,所以答案选择C。
答案: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