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课时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一、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1. 相同点
(1)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2)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3)作用: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 不同点
(1)内容:①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②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三民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发展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
③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2)影响: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二、如何认识新三民主义
1.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其最大特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2.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还有原则区别。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而新三民主义没有这些内容。
温馨提醒:注意对新旧三民主义做全方位的比较,重点理解新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例
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总结民国以来经验时说:“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这地底的陈土,就是官僚、武人、政客。要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须先搬去这三种陈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基础来。这便是改造中国的第一步……”此后孙中山为“搬去这三种陈土”而采取的措施有 ( )
①改组国民党②提出新三民主义③确立三大政策④发动“二次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 ④发生在1919年之前。
答案:B
【能力迁移】
“与时俱进”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变化,反映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那么,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表现在 ( )
A. 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B. 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C. 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
D. 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B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是对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发展,故B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也没有增加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反对封建专制是其一贯的主张,不是增加的内容,故A、C、D三项错误。
1. (2008·海南高考)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
A. 民族主义思想 B. 民权主义思想
C. 民生主义思想 D. 国民革命思想
解析:C“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出现贫富分化的弊端。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
2. (2008·广东高考)《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 )
A. 提倡民主自由
B. 宣传排满革命
C. 倡导个人崇拜
D. 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B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上,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的民族主义指的就是“驱除鞑虏”,指的是驱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第2课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论著及主张;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以及思想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3.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坚持
(1)忠实地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思想的原则和立场,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忠实地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3)忠实地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思想的方法,即实事求是。
2.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它以新视角、新境界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三、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 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理论,成为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2.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3. 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加深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规律性认识,并充实了执政党的先进性内涵。
4. 提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保持和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5. 第一次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强文化建设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思考和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突出了党的先进性与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一致性,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继承、灵魂和本质,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温馨提醒:三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发展观是三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例1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 ) A. 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 发动国民大革命
C.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 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没有照搬苏联革命道路的模式,走一条不同于苏联“城市暴动”的道路,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C
【能力迁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指路明灯,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不断发展。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④“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 ②①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D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各阶段的成果。 ①②③④时间分别是:1927年、1938年、1940年和1957年。
例2
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继毛泽东思想后的又一次新发展,主要是因为它 ( )
A. 是通过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确立起来的
B. 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全部精神内涵
C. 科学地回答了在当代中国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D.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人民解放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性。A项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C项是继毛泽东思想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其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性。D项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C
【能力迁移】
董文华在《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
A.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没社会主义
D. 什么是“一国两制”
解析:C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材料中讲的是邓小平南方讲话,南方讲话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没社会主义的问题。
1.
1. (2009·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 以及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下列各项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 )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解析:D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思想体系形成的先后顺序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 (2009·江苏高考)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解析:C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包括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以及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表述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