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二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1课时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含义、特点、评价
1. 含义: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2. 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3. 评价:(1)积极方面: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扩大了世界购买力的作用。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美元居于主导地位,美国处于统治地位,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它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确立了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二、美国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条件、动机、结果和客观影响
1. 条件: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削弱,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2. 动机: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霸权,争做世界金融霸主;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其直接目的是占领世界市场。
3. 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共同构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霸权地位,使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操纵世界贸易,对外扩张经济。
4. 客观影响: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合作,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比较
1. 相同点
(1)原因: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秩序混乱;美国的倡导及其经济实力的强大;出于建立战后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美国的目的:美国的经济扩张,建立美国经济霸权。
(3)作用: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温馨提醒: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以美元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在战后初期有
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本质仍是美国意图控制世界经济的表现。
2. 不同点
(1)性质: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金融体系;关贸总协定是国际贸易体系。
(2)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组织;而关贸总协定的支柱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3)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金融秩序;关贸总协定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
例
(2010·济南模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实质上反映了美国( )
A. 控制了国际金融支配权 B. 操纵了国际贸易权
C. 控制了国际关税支配权 D. 操纵了世界各国货币发行权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对于历史事件和现象不但要看到它的表面现象,
也要分析表面现象下隐藏的实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制,美元取得了对世界其他货币的绝对优势,这样世界金融的支配权就落入美国手中。
答案:A
【能力迁移】
(原创题)以下是小明总结的美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四点原因,其中属于根本原因的是()
A. 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B. 欧洲失去了近几百年来世界中心的地位
C. 美国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占绝对优势
D. 美国的经济实力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
解析:本题注重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注意题干要求是“根本原因”。A项与题干因果倒置,B项是外因,C项是D项的表现。
答案:D
1. (2009·天津高考)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 )
A. 实现“凯恩斯计划”
B. 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 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银行成立的宗旨。从图标中“WORLD BANK ”可以明显看出,该组织是世界银行,世界银行最初主要致力于战后西欧经济的复兴,后转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凯恩斯计划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拟订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则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的目的,都不是世界银行成立的初衷。
答案:B
2. (2009·广东高考)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 ( )
A. 维持美元价格 B. 赚取更多英镑
C. 支持浮动汇率 D. 制造金融混乱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理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则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的汇兑比率保持不变。到20世纪6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后,美国采取的措施,主要目的是维持美元的价格,进而继续维持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答案:A
3. (2009·福建高考)下图显示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1990年)。下列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
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负增长
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
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从图中信息容易判断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是正确的;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负增长应该是只有20世纪80年代中的几年,多数时期还是有增长的;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但欧盟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后;④中国1978年前是封闭的,1978年后是开放的,所以既不是始终封闭也不是始终开放,所以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
答案:B
4. (2009·江苏高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20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
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意义及欧洲一体化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第(1)问,注意题干答题要求:背景、对美国的意义等;第(2)问,注意答题角度“世界货币格局”即可。
答案:(1)背景: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二战后美国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汇率机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意义:美元取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元充当黄金等价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欧元区(欧盟)已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经济体;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第2课时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一、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和区别
1. 联系: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现实表现,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区域集团化有一定保护倾向,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但区域集团不是缩小而是不断扩大同其他集团的经济联系,加深着集团间的相互交错和渗透。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骤然加速,正是由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各区域化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努力跳出狭小的范围,使各国经济逐渐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推动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联系和融合,从而促使世界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
2. 区别
(1)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宗旨与基本原则
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但它与关贸总协定又有所不同,它比关贸总协定有更宽的管辖范围,除管理传统和乌拉圭回合新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服务贸易等领域。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大会,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世贸组织部长大会的任务包括:贯彻世贸组织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提供多边贸易协议的执行框架,为成员国之间在协定范围内处理相关问题的谈判提供论坛,并为其他的谈判提供论坛。
温馨提醒:在学习和掌握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认识到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但如何进行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要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才能趋利避害,是我们仍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
例
(2010·莱芜模拟)1992年2月7日,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说:“对欧共体的三亿多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 “这一时刻”是指( )
A. 欧共体的成立
B. 欧盟的成立
C. 《欧洲联盟条约》签订
D. 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解析:本题考查欧盟的成立。从时间上可以判断,《欧洲联盟条约》是1992年签订的。《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意味着欧共体向欧盟的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步骤。
答案:C
【能力迁移】
(原创题)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虽然对美关税下降率远小于美对墨西哥下降比率,但大量产品的涌入,仍然使墨西哥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这最能说明 ()
A. 发达国家侵略发展中国家经济
B.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挑战
C. 墨西哥经济实力较差
D. 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弊大于利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区域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注意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区域化过程中面临的经济利益分配失衡问题来分析。经济实力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区域化的过程中还有风险。
答案:B
1. (2009·上海高考)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走向超国家共同体的是 ( )
A. 欧盟 B. 石油输出国组织
C. 东盟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组织,也可以说是超国家共同体,石油输出国组织只是一个国际石油输出国之间结成的协议机构,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是比较松散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A
2. (2009·上海高考)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这一现象表明 ( )
A. 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 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
C. 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 亚洲商人的市场信息滞后
解析: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体现了美国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B、C、D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
答案:A
3. (2009·江苏高考)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使国家深受其害。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由于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所以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受到影响。同时,发达国家的一些初级加工工业则在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中失利,导致部分行业就业机会减少。
答案:D
4. (2009·北京高考)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概括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经济一体化知识。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区域合作”、“共同体”等有效信息限定词,指出材料的主张。回答第(2)问,要注意欧洲一体化的作用,以所学知识为主。
答案: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 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