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梦想》能力拓展卡
1、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请你设想一下蒙提所写志愿的具体内容。
2、写下你长大后的志愿。
追随梦想阅读检测卡
小男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听到了男孩的梦想,老师的态度怎样?多年后,当他的梦想实现后,老师又是什么态度?
小男孩的成功有哪些原因?
4.他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
课件9张PPT。追随梦想六年组语文课一、说教材
《追随梦想》是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十一板块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
课文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将伟大志愿的报告交给老师后,得到的却是不及格的成绩,而他告诉老师即使不及格,他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梦想。多年后这个男孩终于梦想成真。 这个过程体现了这个男孩坚定执着的信念,同时也告诉人们只有坚持自己的梦想,才会心想事成。
本文通过倒叙的方式,叙述事情的经过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梦想在于坚持”,我们从小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坚定不移的追随自己的梦想。二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倒叙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自主阅读的过程,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在与同伴交流、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懂得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
(2)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乐于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不断反思、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成就梦想的原动力。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主要采取集体指导补充模式的教法,通过先学后教落实自主学习。尊重学生已有认知起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在个别学习、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教师适时给予精要的集体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本节课由内容分析式阅读转向策略性阅读,教学生学会学习。阅读教学不仅是分析内容,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学会相关语言知识、建立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学法上,我们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个性化”教学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个别学习、小组讨论法、朗读法和汇报学习成果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学习流程完成阅读检测卡。(建议28分钟)
写能力拓展训练卡。(建议12分钟)
三、说教学过程出示学习流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便更好的完成。1.认真阅读课文,接受阅读检测,完成阅读检测卡。(建议7分钟)
2.小组围绕阅读检测卡的内容讨论交流。(建议7分钟)
3.全班交流小组学习的收获。(预计14分钟)
学习指南一 学习指南一的设计,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接受阅读检测;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深化理解,梳理出达成的共识及存在的不同意见;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团结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指南二1.独立完成能力拓展训练卡。(建议4分钟)
2.写好后小组之间互相阅读。(建议4分钟)
3.全班交流。(建议4分钟) 学习指南二的设计是对课文的拓展延伸,自由选择能力题完成后,在组内交流引起学生自己的反思并学会推荐优秀作品。这将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完成阅读检测卡及能力拓展卡后的学生,对课文的选编意图,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课后作业 阅读关于追随梦想的文章,看看你是否有更多的收获?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素质,布置与追随梦想相关的阅读作业,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只要坚持追随梦想,就会成功,又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可谓一举两得!四、说板书设计
坚持 追随梦想 成功
此课板书借助填补课题的设计理念,将本课内涵传递给学生,力图简明、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 课件12张PPT。追随梦想六年组语文课学习指南一学习流程:完成阅读检测卡。(建议28分)
写能力拓展训练卡。(建议12分)
1.认真阅读课文,接受阅读检测,完成阅读检测卡。(建议7分钟)
2.小组围绕阅读检测卡的内容讨论交流。(建议7分钟)
3.全班交流小组学习的收获。(预计14分钟)
学习指南二阅读检测卡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2.听到了男孩的梦想,老师的态度怎样?多年后,当他的梦想实现后,老师又是什么态度?
3.小男孩的成功有哪些原因?
4.他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学法指南: 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谈自己的感受。 (1)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交流,每个同学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之后提出补充、纠正意见。
(2)组长梳理出小组成员达成的共识及存在的不同意见,准备参加班级的汇报交流。小组学习提示:阅读检测卡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2.听到了男孩的梦想,老师的态度怎样?多年后,当他的梦想实现后,老师又是什么态度?
3.小男孩的成功有哪些原因?
4.他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学法指南: 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谈自己的感受。倒叙的类型: 1、把结局提前;
2、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
3、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学习指南三1.独立完成能力拓展训练卡。(建议4分钟)
2.写好后小组之间互相阅读。(建议4分钟)
3.全班交流。(建议4分钟)能力拓展卡1、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请
你设想一下蒙提所写志愿的具体
内容。
2、写下你长大后的志愿。
(1)小组内交流:由组长负责,依次交换,默读。
(2)小组之间交流:同学们保持安静交换,看的时候尽量不要交流。
(3)集体交流要求:被推荐的同学要乐于将自己的感受和他人分享。小组交流要求:课后作业 阅读关于追随梦想的文章,看看你是否有更多的收获?《追随梦想》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追随梦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追随梦想》是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十一板块的第一篇课文。
《追随梦想》主要写了一个小男孩将伟大志愿的报告交给老师后,得到的却是不及格的成绩,而他告诉老师即使不及格,他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梦想。多年后这个男孩终于梦想成真。
这个过程体现了这个男孩坚定执着的信念,同时也告诉人们只有坚持自己的梦想,才会心想事成。
本文通过倒叙的方式,叙述事情的经过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梦想在于坚持”,我们从小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坚定不移的追随自己的梦想。二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懂得要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成就梦想的原动力。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做以补充。学习资料卡----关于追随梦想的霍金的故事
为了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们主要采取个性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小组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 集体交流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学法上,我们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个性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我具体来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两大块展开。各个学习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XXX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5. 布置作业。
针对XX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内涵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五、说小结
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XXX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个性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