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人教版)文学的主要成就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人教版)文学的主要成就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3 08: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1课时文学的主要成就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比较
项目 时间 产生根源 描写对象 主要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 资产阶级革命刚刚兴起 注重内心主观感受 政治上反封建,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表现手法富于想象和夸张,情节跌宕起伏
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30年代~20世纪前半期 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矛盾的尖锐 描写客观真实的生活 的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温馨提醒:19世纪30年,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于是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一种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的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文学(亦叫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并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但要注意,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家就主张反映社会生活与现实。
二、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比较
项目 产生和繁 盛的时间 兴盛的社 会根源 创作特点
现实主义文学 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家就主张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从19世纪30年代起,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的主流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开始大量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强调真实具体描写现实生活,详细分析人物冲突的趋势,通过典型环境再现典型人物
现代主义文学 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取代现实主义文学成为西方文学的主流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普遍的危机感 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反传统
温馨提醒: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学流派,而是当时存在的有许多相似的基本特征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如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就是其中的两个流派。
例1
(2010·广东三校联考)下面两图(小说《巴黎圣母院》、画作《自由引导人民》)反映的是19世纪早期法国浪漫主义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
A. 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 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 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 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解析: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和再认再现教材知识的能力。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是14至17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并未受到人文主义的深远影响,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法国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后,社会各阶层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产生的,故B项正确;C、D两项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故两项错误。
答案:B
【能力迁移】
(原创题)下面是某电影中的一张剧照,图片展示的文学作品名称和作者信息搭配正确的是 ( )
A.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海涅
B. 《巴黎圣母院》 雨果
C.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雪莱
D. 《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
解析:B本题考查世界著名文学作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读图能力以及对课外知识的掌握程度。爱斯梅拉达和敲钟人加西莫多是法国作家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两个重要人物,爱斯梅拉达是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欧洲文学史中不朽的女性形象之一,加西莫多是作品中的另外一位备受奴役与摧残的底层人物,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
例2
(2010·湖南高三月考)“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能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 )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
C.《巴黎圣母院》 D.《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解析:本题考查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从有效信息“‘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现实主义作品,《人间喜剧》是法国巴尔扎克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正确。
答案:B
【能力迁移】
(原创题)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三大吝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球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色彩”。该主人公体现的作品风格应该是 ( )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民族主义
解析:B本题考查对世界文学主要流派的理解,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刻画一个贪婪、吝啬、狡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葛朗台的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属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故B正确;其他不合题意。
例3
(2010·江苏泰兴模拟)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发誓:“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他创作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上半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这部作品不能反映出 ( )
A. 法国社会的阶级变动
B. 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
C. 封建贵族的日趋没落
D.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要求
解析:本题考查著名文学作品的内容及其体现的社会背景,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巴尔扎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是为了使之更加完美,而并非为了推翻它,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符合19世纪上半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在作品中都有体现。
答案:D
【能力迁移】
(原创题)拜伦和雪莱被称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对两人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都出身贵族家庭,但为权贵所不容而流亡
②两人创作风格一致,都对未来充满期望
③都把诗歌和革命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④两人的总体文风相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C本题考查拜伦和雪莱两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风格,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课外知识的掌握程度。两人出身经历相似,都出身于贵族家庭,都曾流落异乡,都曾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故①与③正确;两人总体文风相同,但两人的具体创作风格不同,拜伦笔下的英雄形象大都是高傲、孤独的叛逆者;而雪莱的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则体现热情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未来充满期望,故②错,④正确。
1. (2009·安徽高考)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 )
A. 《大卫·科波菲尔》 B. 《老人与海》
C. 《巴黎圣母院》 D. 《等待戈多》
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流派及代表作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贝克特的现代文学荒诞派的典型作品《等待戈多》都创作于20世纪,排除B、D。法国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之前,C错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它关注社会问题,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2. (2009·广东高考)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 )
A. 现代主义 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 D. 印象主义
解析:B本题考查世界文学作品体现的流派风格,考查再现教材知识的能力。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属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3. (2009·天津高考)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 )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现代主义
解析:B本题考查世界文学作品体现的流派风格,考查学生再现教材知识的能力。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属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 (2009·江苏高考)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 )
