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圆
第2节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考点一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位置
数量关系
点在圆外
d>r
在圆上
①____________
在圆内
②____________
确定圆
的条件
定理
③_______________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外心
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④___________的交点.
【温馨提示】由d与r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反之亦然。
考点二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相离
相切
相交
公共点个数
0
1
2
d与r的关系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考点三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判定
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过半径外端且⑧_____________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性质
圆的切线⑨____________过切点的半径.
考点四 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
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⑩________之间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_________,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考点五 三角形的内切圆
内切圆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内心
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_________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考点六 反证法
反证法:从假设命题的结论?_________出发,由此推出?__________的结果,从而判断原假设不成立,得到原命题成立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温馨提示】反证法的证明步骤:
(1)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从这个命题出发,经过推理证明得出与已知或基本事实或定理等矛盾;
(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题型归类探究
类型一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易错点)
【典例1】(1)(2018·湘西州)已知⊙O的半径为5cm,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5cm,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为( )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无法确定
(2)(2016·宜昌)在公园的O处附近有E,F,G,H四棵树,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相等),现计划修建一座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形水池,要求池中不留树木,则E,F,G,H四棵树中需要被移除的为( )
A.E,F,G B.F,G,H C .G,H,E D.H,E,F
【思路导引】(1)通过比较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直接得到两者的位置关系;
(2)计算各点到O的距离,小于半径OA长的则需要移除,也可直接作出⊙O,通过观察即可得解。
【自主解答】
【方法技巧】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三步曲”:
(1)求值→根据题意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
(2)比较→比较d与r的数量关系;
(3)结论→根据数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变式训练】
1.(2017·百色)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作半径为2的圆,若直线y=-x+b与⊙O相交,则b的取值范围是( )
A.0≤b<2 B.-2≤b≤2 C.-2<b<2 D.-2<b<2
类型二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高频点)
【典例2】(2018·潍坊)如图,BD为△ABC外接圆⊙O的直径,
且∠BAE=∠C.
(1)求证:AE与⊙O相切于点A;
(2)若AE∥BC,BC=2,AC=2,求AD的长。
【思路导引】(1)连接OA交BC于点F,通过证明AE⊥OA得AE与⊙O相切;易知∠BAE=∠C=∠D=∠DAO,而∠BAE+∠OAB=90°,可得∠OAE=90°;(2)由条件可得OA⊥BC,AB=AC,于是利用勾股定理,先在Rt△ABF中,求出AF的长,再在Rt△OFB中求出OB的长,最后在Rt△ABD中求出AD的长。
【自主解答】
【方法技巧】(1)证明切线的常用方法:①当直线和圆有一个公共点时,把圆心和这个公共点连接来,然后证明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简称“作平径证垂直”;③当直线和圆的公共点没有明确时,可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再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干径,简称“作垂直,证半径”.(2)已知圆的切线时,常常连接圆心和切点,得到半径垂直于切线,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这是圆中常作的辅助线之一。
【变式训练】
2.(2018·菏泽)如图,△ABC内接于⊙O,AB=AC,∠BAC=36°,过点A作AD∥BC,与∠ABC的平分线交于点D,BD与AC交于点E,与⊙O交于点F。
(1)求∠DAF的度数;
(2)求证:AE2=EF·ED;
(3)求证:AD是⊙O的切线。
类型三 切线长定理(难点)
【典例3】(2017·河池)如图,AB为⊙O的直径,CB,CD分别切⊙O于点B,D,CD交BA的延长线于点E,CO的延长线交⊙O于点G,EF⊥OG于点F.
(1)求证:∠FEB=∠ECF;
(2)若BC=6,DE=4,求EF的长。
【思路导引】(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切线长定理,可知∠FEB=∠OCB=∠ECF;
(2)连接OD,由切线长定理,得CD=BC=6,故可Rt△EDO中,由勾股定理得半径长,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或相似得比例式,求得EF的长。
【自主解答】
【方法技巧】切线长定理中的“钻石”图形:如图,PA,PB为⊙O的切线,此图形是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因为此图形的形状像一个“钻石”,我们常把它称为“钻石”图形,此图形中含有:(1)两个等腰三角形(△PAB,△OAB);(2)一条特殊的角平分线(OP平分∠APB和∠AOB);(3)三个垂直关系(OA⊥PA,OB⊥PB,OP⊥AB)。
【变式训练】
3.(2018·武汉)如图,PA是⊙O的切线,A是切点,AC是直径,AB是弦,连接PB、PC,PC交AB于点E,且PA=PB.
