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选择题:
1.(2008年上海高考)“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2008年广东高考试题)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此
3.“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A.科学 B.自由 C.民主 D.爱国
4.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义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③两者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 ④革命的性质的根本任务始终没有变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队伍扩大 D.五四运动的推动
6.(2008年上海高考)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7.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取得成功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孙中山对三民主义进行重新解释 D.共产国际对两党合作的推动作用
8.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的人是
A.蒋介石、陈独秀 B.汪精卫、陈独秀 C.蒋介石、汪精卫 D.蒋介石、董必武
9.国共第一次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取得了重大成果,从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角度来看,其最重要的成果是
A.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D.广大群众接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为新的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
10.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
A.领导阶级及其政党上 B.革命的任务与性质上
C.革命的结果与前途上 D.革命参加者的成份上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代表顾维钩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日本代表宣称:胶洲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国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
材料三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12.请认真思考下面的5个话题,完成相关任务
话题:①五四运动 ②鸦片战争 ③同盟会成立④辛亥革命 ⑤中共成立
请回答(填代号):
(1)上面5个话题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话题是: ;
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话题是:
(2)上面5个话题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只有全对才得分)
(3)历史文化素养是人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可以提升人的修养。某文化机构为考查青年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拟向全国征集考查选手文化素养的历史试题。请你从上面挑选1个话题(辛亥革命除外),仿照例子,设计相关问题,向该文化机构投稿。
要求:问题简洁明了,指向性强。
例如:
话题:辛亥革命
问题: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 三民主义。
推荐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DDC 6-10 CBCBB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
(1)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2)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3)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4)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12. 参考答案:
(1)② 、①
(2)②③④①⑤
(3)话题:中共成立
问题: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 马克思主义
推荐理由: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其他两个话题也可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