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起源与上古文明》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起源与上古文明》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2 19:59: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的兴衰、早期基督教三个方面去把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侧重掌握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而古代希腊的早期文明是爱琴文明;希腊奴隶制城邦的代表斯巴达的雅典;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了最高峰。罗马的兴衰着重理解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建立、罗马的扩张、罗马帝国的建立及帝国的灭亡。早期基督教重点掌握基督教产生的背景、教义、基督教会的演变过程和产生的影响。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21世纪教育网
【重点精析】 
你怎样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21世纪教育网
一方面指出,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所采用的公民直接参政、轮流坐庄的形式所导致的结果也并非总是公正的;另一方面则要指出,历史上所出现的政治体制虽各有特点,但比较而言,民主政体的弊病最少,更接近于公正。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指出了一条道路。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疑难点拨】
一、布匿战争与罗马共和国兴衰的关系
在前后历时百余年的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在与迦太基及其盟友的反复争斗中,占领了欧、亚、非的广大地区,掠夺了大量奴隶和财富,这对罗马奴隶制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地中海地区后来的历史命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布匿战争则是导致罗马共和国兴盛与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布匿战争是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最为关键的一次战争,在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罗马基本上完成了对地中海地区的征服,从此成为西方世界的统治者。但是布匿战争给罗马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后果:一方面它导致罗马奴隶制经济的高度繁荣,使罗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达到极盛;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小农破产、公民兵役制瓦解、社会道德风尚败坏沦落,从而为罗马共和国的衰亡埋下了隐患。
二、在巴勒斯坦地区出现基督教的原因
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遭受过外族多次蹂躏。在罗马的统治下,他们灾难更加深重,多次反抗都被残酷镇压。他们渴望“救世主”前来拯救。
1世纪时,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这使绝望中的人们有了精神依托。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古希腊文明最早起源爱琴文明,爱琴文明约开始于(   )
 A、公元前3100年         B、公元前2000年前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公元前15世纪-前12世纪   D、公元前8-前6世纪
2、古希腊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彪炳于史册的是(   )
  A、古雅典   B、斯巴达   C、古罗马   D、古巴比伦
3、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生活中,享有民主权利只有(    )
  A、成年男性公民  B、妇女    C、外邦人   D、奴隶
4、罗马共和国出现的时间是在(    )
  A、公元前8世纪初        B、公元前8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5、标志古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的历史事件是(   )
A、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征服意大利后
B、公元前264年-前146年,三次布匿战争胜利后
C、公元前一世纪中后期,罗马奴隶主贵族实行采取军事独裁后
D、公元前30年,屋大维攫取了罗马国家最高权力后
6、古罗马形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帝国是在(   )
  A、公元前509年         B、公元前3世纪中期
  C、公元2世纪初 D、公元前1世纪中后期
7、西欧奴隶制度终结的标志是( )
A、公元395年,帝国分裂
B、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
C、公元476年,西罗马末代皇帝被废黜
D、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二、填空题
8、雅典的“伯里克利时代”,_______政治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9、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
10、公元前509年建立的古罗马共和国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
11、公元392年,________教被古罗马统治者宣布为国教。21世纪教育网
三、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世纪中期,罗马人攻陷迦太基城,将其5万居民卖为奴隶。从此,迦太基领土成为罗马的阿非利加省。
材料二:长期征服战争后,罗马的奴隶数量猛增,农庄、葡萄园、橄榄园和矿山中都大量使用奴隶劳动,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奴隶被当做“会说话的工具”,处境悲惨,社会矛盾激化。
回答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其结果怎样?
②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四、问答题
13、基督教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基督教为什么能得到迅速传播?
