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人教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考总复习历史学案练案一体化(人教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3 08: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时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一、“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二、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 议会制
经济基础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维护私有财产制度
阶级本质 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 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
温馨提醒: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都属于代议制民主制,但二者的经济基础、阶级本质、组织原则都不一样,不能把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单等同于西方的议会。
组织原则 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按分权制衡的原则
行使权力的主体 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议员由竞选产生,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行使权力的主体是资产阶级
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方式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中共始终处于领导核心 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
续表
例1
(2009·苏、锡、常、镇模拟)1979年10月,邓小平曾说:“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时期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B.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C.我国的多党合作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这可以调动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辟群策群力、共建国家的新局面
解析:材料反映了要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答案:B
【能力迁移】
(2009·广东三校模拟)“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②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故②错误;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③错误。
答案:A
例2
(2009·南京模拟)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的几个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D项是基层民主制度,其他三大制度中只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A
【能力迁移】
(2009·汕头一模)我国人口特别少的 33 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络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
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保障,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由各学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包括少数民族在内。
答案:C
1.(2009·广东高考)《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对材料的提取能力。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的民主政府,而不是存在于解放后,A错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共同纲领》,所以C错。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据先是《共同纲领》,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以D错。
答案:B
2.(2009·广东高考)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 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解析:三大改造完成前,我国还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据此可判断该宪法是1954年宪法,当时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答案:A
3.(2009·天津高考)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渡状态的结束,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与材料“1954年12月”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是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中共八大召开都是在1956年。
答案:C
第2课时
祖国统一大业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有何重大意义?
1.原因:(1)前提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稳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群众基础: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4)准备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2.意义: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结束了列强占领中国领土的历史,开创了香港、澳门地区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使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世界范围内,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二、台湾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阻力是什么?解决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结果。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于1946年发动了内战,经过三年多的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蒋介石退居台湾。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处于隔绝分离的状态。
解决台湾问题的阻力:一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湾岛内分裂势力。
基本解决方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009·徐、宿、淮、连模拟)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D.“九二共识”的达成
解析:1992年,“汪辜会谈”达成了 “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答案:D
【能力迁移】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
A. 和平统一祖国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一国两制”原则 D. 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来考查“九二共识”,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知,“九二共识”指的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答案: B
1. (2009·上海高考)“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解析:“皇家警察”的称号是由英国授予香港警察的。名称的改变体现了香港回归祖国,原来的香港皇家警察变成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察。
答案: D
2.(2009·上海高考)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解析: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体现了中国人民真正的民族觉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从1979年至今,中国人民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人民生活富足,中华民族已经走上振兴、崛起之路。
答案: C
一、建国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制度 确立 发展 作用 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宪法以根本大法形式确立 “文革”期间名存实亡,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完善 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推动了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2)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础;(3)以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共产党为领导力量;(4)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5)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新政协召开开始确立;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 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局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 琰茞 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一国两制”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1982年12月,“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定为国策 香港、澳门成功回归实践了“一国两制”构想;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推动了祖国统一事业的发展;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