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准确识读生词,并能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并能规范书写。
背诵诗歌。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设计思路
《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寥寥数语,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核心素养
课前预习
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教学方法
谈话、合作、探究
教学具
课件及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
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
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
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
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6.引入新课: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课件继续出示《村居》插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村居》,画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3.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利用生字卡片集体识字。
(1)读一读:组长当小老师,教同学读会“莺、拂、堤、柳、醉”。
(2)找一找:“莺、拂、堤、柳、醉”和我们认识的哪些字长得很像?
(3)说一说:分别用“莺、拂、堤、柳、醉”组词语, 并用组好的词语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三、多层朗读,感悟诗情
(一)学习前两句诗。
1.朗读前两句诗,思考:这两句诗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
2.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草长莺飞:指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掸去,轻轻擦过。
春烟:春天的水汽,雾气。
醉:沉迷,过分地爱好。
3.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岸旁边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5.指导朗读:如此让人如醉如痴的画面,该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我们的情感呢?
(二)学习后两句诗。
?1.朗读后思考: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3.相机理解“散学”和“纸鸢”。
?4.指导朗读: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以此写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观察“诗、村、童”三个字,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2.师范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对照范字书写。
3.展评,修改。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小组交流: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除了《村居》,还有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春姑娘已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看——(出示柳树图,学生欣赏交流)
2.教师:我们喜欢柳树、赞美柳树,这种情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咏柳。(板书课题)
4.学生自由朗读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5.作者简介。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与作者相关的资料,或者朗诵自己知道的贺知章写的诗。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1.播放《咏柳》朗读动画,引导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倾听。
2.学生自由读古诗,想一想:哪些诗句与刚才看到的画面描述的内容是一样的?
3.指名朗读:
(1)要正确、流利地朗读每一个句子,尤其要读好生字的字音。
(2)这首古诗应该按怎样的节奏来读?试一试,再勇敢地展示给大家。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
1.引言:古诗有其独特的韵味,每读一遍,它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享受。
2.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词句,多读几遍,体会一下,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读懂的画直线,读不懂的画波浪线。
3.小组交流:
(1)和同伴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同学交流后,可以根据同学的表达补充自己的发言。
(3)和同伴说一说自己不理解之处,如果同学能够为你解答,就认真听清楚他的想法。
4.全班交流汇报,相机引导学生围绕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句诗——抓住“碧玉”“妆”“一树”体会诗句的意境,体会柳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1)课件播放与“碧玉妆成一树高”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碧玉”指什么?(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指名朗读第一句诗。
(3)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件中的画面。(一棵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就像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的。)
第二句诗——抓住“万条”“绿丝绦”体会诗意,感受柳枝的茂密、柔软、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的美。
第三、四句诗——抓住“裁”“似”“剪刀”等词体会诗意。
(1)课件播放与最后两句相对应的画面,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诗中的“剪刀”指的是什么?
(2)拓展交流:春风是美的创造者,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的柳叶,自然也能裁剪出其他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它还能裁剪出什么?
5.(师板书总结)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将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6.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借助生字卡片,逐一认读“咏、妆、丝、绦、裁、剪”,遇到读不准的字音,请小组同学教一教,并商议识记的好办法。
2.课件出示“咏——泳、妆——装、绦——条、裁——栽、剪——煎”,引导学生观察,找准每组中两个字的不同点,并组词加以区别。
3.学生完成课后临写和练写。
五、选读诗歌,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可以抄写在积累本上,还可以和家人一同诵读。
作业设计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