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26 15:5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中国历代政权更替示意图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
在七年级上册中有隋这个朝代吗?

它是怎样建立的?
新知导入
隋朝的基本信息
隋初的政策
开通大运河的意义
科举取士制度的影响
自主学习
时间;581年(589年统一全国)
关键人物;杨坚
都城;长安
年号;开皇
隋统一全国
新知讲解
基本信息
在北方政治上动乱的时候,南陈王朝获得了一个暂时的安定局面,经济惭惭恢复起来。但是传到第五个皇帝,却是一个荒唐得出奇的陈后主。
  陈后主名叫陈叔宝,是个完全不懂国事,只知道喝酒享乐的人。他大兴土木,造起了三座豪华的楼阁,让他的宠妃们住在里面。他手下的宰相江总、尚书孔范等,都是一伙腐朽的文人。陈后主和宠妃经常在宫里举行酒宴,宴会的时候,让他们一起参加。大家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你唱他和,还把他们的诗配上曲子,挑选了一千多个宫女,为他们演唱。
  陈后主这样穷奢极侈,他对百姓的搜刮当然非常残酷。百姓被逼得过不了日子,流离失所,到处可见倒毙的尸体。有个大臣傅縡(音zài)上奏章说:“现在已经到了天怒人怨、众叛亲离的田地了。这样下去,恐怕东南的王朝就要完了。”陈后主一看奏章就火了,派人对傅縡说:“你能改过认错吗?如果愿意改过,我就宽恕你。”傅縡说:“我的心同我的面貌一样。如果我的面貌可以改,我的心才可以改。”陈后主就把傅縡杀了。陈后主过了五年的荒唐生活。这时候,北方的隋朝渐渐强大起来
假如你是杨坚,你会做什么?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还有哪些朝代统一中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局面,导致经济有所破坏,杨坚该怎么办呢?
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 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开皇之治
开通大运河

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一诗生动地描绘了扬州美丽的湖光山色

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
他开通大运河主要是为了欣赏湖光山色吗?
秦始皇为什么开通灵渠?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
四段:由北向南分别为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连接了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和钱塘江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
社会环境;国家统一安定
经济基础:经济繁荣
自然条件:利用已有的古河




为什么隋炀帝能开拓大运河?
加重人们的负担
开通大运河消极影响有哪些?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靠什么做官的,有什么弊端?
科举取士制度在什么时候初步建立?
科举取士制度在什么时候正式确立?
高考是否与科举取士制度有关这说明了什么?
科举取士制度有什么好处
师生总结,理解记忆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也能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
课堂小结
想一想;开通大运河需要人力吗?人力从哪里来?这会导致什么?

隋朝的灭亡
社会矛盾激化
大运河的开通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开通大运河真的导致隋朝灭火亡吗
隋炀帝的罪过
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在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1] 三次均为炀帝御驾亲征。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刚刚结束巡游江都的炀帝便开始为这次东征进行各项粮草军备,至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正式进军,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隋朝国内开始发生农民起义。第二年正月,隋炀帝就开始筹划第二次东征,但因杨玄感叛乱而退兵。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炀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隋炀帝班师还朝。。
课外链接
阅读教材第4页及相关史实内容,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
多次巡游
三征辽东
营建了重大工程
自主学习
隋朝存在了多久?
秦朝呢?
他们的灭亡告诉我们什么?
他们和汉武帝历史有什么贡献?
他们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朝代 时间 贡献 罪过
秦朝 -221
-207 统一中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 法律严苛
焚书坑儒
沉重的赋税
繁重的兵役
汉朝 -202
220 推恩令
休养生息政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北击匈奴
盐铁专卖
重视水利 汉武帝统治后期,国家崩溃
隋朝 589
618 统一全国
开通大运河
科举取士制度 多次巡游
三征辽东
营建了重大工程

秦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但他们却给后世留下深刻的印象,后继的唐朝又是怎么吸取教训的?继续预习第一单元。
一定要走在老师前面
1.为结束三国二晋南北朝分裂局面的关键人物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陈后主 D.唐太宗
a 标志;隋灭陈
课堂练习
2.大运河的北南起止点是( )
A.洛阳 长安 B.涿郡 余杭
C.余杭 涿郡 D.涿郡 江都
注意审题
b

3.下面对隋朝认识全面的是( )
A.短暂 B.繁荣
C. 二世而亡 D.短暂繁荣
d
4.这些考试总是公开的······没有人被排除在外,它对各阶层的人开放。民众因而确信职权是通过功绩而获得,这促使人们尊敬和服从当局,除非是在声名狼藉的情况下,身份和学问才无法永远提供保障。采用这样一种制度的政府对社会具有许多益处。
——斯当东(1737—1801)
‘这样一种制度’是什么?科举取士制度
我们应该怎评价隋炀帝?
罪过或功劳+观点
隋朝的灭亡给你什么启示
要勤俭爱民 得民心 体贴百信
课堂反思








(589年杨坚统一全国)

隋统一全国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影响度
贡献
多次巡游
三征辽东
营建了重大工程
罪过



课堂总结
“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相符合的,只有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拓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