(1)求证:PB是⊙O的切线;
(2)若∠APC=3∠BPC,求的值。
类型四 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重难点)
【典例4】(2018·长沙)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中线,∠BAD=∠CAD,CE∥AD,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BC=8,AD=3。
(1)求CE的长;
(2)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
(3)求△ABC的外接圆圆心P与内切圆圆心Q之间的距离。
【思路导引】(1)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CE=2AD;(2)由(1)知AB=AE,故只需再证AC=AE,即得结论,这可通过已知条件证∠ACE=∠E获得;(3)等腰△ABC的外心P与内心Q均在底边BC的垂直平分线AD上利用勾定理求出外接圈的半径,进而得PD的长,再借助面积求出内切圆的半径QD的长,两者之和即为外心P与内心Q的距离。
【自主解答】
【方法技巧】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内切圆半径为r.(1)由切线长定理,易得a-r+b-r=c,从而r=;(2)面积法:根据三角形面积等于三角形的周长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乘积的一半,得ab=(a+b+c)r,从而。
【变式训练】
4.(1)(2016·金华)足球射门,不考虑其他因素,仅考虑射点到球门AB的张角大小时,张角越大,射门越好.如图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E均在格点上,球员带球沿CD方向进攻,最好的射点在( )
A.点C B.点D或点E
C.线段DE(异于端点)上一点 D.线段CD(异于端点)上一点
(2)(2018·益阳)如图,在△ABC中,AB=5,AC=4,BC=3,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AC于点M,N;②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③作射线AE;④以同样的方法作射线BF.AE交BF于点O,连接OC,则OC=_______________。
中考真题回放
考点一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1.(2018·舟山)用反证法证明时,假设结论“点在圆外”不成立,那么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只能是( )A.点在圆内 B.点在圆上 C.点在圆心上 D.点在圆上或圆内
2.(2017·枣庄)如图,在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选取9个格点(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如果以A为圆心,r为半径画图,选取的格点中除A外恰好有3个在圆内,则r的取值范围为( )
A.2<r< B.<r<3
C.<r<5 D.5<r<
3.(2015·烟台)如图,直线l:y=x+1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M(m,0)是x轴上一动点,以点M为圆心,2个单位长度为半径作⊙M,当⊙M与直线l相切时,m的值为_________。
考点二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4.(2018·济南)如图,AB是⊙O的直径,PA与⊙O相切于点A,BP与⊙O相交于点D,C为⊙O上一点,分别连接CB,CD,∠BCD=60°。
(1)求∠ABD的度数;
(2)若AB=6,求PD的长度。
5.(2018·澳州)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AD⊥CD于点D,且AC平分∠DAB。
求证:(1)直线DC是⊙O的切线;
(2)AC2=2AD·AO.
6.(2018·枣庄)如图,在Rt△ACB中,∠C=90°,AC=3cm,BC=4cm,以BC为直径作⊙O交
AB于点D。
(1)求线段AD的长度;
(2)点E是线段AC上的一点,试问:当点E在什么位置时,直线ED与⊙O相切?请说明理由。
7.(2018·日照)如图所示,⊙O的半径为4,点A是⊙O上一点,直线l经过点A,P是⊙O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重合),过点P作PB⊥l于点B,交⊙O于点E,直径PD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F,点A是DE的中点.
(1)求证:直线l是⊙O的切线;
(2)若PA=6,求PB的长.
