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3 11: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6课 洋务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学习辨证地、发展地看代历史事物的方法,培养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批较为开明的官员,形成了在中央以 为代表,在地方以 , , , 为代表的洋务派。
2.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 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 , , 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又以 为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主要有 , , 。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 , , 三支海军。
3.1862年创办的 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 和 为宗
旨。
4.甲午中日战争中, 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5.你是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课内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什么是洋务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先后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历史证明,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你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3.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它在客观上是否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巩固检测】(我达标,我快乐)
1.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D.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2.中国近代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军事工业,维护“闭关自守” B.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制外国侵略
C.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提出了“自强”的口号
C.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提出了“救亡”的口号
D.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以下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开办的企业,其中属于民用工业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5.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宣告破产,其标志性事件是( )
A.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京师同文馆的创办 D.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
6.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力量 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奕訢
材料二 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材料三 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李鸿章)叠奏请开煤铁各矿,试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但使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李鸿章
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其代表人物是哪些?
(2)上述材料体现了这一派别的哪些主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对洋务运动作一评价。

【课后提升】(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为抵制洋铁入口,拟在广州筹建炼铁厂。不久,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遂将铁厂移建湖北,并于1890年在汉阳开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计有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等10个分厂,雇有外国技师约40人,工人约3 000人。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钢铁企业,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
在对冶炼工业毫无经验、也缺乏知识的情况下,张之洞办铁厂不免有许多失误之处。他还不知道什么地方有煤矿、什么地方有铁矿,就贸然决定在广东建立钢铁厂。幸而他调到湖北,将铁厂设在了汉阳,在不远的大冶找到了铁矿。在向英国订购炼钢炉时,驻英公使薛福成告诉他,必须先将煤铁寄厂化验,然后才能根据煤铁的质地决定选用什么样的炼钢炉。张之洞自己对这些科学道理全然不知,也未派人考察,便答复说:“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份可耳。”结果,从英国买回的三座炼钢炉中有两座酸性机炉,不适合汉阳铁厂所用的含磷较多的大冶铁矿,产品质量低下。这时,张之洞才知道他所购的是酸性机炉,不能去掉铁矿中的磷,钢含磷太多,便易脆裂。直到张之洞花巨款将原来的机炉改为碱性配置的机炉后,汉阳铁厂才炼出了合格的马丁钢。
如果张之洞在购买炼钢炉时听取一下别人的建议,或者派人去国外钢铁厂实地考察一下,这些决策的失误都是可以避免的。汉阳铁厂开办后,经费开支一直很大,而其产量却很低,产品质量又差,销路不广。这种状况使铁厂很难维持下去。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财政更为困难,已无力为铁厂筹拨经费。1896年,汉阳铁厂被迫改为官督商办。
通过资料分析,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为何会失败了呢?

【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