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课时练习2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课时练习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1-17 16: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鬼子兵。先占火车站,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   )
A.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D.华北日益殖民地化
2.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   )
A.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长征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3.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4.1940年9月4日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迭电获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此电文嘉奖的是( )
A.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C.皖南事变 D.百团大战
5.“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以下哪个题目最可能是其原题 ( )
A.《甲午悲歌》 B.《珍珠港祭》
C.《台湾沦陷》 D.《日寇投降》
6.“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 )
A.1840-1842年间 B.1927-1936年间
C.1937-1945年间 D.1946-1949年间
7.“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的时间最早可能在( )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8.关于平型关战役属性的正确表述是 ( )
A.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B.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C.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D.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1937年中共洛川会议文件
材料二: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取得成功。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是国共合作的抗日典范。
请回答:
材料一中所说的全民族全民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此后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和哪两条抗战路线?
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除了材料二中的平型关战役外,中共在抗战期间还曾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役,说说这次战役的指挥者及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序号 1 2 3 4
答案 A D D D
序号 5 6 7 8
答案 D C C A
二、非选择题
(1)卢沟桥事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共的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与支持;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
(3)彭德怀。意义: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