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7 16: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鞘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
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  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
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  D.同盟国会员在日本的活动
3.慈禧曾说:“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问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的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教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 ”慈禧所称的“他们”是(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4.这部史书描述的战争反映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的大大加深,有人认为,这场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因为这场战争后( )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5. “20世纪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中外民族矛盾汇流”基于 ( )
A.帝国主义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B.反动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D.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
6.促使近代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历史事件是 (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的胜利
7.《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 )
A.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
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
8.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9.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紧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仲甫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请回答:
(1)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
(2)有人为此画题诗曰“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3)面对《时局图》反映的时局,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
12.概括列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进程,你能归纳出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的哪些趋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5
答案 A A D C B
序号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A
二、非选择题
11.(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反映了爱国者强烈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3)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反帝反封的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农民阶级发起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清政府为挽救危机,被迫进行政策调整,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
12.进程: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及其后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4)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趋势:
(1)侵略国: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2)经济侵略特点: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3)政治侵略特点: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