解析:B本题考查近现代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和成就。A项是浪漫主义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B项是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巨作;C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较多结合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D项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马尔克斯的巨著,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5. (2009·福建会考)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的代表作之一是 ( )
A. 《人间喜剧》 B. 《战争与和平》
C. 《唐璜》   D. 《十日谈》
解析:B本题考查世界文学的名家名作,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唐璜》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代表作,《十日谈》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薄伽丘的作品,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第2课时有代表性的美术、音乐作品和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19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
流派 时代背景 主要特点 名家名作
新古典主义 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需要用崭新的艺术形式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 选取古代历史与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谨与和谐 法国: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安格尔《泉》《路易十三的誓愿》
浪漫主义 产生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 注重情感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与统一,但不拘泥于局部的细节;强调色彩的作用 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 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使部分进步的美术家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他们要求真实地表现现实,暴露和批判现实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法国:米勒《播种者》《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印象画派 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科学技术革命尤其是光学的新成就,给了美术家新的创作灵感 注重光和色的和谐,画面明亮;后期抒发个性,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鲜明,富于韵味 早期:法国莫奈《日出·印象》后期:荷兰凡高《向日葵》;法国塞尚“现代绘画之父”
现代主义 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和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反传统与理性,重视艺术家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风格各异,流派众多 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温馨提醒:要特别注意表中各种美术流派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这就要求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形式与之相适应。
二、现代流行音乐的特点
1. 多样性,有爵士乐、蓝调和摇滚乐等。
2. 时代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爵士乐一度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摇滚乐引起欧美国家青少年的强烈共鸣,成为他们追求的时尚和潮流;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人们的音乐兴趣迅速变化,音乐风格更加多样化。
3. 音乐的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
4. 音乐发展呈现大众化的趋势。
温馨提醒:当代流行音乐日益繁荣,主要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传播技术革命和交通发达;各国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推动等。
例1
(2010·江苏学业水平模拟)“大量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这描述的作品是 ( )
A. 《向日葵》 B. 《樱桃和桃子》
C. 《日出·印象》 D.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解析:本题考查印象画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和再现知识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早期印象画派的作品特点,C项符合题意;《向日葵》《樱桃和桃子》是后期印象画派的作品代表,其特点是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故A、B两项都不符合题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D项亦不符合题意。
答案:C
【能力迁移】
(原创题)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毕生反对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进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一天,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创作的作品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某一城市遭到德军轰炸后的惨状。一个德国军官指着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回答说。题中所指的画应该是 ( )
解析:C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题中所指的正是这一作品,C项符合题意;A项是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B项是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项是雕塑作品,均不符合题意。
例2
(2010·广东学业水平模拟)“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作品中的“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会蹒跚、会欢呼,表现了作者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这位主人公是 ( )
A. 贝多芬 B. 巴赫
C. 舒伯特 D. 柴可夫斯基
解析:本题考查著名音乐家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贝多芬晚年失聪,经历无数痛苦与磨难,但他与命运抗争,用欢乐笑对人生,留下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等大量作品,和题中信息吻合,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能力迁移】
(原创题)他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是继承古典主义音乐、开启浪漫主义音乐的“乐圣”式人物。下列哪项属于他的作品 ( )
A. 《第九交响曲》 B. 《蓝色的多瑙河》
C. 《茶花女》 D. 《时代在改变》
解析:A本题考查著名音乐家的代表作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再现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他”是指贝多芬,根据所学可知《第九交响曲》是他的作品,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
例3
(2010·江苏南京调研)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美国人格里菲斯拍摄和导演《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的产生
B. 卓别林是默片时代的国际巨星
C.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电视已大规模普及和运用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彩色电影和立体电影问世
解析:本题考查影视艺术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自拍电影标志着电影的产生,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D项错误。
答案:B
【能力迁移】
(原创题)下列关于“默片时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最初的电影如《浮华世家》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
B. 1927年之前的电影,在电影史上被称为“默片时代”
C. 卓别林是“默片时代”最负盛名的电影艺术家
D. 《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一部默片
解析:A本题考查“默片”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记忆和再现知识的能力。《浮华世家》是一部有声片电影,A项错误;其他选项正确。
1. (2009·江苏学业水平)“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反映“这种考虑”的是 ( )
解析:B本题考查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作品,考查学生理解、读图和再现知识的能力。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能反映“这种考虑”的是现实主义作品。《拾穗者》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为浪漫主义作品,C项为印象派作品,D项是现代主义作品,故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 (2009·广东学业水平)贝多芬是欧洲音乐界承前启后的著名音乐家,其音乐风格经历的变化是 ( )
A.从浪漫主义到古典主义   
B.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C. 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  
D. 从现代主义到古典主义
解析:B本题考查贝多芬的艺术风格,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桥梁,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3. (2009·山东学业水平)既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炉火纯青,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是 ( )
A. 柴可夫斯基 B. 舒伯特
C. 贝多芬 D. 莫扎特
解析:C本题考查贝多芬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就,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桥梁,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4. (2009·上海高考)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人们易把好莱坞与电影画等号。然而,电影是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应在 ( )
A. 1500~1600年期间 B. 1765~1830年期间
C. 1870~1900年期间 D. 1945~1970年期间
解析:C本题考查电影艺术的发明时间,考查学生识记能力。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C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5. (2009·上海高考)人类在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下面是大英博物馆和中国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它们的风格是 ( )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自然主义 D. 抽象主义
解析:A本题考查中外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从图片的内容来判断应是现实主义风格,A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