【拓展提高】
14、古希腊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说:我们城市的大门是向全世界敞开的。……财富对于我们不只是自负的本钱,而是成事的机会。我们不以承认贫穷为耻,但若不努力加以克服,倒真正是堕落。请同学们以“财富”与“贫穷”以及“成功”与“堕落”的相互关系展开专题讨论。
21世纪教育网
【史林采风】
舆林匹克运动会的来历
古希腊的体育运动非常繁荣。这主要是由于战争经常发生,要求战士必须具备强壮的体魄和坚韧的战斗精神,所以体育训练和竞赛成为重要的社会内容。每逢祭神的重大节日,希腊各地总要举行运动竞赛大会,以供神欣赏。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奥林匹亚举行的大会。在奥林匹亚有个宙斯神庙,古希腊人奉宙斯为万神之神,每年的竞赛大会就是为向宙斯表示崇敬而举行的。凡是在运动会上获得桂冠的人,都被称为宙斯最喜欢的人,终身受到人们的敬重。
到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就形成了全希腊性的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地点是宙斯神像所在地——奥林匹亚,这是一个和平的节日,竞技会期间,一切战争都将停止,形成全希腊的“神圣休战”。
第一次奥林匹亚竞技会在公元前776年举行,当时的运动项目只有200米赛跑一项,后来才逐渐增加了摔跤、拳击等项目。但妇女不仅不能参加比赛,而且不能观看比赛。如果发现哪个女子去观看,就立即把她扔到悬崖下去。古代的奥林匹亚竞技会一共举行了293届。直到公元4世纪末,才被征服希腊的罗马皇帝禁止。此后中断了一千五百年。
1894年,国际体育大会决定综合性的世界运动会叫奥林匹克运动会。1896年4月6日在希腊雅典响起了庆祝的礼炮。在奥运会会歌的乐声中,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了,十三个国家的运动员出现在运动场上。从此,每四年一次,轮流在各会员国举行。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旗上,有五个互相连接的不同颜色的圆环,自左至右依次为:天蓝、黄、黑、草绿、红。五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学习提示】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古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也走过一条从小国到统一的道路,其中雅利安人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中形成的等级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征。佛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兴起适应了印度半岛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它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一面,也有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群众的一面。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重点精析】
为什么古埃及人要修筑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里边存放着国王的尸体木乃伊(干尸)。古埃及统治者所以费尽心力建造它们,而且越造越大,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宗教原因。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独到看法,认为世界以南北走向的尼罗河为界,河东是生者世界,河西是死者世界,就像太阳在早晨从富有生机的河东升起,傍晚落到河西黄沙之中一样。因此,人死了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埋,要埋到西岸。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只不过到另一个世界去活罢了。为此,要保存好尸首,要有专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要准备死者在冥世生活的住所即坟墓,还要在住所内放上食品与奢侈品,供死后消费。其次是政治原因。古埃及人无论国王还是平民生前都营造坟墓,只是国王的陵墓要比平民规模大得多。这不止因国王富有财力,更重要的是死去的国王希望用巨大的陵墓表明他不仅在世时享有无比的威严和压倒一切的专制力量,而且死后也同样享有这一切。他们的金字塔具有君临一切的威严,使人们永远感到他们的存在,永远向他们顶礼膜拜。而且,那些活着的国王也希望利用死人的伟大来衬托自己统治的不可动摇。
【疑难点拨】
一: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佛教产生了。
【基础训练】
1、 选择题
1、 大河流域被认为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主要是(  )
A、 生长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    B、产生了人类生存的条件21世纪教育网
C、孕育了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等四大上古文明D、给了人类充足的水资源
2、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  )
    A、法老    B、胡夫    C、维尔西     D、汉莫拉比
3、以“金字塔”为象征的文明古国是( )
A、古埃及 B、古中国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4、 世界上现存的上古社会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
A、《佛经》 B、《圣经》 C、《汉莫拉比法典》 D《古兰经》
5、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其国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6、佛教产生在(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1世纪 D、公元7世纪
二、填空题
7、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__________年
8、西亚两河流域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形成于公元前__________年
9、印度形成奴隶制国家是在公元前___________年
10、埃及自古就有灵魂不灭之说,因此修筑坟墓和制作__________之风盛行。
三、读图识图
11、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
回答问题:
1 图A、B的名称各是什么?
2 图A反映了古埃及的什么历史现象?
3 图B上的浮雕人物是谁?这幅浮雕有什么象征意义?
4 图B下部镌刻的文字内容是什么?该文物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
四:问答题
12、佛教是什么时候创立的?创始人是谁?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很快发展和传播?