8.(2018·聊域)如图,在Rt△ABC中,∠C=90°,BE平分∠ABC交AC于点E,作ED⊥EB交AB于点D,⊙O是△BED的外接圆。
(1)求证:AC是⊙O的切线;
(2)已知⊙O的半径为2.5,BE=4,求BC,AD的长。
9.(2018·莱芜)如图,已知A、B是⊙O上两点,△OAB外角的平分线交⊙O于另一点C,CD⊥AB交AB的延长线于D。
(1)求证:CD是⊙O的切线;
(2)E是AB的中点,F为⊙O上一点,EF交AB于G,若tan∠AFE=,BE=BG,EG=3,求⊙O的半径。
考点三 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与切线长
10.(2018·烟台)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点I是△ABC的内心,∠AIC=124°,点E在AD的延长线上,则∠CDE的度数为( )
A.56° B.62°
C.68° D.78°
11.(2018·烟台)如图,方格纸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点O、A、B、C在格点(两条网格线的交点叫格点)上,以点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___________。
12.(2018·临沂)如图,在△ABC中,∠A=60°,BC=5cm.能够将△ABC完全覆盖的最小圆形片的直径是_________cm.
13.(2018·威海)在扇形CAB中,CD⊥AB,垂足为D,⊙E是△ACD的内切圆,连接AE,BE,则∠AEB的度数为___________。
14.(2018·临沂)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腰AB与⊙O相切于点D,OB与⊙O相交于点E.
(1)求证:AC是⊙O的切线;
(2)若BD=,BE=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型归类探究】
【典例1】
【自主解答】(1)B 解析:∵d=5=r,∴直线l与⊙O相切;
(2)A 解析:结合网格图,可知OA=,OF=OE=2,OG=1,OH=2.所以E,F,G,H四棵树中需要被移除的为E, F,G.
【变式训练】1. D
【典例2】
【自主解答】(1)证明:连接OA交BC于点F,则OA=OD,∴∠D=∠DAO。
∵∠D=∠C,∴∠C=∠DAO。∵∠BAE=∠C,∴∠BAE=∠DAO,
∵BD是⊙O的直径,∴∠DAB=90°,即∠DAO+∠OAB=90°,
∴∠BAE+∠OAB=90°,即∠OAE = 90o。∴AE⊥OA,∴AE与O相切于点A。
(2)∵AE∥BC,AE⊥OA,∴OA⊥BC。∴AB = AC,FB = BC.∴AB=AC。
∵BC=2,AC=2,∴.BF=.AB=2,
在Rt△ABF中,AF==1,在Rt△OFB中,OB2=BF2+(OB-AF)2,∴OB=4,∴BD=8,∴在Rt△ABD中,AD====2.
【变式训练】2.(1)解:∵AB=AC,∠BAC=36o,BD平分∠ABC,
∴∠ABD=∠DBC=36°,∠C=72o。∵AD∥BC,∴∠DAC=∠C=72o,
∵∠FAC=∠FBC=36o,∴∠DAF=36°。
(2)证明:∵AD∥BC,∴∠D=∠DBC。∵∠DBC=∠FAE,∴∠D=∠FAE。
在△DAE和△AFE中, ∴△DAE∽△AFE,
∴,∴AE2 = EF·ED。
(3)证明:连接AO、OB、OC,延长AO交BC于点P.
∵∴△OAB≌△OAC(SSS)∴∠BAO = ∠CAO,
∴AP⊥BC。∵AD∥BC,∴OA⊥AD,∴AD是⊙O的切线。
【典例3】
【自主解答】(1)证明:CB,CD分别切⊙O,EF⊥OG,
∴∠B=∠EFC=90o,∠BCF=∠ECF。∵∠EOF=∠COB,
∴∠FEB=∠BCF,∴∠FEB=∠ECF。
(2)解:连接DO。由(1)知CD=CB,OD=OB.∠ODC=∠EFC=∠B=90o。
∵BC=6,DE=4,∴CD=CB=6.在Rt△CEB中,由股足理得:EB=8。
设OB=OD=r。在Rt△EDO中,42+r2=(8-x)2,解得r=3,∴OD=OB=3.
在Rt△CDO中,OC2=62+32=45,∴OC=3.
