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6 09:4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的建立,掌握明朝加强君 权的具体措施;掌握“八股取士”。
2.掌握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3.正确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4.重难点:重点:明朝加强君权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的概念。
时间:
建立者:
朝代:
都城:
一、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老年像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明朝
应天(南京)
明朝疆域图
2.强化皇权的目的及措施:为了巩固统治
措施:1.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2.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强化皇权的背景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三司”,是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皇帝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材料研读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锦衣卫印
锦衣腰牌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监视官民(目的),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特务机构
职能:监视臣民。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3.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影响(或作用)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1.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
①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②考试范围: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③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四书五经
2.答题格式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后世把明朝的科举考试称为“八股取士”。
(图为考场和看榜图)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假如甲乙是一起参加明朝科举考试的考生。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谁会高中状元?
甲:我严格按照《四书集注》上的观点来答题。
乙:我要别出新裁,创新观点
四、经济的发展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概况)
1.农业的发展表现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四、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丝织品山茶禽鸟图
景德镇青花瓷
3.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朱元璋强化皇权
明朝的建立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科举考试的变化
答题观点:《四书集注》
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
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答题格式:八股文
经济的
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明朝的统治
课后活动
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