21世纪教育网
【拓展提高】
13、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古代印度吠舍与婆罗门,就社会平等问题展开辩论,请说出双方可能说的话。
【史林采风】
“诺亚方舟”的故事
“诺亚方舟”的大意是:神为了惩罚人的罪恶,准备发出洪水淹没整个世界。敬神的诺亚事先得到神的启示,造了一条大木船。发洪水前,诺亚把一家8口人,和世界上各种动物都装入船内。动物中无论飞禽走兽,都一公一母,成双成对,大的有大象,小的有蚊子。洪水整整泛滥了150天,除方舟中的生命外,世界上的人和生物都无一幸免。洪水逐渐退去时,诺亚放出一只鸽子去探听外面的消息。鸽手返回时,嘴里叼着翠绿的橄榄枝,这是它刚从树上折下来的,表示洪水已退,所以是和平的讯息。在方舟中经受长期磨难的生命重新回到大地,在新的世界中愉快地生活、劳动、繁衍后代。“诺亚方舟”的故事,后来被收入《圣经》中,广为流传。
怎样看贝叶经的制作
贝叶经本是指古印度人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经,故佛经也称为“贝叶经”、“贝多”或“贝编”。贝多罗树产于印度,形如我国海南岛一带的棕桐树,直而且高,其叶子沤水后可以代替纸,经久不坏,故印度人在中国造纸术未传入之前,多用它来书写佛经。
三国时期,贝叶经传入我国,到南北朝时已广为流传。唐代为佛教文化鼎盛时期,贝叶经更是谈佛论经的热点。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回的“真经”,实际上就是这种不怕水浸的贝叶经。 那么,贝叶经是怎样制作的呢? 首先将有8年树龄的贝多罗树叶放入特殊的水中浸泡、晾于、切割、磨光、打洞、画线。还必须备有特殊工具,如特制的铁笔、书写架,书架上裹着布球。刻写时,把贝叶置于布球垫上,用力均匀地刻写。写好后在贝叶上抹上煤油,字迹才会显现。装订成书时,要磨光书边,然后用两片薄木板作为封面。封底。这样,一部贝叶经便诞生了。这种经书,着能保护好,可存五六百年。
今天中国的著名佛寺,往往保存有这种从古印度传来的“贝叶经”,且弥足珍贵,多为“镇寺之宝”。
21世纪教育网
图A
图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主要从原始人类的出现、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氏族社会三个方面去把握。原始人类的出现重点掌握原始人类出现的时间、地点、早期人类的代表和早期人类生活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感知人类早期生活的艰辛同时体验到在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劳动创造了人与世界也创造了美。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要学生知道三大主要人种的区别,掌握人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亲氏族公社,要求学生归纳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公社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及私有制、阶级的产生。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21世纪教育网
【重点精析】
母系民族公社的特征: 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居于妻方,辈份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这时实行族外婚制,就是同一氏族内部不许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为夫妻。后来发展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群中各有一个主要配偶,但不严格。因此,所生子女仍知母不知父。这时氏族财产公有,实行原始共产主义。母系氏族公社分为初期和发展时期两个阶段。
父系氏族公社的特征: 父系氏族公社是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份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父系氏族制的产生是和农业及饲养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这时,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妇女在经济上已退居次要地位,她们的职能已转向主要从事于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于是,母系氏族制瓦解,父系氏族制产生。这时的婚姻形态也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父系氏族公社内部以男子为中心分裂成为若干个大家庭,各大家庭内部又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至此,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瓦解,代之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在形成,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私有制在产生,人们随着贪富的不断分化,阶级在形成中。
【疑难点拨】
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人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人的肤色有深有浅,皮肤中的色素细胞越多,肤色就越暗。从地理分布来看,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太阳辐射的强度密切相关,在热带地区,黑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人的毛发和鼻型等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非洲黑人头发卷曲,在头上形成一个隔热层,在炽热的阳光下能够有效地保护头部;北欧人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这样有利于御寒。当然人种的形成,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历史原因,世界上的人种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因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将正确选项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类起源于(   )
    A、上帝的创造  B、类人猿  C、猩猩、猴类  D、亚当和夏娃
  2、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发现于(   )
    A、非洲      B、欧洲    C、亚洲      D、美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南方古猿汤恩头骨化石反映的人类处于(   )
    A、类人猿发展阶段        C、直立人发展阶段
    C、智人发展阶段         D、有色人种阶段
  4、中国“北京人”处于世界人类进化过程中的(    )
    A、类人猿阶段          C、直立人阶段