在Rt△CDO和Rt△CEF中,sin∠ECF=sin∠DCO,即,解得EF=2。
【变式训练】3.(1)证明:方法1:分别连接OB,OP,在△OAP和△OBP中,
∵OA=OB,OP=OP,AP=BP,∴△OAP≌△OBP(SSS),∴∠OBP=∠OAP,
∵PA是⊙O的切线,∴∠OBP=∠OAP=90o,∴PB是⊙O的切线。
方法2:连接OB。∵PA是⊙O的切线,∴∠PAO=90o。
∵OA=OB,PA=PB,∴∠OAB=∠OBA,∠PAB=∠PBA。
∴∠PBO=∠PAO=90o,∴PB是⊙O的切线。
(2)解:连接BC,设AB与OP交于点F,∵AC是⊙O的直径,∴∠ABC=90o,
∵PA,PB是⊙O的切线,∴PO垂直平分AB,PO平分∠APB。
∴OP∥BC,∴∠OPC=∠PCB。∵∠APC=3∠BPC,∴∠OPC=∠CPB,
∴∠PCB=∠CPB。∴CB=BP。
设OF=t,则CB=BP=2t,由△PBF∽△POB,得PB2=PF·PO。
即(2t)2=PF·(PF+t)。解得。(取正值)
∵△PFE∽△CBE,∴,∴。
【典例4】
【自主解答】(1)解:∵点D为BC的中点,AD∥CE,∴A为BE中点,∴AD=CE。
∵AD=3,∴CE=6。
(2)证明:∵∠BAD=∠CAD,CE∥AD,∴∠BAD=∠E,∠ACE=∠CAD。
∴∠ACE=∠E,∴AC=AE。
由(1)得AB=AE,∴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
(3)解:如图,等腰△ABC的内心Q与外心P均在底边BC的垂直平分线AD上,连接BP。
∵AD=3,BD=4,∴AB=5。
设⊙P半径为R,⊙Q半径为r,在Rt△BDP中,R2 -(R - 3)2=42,∴R=。
∴PD= - 3=。
在△ABC中,BC·AD=AB·r+AC·r+BC·r,
∴r=,∴QD=。∴PQ=+=。
【变式训练】4.(1)C
(2) 解析:∵AB=5,AC=4,BC=3,∴AC2+BC2=42+32=25=AB2,∴△ABC是直角三角形,由作法可知AO,BO分别是∠BAC,∠ABC的角平分线,∴点O是△ABC内切圆的圆心,其内切圆半径为,由勾股定理得OC=。
【中考真题回放】
1.D 2.B 3.2-2或2+2
4.解:(1)连接AD。∵∠BCD和∠BAD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BAD=∠BCD=60°,∵AB是⊙O的直径,∴∠ADB=900,
∴∠ABD=90°- 600=300。
(2)∵AP是⊙O的切线,∴AB⊥AP,∵∠ABD=30o,AB=6,
∴AP=2,∠P=60°,∴在Rt△APD中,PD=AP=。
5.证明:(1)连接OC,∵AC平分∠DAB,所以∠DAC=∠OAC,
由题意可知OA=OC,∴∠OAC=∠OCA,∴∠DAC=∠OCA,
∴OC∥AD,又∵AD⊥CD,∴∠ADC=90o,∴∠ADC=∠OCD=90°,
∴直线DC是⊙O的切线。
(2)连接BC,因为AB是⊙O的直径,所以∠ACB=90o,所以∠ACB=∠ADC=90o,
∠DCA=∠BAC,所以△ADC∽△ACB,所以,
所以AC2=AD·AB,所以AC2=2AD·AO。
6.解:(1)在Rt△ACB中,∵AC=3cm,BC=4cm,∠ACB=90o,∴AB=5cm。
连接CD,∵BC为直径,∴∠ADC=∠BDC=90o,∵∠A=∠A,∠ADC=ACB,
∴Rt△ADC∽Rt△ACB,∴,。
(2)当点E是AC的中点时,ED与⊙O相切。
证明:连接OD,∵DE是Rt△ADC的中线;∴ED=EC,
∴∠EDC=∠ECD,∵OC=OD,∴∠ODC=∠OCD,
∴∠EDO=∠EDC+∠ODC=∠ECD+∠OCD=∠ACB=90o,
∴ED⊥OD,∴ED与⊙O相切。
7.(1)证明,连接OA,∵OA=OP。∴∠OAP=∠OPA。
∵点A是弧DE的中点,∴弧DA=弧AE,∴∠DPA=∠APB,∴∠OAP=∠APB。
∵PB⊥l,∴∠ABP=90o,∴∠PAB+∠APB=90o,∴∠PAB+∠OAP=90o,
即OA⊥l,∴直线l是⊙O的切线。
(2)解:连接AD,∵PD是直径,∴∠PAD=90o.
