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人教版)空前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人教版)空前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3 08: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二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课时
空前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2. 直接原因:股市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生产销售的矛盾。
3. 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4. 影响: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对罗斯福新政“新”的认识
1. 新的理论和政策: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的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2. 新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 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4. 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的起点。
三、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罗斯福新政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试验,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深刻的长期影响。
新政缓和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新政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中下层民众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形势。新政还打击了美国的极端主义,稳定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
罗斯福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政府在挽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在加强联邦中央政府和总统权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较大的空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
但是,新政不可能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能解决困扰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温馨提醒: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内部矛盾冲突、激化的表现,在不改变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危机只能缓和、延缓但不能完全避免。

(2010·滨州模拟)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能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是()
A. 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 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D.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最能稳定社会秩序”,分析四个选项,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解决了就业问题,因此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当时涉及到社会秩序最大的问题是工人失业,A、B、C三项对于失业问题的解决影响有限。
答案:D
【能力迁移】
1. (原创题)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票数远远高于位居第二的上帝。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罗斯福()
A. 是美国的第32任总统
B. 打败分裂势力,维护了美国统一
C. 实行新政,渡过经济危机
D. 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理解。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重要历史贡献之一就是帮助美国人民克服了经济危机。而此时美国尚未参加二战,所以D项不符合。
答案:C
2. (2010·三亚模拟)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政治最深刻的影响是( )
A. 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B. 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D.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解析:对于美国而言罗斯福的新政能够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继续存在,使得美国的政治制度相对平稳的发展下去。A项是经济问题,C项是社会问题,D项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答案:B
1. (2009·广东高考)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
A. 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 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 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 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在罗斯福就任总统之前读的那本书的提议,实质就是后来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国家干预经济,所以选C项。而当时罗斯福的批注又说明罗斯福当时并不赞成这种理念。所以排除A项和D项,B项与材料和史实都是不符合的。
答案:C
2. (2009·重庆高考)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
A.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 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考查对危机加深原因的记忆和理解。由于美国提高关税导致各国纷纷采取类似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加深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导致危机的加深。B、D两项不是关税大战的影响,C项是实质影响。
答案:A
3. (2009·江苏高考)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才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答案:B
第2课时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的新变化。
一、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的原因和影响
1. 原因
(1)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战争的特殊作用也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在战争中国家要对大量工业部门进行集中管理。它确实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消除了障碍,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合乎规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
(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2. 影响: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但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二、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1.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2. 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因贫富差距而带来的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
3. 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战后美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因
1. 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美国凭借巨大的经济优势,在二战结束后开始谋求世界经济霸主地位。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掌握了国际金融的控制权;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受援国成为美国商品的输出市场。随着市场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2. 美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这些成果的利用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因素,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应运而生。
3. 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障社会的稳定。
温馨提醒:战后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很多调整,使得一些国家的经济获得了较持久的发展,但由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身的矛盾并不可能消除,因而“新变化”的背后还是存在一些“老问题”。
(2010·菏泽模拟)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有()
①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②应用最新技术成果
③发展新兴产业
④借助对外战争
⑤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③⑤D. 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④借助对外战争和⑤优先发展军事工业是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的深刻教训,所以应排除④⑤。
答案:A
【能力迁移】
(原创题)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其突出的表现是()
A. 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增加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普遍发展
C. 政府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
D. 新兴工业区按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展,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注意题干中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一、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答案:A
(2009·广东高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2001年社会福利
㏒ 琰茞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2.0 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字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请回答: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
解析:本题结合和谐社会考查社会福利问题、关注民生问题以及科学发展观。
第(1)问,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由于法国社会福利支出占GDP比重远远大于美国,所以在法国的穷人生活比在美国有保障。由于高福利来自对有产者的高税收,所以法国的富人要比美国的富人上交更多的税收,这对富人是不利的。第(2)问,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只要找到材料中高福利国家同时又是高速发展的国家,低福利国家同时又是低增长就可以了。如:英国、挪威、芬兰、瑞典等既是高福利又是高增长。第(3)问,考查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注意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至于角度则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可以在题目中所给出的三个角度中任意选择。
答案:(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
(2)否。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的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的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学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
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亦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