    C、智人阶段           D、有色人种阶段
  5、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对妇女的社会地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社会生产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A、 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A、 在氏族内部,掌握政治、经济大权
A、 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威信
  6、“新石器时代”的意思是(   )
A、 指史前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的时代
A、 指史前人类普遍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的时代
A、 指史前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A、 指史前人类普遍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二、填空
  7、在非洲南部地区发现的南方古猿,乃是今天人类已知的____________。
8、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晚期猿人,又称“___________”。
9、原始人类最后分别演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要分支。
10、父系氏族社会晚期,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产生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
11、阅读材料: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产品没有剩余,没有私有财产,人类也没有私有观念……从农业革命起,社会产品有了剩余,这就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氏族部落的首领和家族长利用自己对公共财产的管理和分配权,或利用对外交换产品的方便,把一些集体的财富据为已有。
材料二: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也产生了。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减轻自己的劳动……人们不再把战争中的俘虏杀死,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
回答问题:
①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②上述现象的产生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
四、问答题:
12、想一想,人类在形成过程中要战胜哪些困难?
【拓展提高】
13、西方国家某些人认为白种人起源于智人,而有色人种起源古猿和猿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史林采风】
原始宗教与图腾崇拜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自身及对自然界的认识很幼稚,逐渐形成一种观念,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它支配着自然界和人类的命运,原始人对它表示敬畏和崇拜,这可能是最早的宗教。
旧石器时代中期,出现了埋葬死人的风俗,陪葬品有石制工具、陶器及动物等,这表明原始人已产生一种虚幻的灵魂观念和朦胧的信仰,认为人死后灵魂还活着,还需要食物、工具和其它物品。
对自然物(日、月、河流、山岳)和自然力(风雨、雷电)的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之一,原始人把这些看作具有生命、意识及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对某种动物、植物的图腾崇拜也是最古老的宗教形态之一,原始人把某种在经济上与自已有密切关系的动物或植物当做自己的亲属,认为它和自己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或认为氏族的一切成员都起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而对它表示崇拜,氏族也往往以它命名,这种宗教崇拜就是图腾崇拜。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探索神奇的金字塔
【活动目标】
1、走近金字塔,了解金字塔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建造的历史、建筑的结构,激发学生运用各类学科知识思考、探索历史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探索金字塔,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并尝试应用观察、实验、分析的方法,验证自己的假想和假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感悟金字塔,具体体味金字塔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进一步认识到古埃及人创造的文明成就,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活动形式】21世纪教育网
主题活动研究报告会
【导入新课】
举世闻名而又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俯视埃及大地,目睹世间沧桑已达5000年之久。金字塔的建造了古代世界无与伦比的奇迹,也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千古之谜”。金字塔究竟是谁建造的?它是如何建造的?它有特殊的效应吗?……
【活动资源】
1、 课本及教学中提供的金字塔图文资料。
2、 课外及图书馆的有关读物和影视资料。
3、 互联网上有关金字塔的信息资料。
4、 相关的地理、数学、物理等书籍。
【活动步骤】
1、全班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每组6—8人,确定本组活动和报告主题,展开活动。
主题可分为三个方面:[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 令人神往的金字塔。
(2) 令人费解的金字塔。
(3) 验证神奇的金字塔。
2、撰写活动小报告
小报告要图文并茂。
3、课堂上,各组派代表通过宣读、演讲或演示交流活动报告,每一主题至少三小组。
4、教师点评与总结,并对报告中资料翔实、可信,假设有创意、有新意,分析验证具有可行性、科学性的小组给予奖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说明与总结】
1、通过探究活动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破解历史之“谜”,在学习中培养理性思维,感悟知识的价值。
2、教师对活动报告的撰写作一定的指导。
3、本活动探讨的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参与活动,激发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