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课 中古时期的东亚和西亚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一是日本大化改新,主要从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三个方面去分析,在学习的同时,注意与中国隋唐时期的有关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比较;二是伊斯兰教的兴起,主要掌握伊斯兰教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及经典;三是阿拉伯帝国,主要掌握阿拉伯半岛统一→帝国建立→扩张→繁荣→衰微→覆亡这样一条基本线索,理解伊斯兰教建立与阿拉伯统一之间的关系以及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本课的重点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五六世纪以后,随着亚洲大陆先进文明广泛传入,日本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讧愈演愈烈,下层民众民不聊生,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又被驱逐。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7世纪中叶,大和朝廷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组建新政府。次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首先,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其次,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疑难点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本课的难点是伊斯兰教建立的背景及其与阿拉伯半岛统一之间的关系。
阿拉伯部落长期在阿拉伯半岛上游牧,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的居民正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内部分化日渐明显,又遭外族长期侵扰,经济严重受损,社会秩序动荡。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人希望半岛实现统一,于是,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伊斯兰教关于只信仰真主安拉,不再信仰别的神的主张,对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阿拉伯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的是( )
A、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改革派发动宫庭政变
C、参照中国唐朝的经济制度 D、为日本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
2、“大化改新”标志日本社会( )
A、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C、武士阶层形成 D、大贵族势力专权跋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是( )21世纪教育网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1世纪 D、公元1世纪
4、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21世纪教育网
A、穆罕默德 B、耶稣 C、释迦牟尼 D、汉穆拉比
5、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
A、《佛经》 B、《圣经》 C、《古兰经》 D、《道德经》
6、阿拉伯帝国极盛时首都在( )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麦加 D、巴格达
二、填空题
7、 公元645年6月,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庭政变,拥立________天皇,他参照中国________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史称“________”。
8、穆罕默德一生传教二十余年,全面阐述了以信仰___________为主旨的伊斯兰教义和___________制度。
9、公元1258年,__________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三、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给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男子不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回答问题:
①以上条款是中国哪个朝代的经济制度?
②后来,这些法令传到哪个国家?作为哪一次改革的内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该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四、问答题
11、结合课文中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和基本教义说说其产生的历史作用?
【拓展提高】
12、活动与探究:先查阅有关材料,然后进行下面的探讨。假如你是7世纪40年代大和国的归唐使,请对比当时大和与中国唐初的社会状况,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改革。
13、试从创建时间、地点、创始人等方面制作世界三大宗教简表。
【史林采风】
麦加朝圣地
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Mecca)城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圣城。相传公元610年先知穆罕默德在城郊希拉山洞受到安拉的启示,在此开始传播伊斯兰教。公元630年穆罕默德攻克麦加并清除克尔白(Kaaba)神殿中的偶像后,遂成为全世界穆斯林朝觐瞻仰的圣地。按照伊斯兰教教义的规定,对于任何身体和经济状况允许的信徒来说,一生至少应去圣城麦加朝觐一次(这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被称作“哈吉”Hajj)。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大约有200万人涌向麦加朝觐。
麦加朝圣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宗教朝圣仪式,是经济和身体上有条件的每一位成年穆斯林信徒所负的一项宗教义务。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圣一次。
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每年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圣。他们来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各个国家、不同肤色、各个年龄段的穆斯林。
朝圣期间,聚集在“圣城”麦加的上百万名穆斯林信徒,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伊斯兰教的历史大事,共同庆祝真主安拉的光荣业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采邑改革”以及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能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分析西欧封建王权衰落、地方割据严重的原因;把握罗马天主教会势力发展的原因;同时能比较欧洲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中国城市的不同之处;共同探讨拜占廷帝国兴衰的经过及原因。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21世纪教育网
本课的重点是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查理曼统治时,发
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接受采邑,其中很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利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就使西欧封建国家管理系统不完善、王权衰落和政治分裂,战祸连连。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庄园。“封建金字塔”沉重地压在广大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身上。
【疑难点拨】
本课的难点是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也由此出现了行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商业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得到发展,13—14世纪,在欧洲出现了两个主要贸易区:即地中海贸易区和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导致了政治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英国的国会和法国的三级会议逐渐形成,加强了国家的力量,也为文化、科学的发展和冲破教会统治创造了条件。城市兴起后,经营工商业需要文化、科学知识,大学、专业学校和城市文学逐渐产生、发展,学校培养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他们后来成为反封建、反宗教迷信的先锋。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元476年,日尔曼人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的最重要的王国是( )
A、法兰克王国 B、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2、西欧封建社会实行的经济制度是( )
A、班田制 B、均田制 C、采邑制 D、租庸调制
3、对罗马天主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评述不对的是( )
A、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世俗权力,还控制着思想、文化。
B、但在政治生活中,教皇必须服从国王的领导。
C、教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以凌驾各国君主之上。
D、天主教还占有大量的土地,居西欧封建社会的中心地位。
4、对15世纪中期的东罗马帝国社会述说不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仅剩君士坦丁堡孤城一座 B、帝国已名存实亡
C、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D、但仍有具大的政治实力
二、填空题
5、公元8世纪,法兰克国王查理·马特推行的土地改革,史称“_____”
6、公元8世纪的土地改革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_____的封建等级制。
7、8世纪中期,通过“______”,罗马教会获得大片土地,由此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8、12世纪左右,西欧出现了地区性集市或____中心。
9、12世纪前后,西欧诞生了一批最早的___。
10、____年,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覆亡。
三、简答题
11、指出课文《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中所说的西欧封建制的特点是什么?
12、东罗马帝国的另一名称是什么?国力强盛时,也曾横跨过哪三洲?[21世纪教育网
【拓展提高】
13、你对西欧城市的复兴的作用有哪些特别的认识?
请看下面的对话:
男生说:我国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城市规模大的多,热闹得多,市民阶层也庞大得多,所以更为先进。
女生说: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西欧市民阶级力量强大得多,而且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孕育了西欧的资产阶级文化和资本主义萌芽。
他们俩谁说的更有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史林采风】
古罗马金币的发现
英格兰萨福克郡有一个名叫霍克森的小村庄。村子里的人都靠务农为生,他们
的生活宁静且平淡。但是1992年11月16日,这种宁静和平淡被打破。霍克森历史
上最重要的一天到来了,这个村庄因为一份宝藏被意外发现而名噪全球。
头一天,霍克森发现平时用来敲打的小铁锤不见了,怎么也找不到,没法,去买
一个金属探测器来找铁锤。
第二天中午,金属探测器突然发出警报声,劳斯以为发现锤子了,开始在院子里挖
起来,可挖到50厘米深的地方时还没有东西。劳斯并没有打算放弃,随着坑越挖越
深,探测器发出的声音亦越来越大。在挖到差不多1.5米深的地方时,一枚银币突然
跳了出来。仔细一看,这是一枚古罗马时代的银币,虽然金属已经严重变色,但古罗21世纪教育网
马帝王头像的浮雕还清晰可见。劳斯继续挖掘,接下来的情景让他一辈子都忘不掉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堆古罗马银币,中间夹杂着不少闪闪发光的金币,偶尔还有
银制的汤匙和小艺术品,他挖到了一个地下宝藏。
劳斯马上停止挖掘,并向萨福克郡文物管理委员会报告了发现。文物管理委员会
的成员以最快速度赶到劳斯家。经过专业人士一天的挖掘,所有宝物都重见天日。其
中有14191枚银币、565枚金币、24枚铜币、一些工艺品、首饰和金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