∵PB⊥l,∴∠PBA=90°,∴∠PAD=∠PBA。∵DPA=∠APB,∴△PAD∽△PBA,
∴,即,∴PB=。
8.(1)证明,连接OE,∵OB=OE,∴∠OBE=∠OEB.
∵BE平分∠ABC,∠OBE=∠EBC,∴∠OBE=∠EBC。∴OE∥BC。
又∵∠C=90°,∴∠OEA=90°,即AC⊥OE。又∵OE是⊙O的半径,∴AC是⊙O的切线。
(2)解:在△BCE与△BED中,∵∠C =∠BED=90°,∠EBC=∠DBE,
∴△BCE∽△BED,∴。∵BE=4,BD是⊙O的直径,BD=5,
∴,又∵OE∥BC,∴,∵AO=AD+2.5,AB=AD+5,
∴,解得AD=。
9.(1)证明:连接OC,∵OB=OC,∴∠OCB=∠OBC。∵∠OBC=∠CBD,
∴∠OCB=∠CBD。∴OC∥BD。∵BD⊥CD,∴∠BDC=90°,
∴∠OCD=90o,∴OC⊥CD。∴CD是⊙O的切结
(2)解:连接OE交AB于H,∵E是弧AB的中点,∴OE⊥AB,∠AFE=∠ABE。
∵tan∠AFE=,∴tan∠ABE=。设EH=3m,则BH=4m,BE=5m。
∵BG=BE,∴GH=m。在Rt△GEH中,EG2=GH2+EH2,∴,解得:m=3。
∴EH=9,B=12。设⊙O的半径为r,在Rt△OHB中,OB2=OH2+BH2,
∴r2=(r - 9)2+122,∴r=。
10.C 解析:由∠AIC=124°,知∠IAC+∠ICA=180°-∠AIC=180°-124o=56o。
又点I是△ABC的内心,∴点I是△ABC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
∴∠BAC+∠BCA=56o×2=112o。
∴∠B=180°-(∠BAC+∠BCA)=180o-112o=68o。
∵四边形ABCD内接于⊙O,∴∠CDE=∠B=68°。
11.(-1,-2)
12. 解析:能够将△ABC完全覆盖的最小圆形片是如图所示的△ABC外接圆⊙O,
连接OB,OC,则∠BOC=2∠BAC=120°,过点O作OD⊥BC于点D,
∴∠BOD=∠BOC=60°,由垂径定理得BD=BC=cm,
∴,
∴能够将△ABC完全覆盖的最小圆形片的直径是。
13.135o 解析:连接CE,∵∠ADC=90o,∴∠DAC+∠DCA=90o,
∵⊙E内切于△ADC,∴∠EAC+∠ECA=45°,∴∠AEC=135°;
∵△AEC≌△AEB,∴∠AEB=∠AEC=135°。
14.(1)证明:过点O作OF⊥AC,垂足为点F,连接OD,OA。
∵△ABC是等腰三角形,点O是底边BC的中点,
∴OA也是△ABC的高线,也是∠BAC的平分线,
∵AB是⊙O的切线,∴OD⊥AB,又∵OF⊥AC,
∴OF=OD,即OF是⊙O的半径,∴AC是⊙O的切线.
(2)解:在Rt△BOD中,设OD=OE=x,则OB=x+1,
由勾股定理,得:(x+1)2=x2+()2,解得:x=1,即OD=OF=1.
∵sin∠BOD,∴∠BOD=60°,∴∠AOD=90°-∠BOD=30°,
∴AD=AF=OD× tan∠AOD=。
∴S阴影=S四边形ADOF-S扇形DOF=AD×OD×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