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时练习2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时练习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7 15: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选择题:
1.右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2.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失利的教训和启示,最突出的应该是( )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3. 假如“红色中国之旅”夏令营确定要探寻80年前(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遗迹,应选择的地点是( )①南昌 ②瑞金 ③井冈山 ④延安
A.①6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
A.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是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5.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社会调查中,在江西与湖南交界的一个山村,发现一座十分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大字,班驳模糊,第一、第二字笔画残缺,第六个字已辨认不清:“丁十豪,分田□”。正当大伙为这些文字的含义与书写年代而争论不休时,有一个同学又发现墙缝中夹着的一张发黄的照片(右图),由此他们得到一致的结论是:(  )
A.太平军的战斗檄文
B.北伐军留下的标语
C.红军斗争的见证
D.抗战留下的历史痕迹
6.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D.揭开厂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
7.观察下图,下列对图中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A.位于今江西省的瑞金市   B.见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
C.反映了国共合作的成就   D.体现了农村根据地的成长壮大
8.“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
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9.右图70周年纪念金条的根据是( )
A.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四次反革命围剿
C.遵义会议召开
D.会宁会师
10.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二、非选择题
11.谈谈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
12.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的钦佩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大渡河,是一个无法让人不把石达开和红军联系在一起的地方。今天,在这里有一高大门楼,两侧有一副对联:“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1935年5月,在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四川,准备向北穿过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当时,蒋介石曾放言:要让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率4万多人马,在大渡河畔准备北渡时遭清军围堵而全军覆没。)
材料二 《我的长征》是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由崔永元担任主持人的大型电视活动,有20名体验者于2006年5月1日,在当年红军出发的地点开始踏上长征路,他们将用10个月左右时间,沿70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至终点。
(1)红军强渡大渡河后,胜利进军,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假如石达开北渡成功,你认为其最终结局会怎样?请加以分析说明。(2分)
(2)从政治、军事角度分析当年红军长征的原因。(2分)
(3)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导致这一局面改变的原因是什么?(3分)
(4)你认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C A C
序号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
11.解题关键:要结合南昌起义的背景、特点和南昌起义在中共党史上来分析。

思路引领: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其次分析中共中央当时的任务──吸取教训、促使革命重新走向高潮;再次分析南昌起义的特点──打响第一枪;最后分析南昌起义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

答案提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发动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2.(1)最终结局:失败。(1分)说明:当时的农民阶级具有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1分)
(2)原因:政治上: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军事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分)
(3)(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1分)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分,写出会议内容也可得1分)使长征(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分)
(4)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精神成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和精神财富;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或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或为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创造了条件等均可。)(3分)
200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限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