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3 20: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9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即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历史影响,提
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
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从 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 、 、胡适、 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 和 两面大旗,以 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 ,反对独裁专制;提倡 ,反对迷信盲从;提倡 ,反对旧道德;提倡 ,反对旧文学。
2.1918年,李大钊在 上发表《 》和《 》两篇文章,颂扬十月
革命。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课内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联系课本讨论解决第40页“动脑筋”
2.分析课本第41页小字材料,找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体现的主要内容、主阵地。
3.新文化运动后来又增加了一项新内容,你能看出是什么吗?
4.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活动与探究:(小组竞赛: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选其中一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老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巩固检测】(我达标,我快乐)
1.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非常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
C.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企图用封建思想禁锢人民
D.北洋政府为建设民主政治而发动知识阶层进行改革
2.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是( )
A.陈独秀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3.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 )
A.农民阶级的道德 B.封建伦理道德 C.资产阶级道德 D.中华民族的道德
4.新文化运动后来有了新的内容。这一“新的内容”是指( )
A.极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B.不再宣传民主和科学
C.把文化运动发展为革命运动 D.对东西方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B.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C.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 D.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活动
【课后提升】(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1.阅读下列材料: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
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请回答:(1)引文摘自谁写的什么作品?
(2)作者当时在参与什么运动?与他同时参与运动的主要人物还有谁?
(3)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4)简要说出这场运动的性质。

2.阅读下列材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位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列举出两位代表人物的名字。
【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