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南昌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贺龙、周恩来 D.南昌起义标志着土地革命的兴起
2. “八七会议”给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这里“新的出路”是指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C.开展土地革命 D.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3.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5.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条件的是
A.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
6.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反“围剿”而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能力
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7. 有首歌这样喝道:“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发动战略反攻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8.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变化
C.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 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变化
9.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为国家、为民族不怕流血牺牲 B.坚持艰苦奋斗,创造人间奇迹
C.战胜一切困难,发奋读书学习 D.蔑视中外敌人,最后消灭他们
10.某校学生会计划假期组织一次“重走红军长征路”的活动,特意向同学们征集旅游路线的设计方案。假如你是其中一员,下列哪个地点不应是你所选择的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 .湖北武汉 D.甘肃会宁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材料二 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观念。
——《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
(1930年6月11日)
请回答:
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一、二所作出的选择有何异同?哪一种道路符合中国国情?
12.(08北京文综)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
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图二 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地址
图三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排序:图( )→图( )→图( )(2分)
历史意义:(6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答案 D C A A B
序号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C
二、非选择题
11.答:相同点:都认为应该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都认为应建立根据地和争取红色区域的胜利。不同点:材料一认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的最重要因素,要依靠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材料二认为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此观点为“城市中心论”。
12. 答:排序:三→二→一
图一:建立了全国性的红色政权。
图二:创建了第一支坚强的红军部队;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图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